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0860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哲学史期末复习题填空1. 道德三经: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经、列子冲虚经2. 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3. 墨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兼爱 老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思想:道4. 两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董仲舒、王充5. 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王充提出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乃至圣人都是元气构成的,“元气”的聚散离合造成了自然万物的生灭变化。气的厚薄精粗的差异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万物。6. 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天道远,人道迩”是子产的观点7. 新六艺与旧六艺 新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旧六艺:礼、乐、射、御、书、数8. 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9.

2、 商周哲学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宗教世界观占据了支配地位10 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使用汉字哲学表示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学说,中国晚清的黄遵宪、康有为等人将这一名称介绍到中国以后,中国哲学界逐渐开始使用它来表示古今中外的哲学学说11 二程整个学说的基础和核心范畴:天理或理12 宗法等级制度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13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即“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也就是说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还没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不到学生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开导他。名词解释1. 忠恕: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说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对待他人,设身

3、处地的为别人着想。2. 和实生物:不同物质元素的组合产生出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同则不继:把性质相同的物质走在一起只能增加数量,不能产生新的物3. 天人关系: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天人关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二是天是自然之天还是人格之天。4. 顿悟成佛:是以“本性是佛”作为理论基础的,慧能认为从迷到悟是一瞬间实现的,在刹那间就可以成佛5. 天人相分:天是自然之天,人可以制天、胜天,这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天与人各有各的职能和领域,互不干预6. 涤除玄览:要把内心打扫的干干净净,不受一点外来干扰,像一面最清澈的镜子不占一点尘灰,只有这样才能理解

4、道的真谛把握道7. 心即真如:“真如”,佛教名词,绝对不变的本体。慧能认为,心就是本体,心外别无本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存于人的心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都源于人的主观内心。8. 法术势:1)法是治国之本,是核心。指在记录文献中,由有关部门执掌并广布于百姓的赏罚条文,是臣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2)术是暗藏于国君心中,用来检查群民的言行举止心态,以便驾驭他们的技能 3)势是君主所处的地位,或君主所掌握的统治权力9. 为学与为道:把人去追求具体事物的知识称为“为学” “为道”认识能产生宇宙万物的“道”10 反者道之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是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的核心,揭

5、示了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和动力就是反,揭示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11 周礼:周礼是由周公指定的,是一整套经济政治制度和道德规范礼节仪式等,是一整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和宗法制度。1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和个性差异,以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13 二程的天理:“理”是世界最高的本原,“天理”是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是万物的根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精神实体14 三正三统:“三统”就是黑统、白统、赤统,改朝换代是三统之变的依次顺序,每个新受命的王朝在改变服制时应该循环才用黑白赤三种颜色。“三正”就是寅正、丑正、和子正,一个新的王朝受命,它在改变立法时,应该轮流才用夏历的寅丑子

6、为一年的开始。15 致虚守静:要认识道,应该使内心清静,虚寂达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各种事物尽管复杂纷纭,但是循环往复总是要回到本始状态,这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道。16 名于天人之分:这是荀子的观点,天是自然之天,人可以制天、胜天,这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天与人各有各的职能和领域,互不干预17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时代变了人们所需要处理的问题就会发生变化,要处理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也必然让人们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18 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民族地域都可以接受教育。在教育对象上不分民族地域和国别,不论贵贱与尊卑,只要虚心求教都一视同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19 法术势:1)法是治国

7、之本,是核心。指在记录文献中,由有关部门执掌并广布于百姓的赏罚条文,是臣民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2)术是暗藏于国君心中,用来检查群民的言行举止心态,以便驾驭他们的技能 3)势是君主所处的地位,或君主所掌握的统治权力20 顿悟:是以“本性是佛”作为理论基础的,慧能认为从迷到悟是一瞬间实现的,在刹那间就可以成佛21 积习:是指恪守封建主义原则的习惯和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的学问的积累22 正名:名就是名分,即你的社会角色,实际就是“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每个人要知道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不要越位,不要做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社会各阶层的人都要各守其位,各司其职。23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

8、思想首先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一再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24 尚贤:打破贵贱界限,从各个阶层中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委以重任,任人唯贤25 尚同:只希望人们的意愿逐层统一于人们推举出来的首领,最终达到天下之百姓皆尚同于天子26 兼爱:兼爱就是不分彼此爱所有的人,是对人类的同胞之爱,没有差别,爱人犹爱己,为彼犹为己简述1. 简述禅宗的主要思想 1)本性是佛回答成佛在来世还是今世佛性人人皆有,人性即佛性,认为成佛在今世,人性就是佛性。“佛”不是别的,就是人自己的本性,把佛性看成是人性非常重要,他为人人都能成佛提供

9、了理论依据,因为人只要能去掉欲念,本来的佛性就能显现出来,从而便能达到佛的境界,本性是佛,回答了成佛在来世还是今世的问题,六祖禅宗认为成佛在今世。2)顿悟成佛回答了修行过程的问题A)顿悟成佛是南宗禅宗区别于其他佛教宗派的基本学说,顿悟成佛是以本性是佛这一理论作为基础的。神秀主张用“勤拂拭“的渐修功夫,累世修行,慧能主张“顿”悟,认为“迷”到“悟”是一瞬间实现的,在刹那间就可以成佛。B)南宗北宗的思想差别 a) 北宗主张念经诵佛,南宗反对念经诵佛。b) 北宗主张坐禅,累世修行,而南宗反对,他强调进行不修之修。c) 北宗强调“渐悟”,南宗强调“顿悟”。慧能主张顿悟,通过自己的智慧在瞬间达到豁然贯通

10、的精神状态,悟出佛理。人们只要自己的内心去追求,去掉蒙蔽在心上的邪念,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3)“心即真如”的本体论“真如”佛教名词,绝对不变的本体。“心即真如”这是禅宗的本体论。慧能认为“心”就是本体,心外别无本体,现实世界的一切都依存于人的心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都源自于人的主观内心,正因为主观内心产生种种杂念,才会有外在事物与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慧能把外在事物的变化原因归结为人的主观意识,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变化。这是慧能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体现。2. 简述王充的元气自然论思想 1) 王充把天还原为自然之天,反对董仲舒天有意志的观点,明确提出:天和地都是毫无意志目的的自然实体,在宇宙观

11、上,它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气”一元论。2) 元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A) 王充进一步提出了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乃至人都是由元气构成的,王充认为元气有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相辅相成,构成了宇宙万物。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B)“元气”的聚散分合,构造了自然万物的生灭变化。由元气凝聚而成的万物和人,有生有死,而元气却是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的,人和物的生是由于气的凝聚,人和物的死是由于气的消散。C)“气”的厚薄精粗的差异,构成了各种不同的自然万物。王充还从元气一元论的观点出发,解释了元气产生的具体事物为什么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人由元气构成,所以高矮胖瘦也是因为禀受的元气不同而形成的。3. 简述孟子的政治哲学 1)

12、 政治上:孟子提出了民本思想:A) 民贵君轻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这说明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这也是他仁政思想的核心。也是他认为政治权运作是否成功的基本尺度。B) 暴君放伐论孟子坚决反对一切暴政,他明确提出对不施仁政的暴君,可以不服从,而且还可以推翻他的统治。2)经济上:孟子提出了“制民之产,薄税赋。”的思想。 A)“制民之产”就是使百姓有固定的出产,人民有了固定的产业,而且赋税少,人们才会有安分守己的不变之心,就不会危及统治,不会有动乱。B)“薄税赋”就是反对重赋,反对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C)刑罚是道德教化的必要补充,但刑罚不可滥用。3) 提倡进行道德教育。A) 教

13、以人伦B) 省刑罚,反对诛连。他认为人们有了丰衣足食后就要接受思想德行的教育,给百姓灌输一些必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4. 简述庄子对老子“道”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这个哲学概念,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并有所发挥。1) 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产生万物的是与物相对的“道”,在庄子的思想里,道是产生万物的精神实体。庄子认为,天没有道不高,地没有道不广,日月没有道不能运行,万物没有道不能繁荣昌盛,所有的东西都依靠着道,由道来决定。2) 庄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无所不在。在道和物的关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

14、式。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庄子对“道”与“物”的关系做了一些更为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体的事物,但又无所不在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3) 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为本原。5. 简述二程的人性论 1)二程认为,人性有两类构成:天命之性和气禀之性A)一是天命之性,是人性之根本,是完美的天命之性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因而是完美的。B)二是气禀之性(气质之性),人一生出来时所禀受而成的,是后天禀赋的性。气有清,浊之分,因而人也就有了善于不善。 2)变化气质。二程认为恶的气质之性是完全能够改变的。A)变化气质的内在因素:每个人身上都

15、存在着天命之性,这是变化气质的内在因素。二程认为,从“天命之性”的角度考察,众人和圣人是没有区别的,众人和圣人的主要区别是由于气质之性。和圣人的气质相比,众人的气质偏驳不纯,它污染了本身所固有的天命之性,使之不能充分显现出来。众人要想成为圣人,这里就有一个变化气质的问题,即不断纠正气质之性的偏驳,使之逐步与天命之性统一起来。B)改变气质之性关键在于要加强后天的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恪守传统的道德原则。其次,人的积可在改变先天的气质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呢。二程认为,这种“积可”长期坚持,到了一定阶段,偏驳的气质之性就可以变得清明纯正,再也不会出违背封建主义道德的事情了。6. 为什么说原始阴阳五行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 1)原始五行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A)对五种感觉的来源做了唯物的解释,是朴素唯物主义感觉论 B)包含有差异思想和联系思想的萌芽 C)西周末年,史伯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行”构成的,“五行”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