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试卷.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0598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试卷.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整体观念2、五脏六腑3、六气、六淫4、五行5、舌苔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_和_。2、心主_,主_,开窍于_,其华在_,心与_相表里。3、津液是指_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_。浊而稠厚者称为_。4、安神药宜在睡前_服用。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_、现病史、_、个人生活史、_。6、面色分为_和_两种。7、风为阳邪,其性_,易袭_位。8、舌诊主要观察_、_。三、选择题【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2、在观察面色中,哪

2、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8、心属( )A.木 B.金 C.土 D.火 E.水9、脾属( )A.木 B.土 C.水 D.金 E.火10

3、、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 )A.六淫 B.六邪 C.六气 D.六疫疠 E.以上都不是11、“先天之本”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12、“后天之源”是指( )A. 心 B.肝 C.脾 D.肺 E.肾13、怒伤( )A. 肝 B.心 C.肾 D.脾 E.肺14、喜伤( )A. 肝 B.心 C.脾 D.肺 E.肾15、在维持正常的呼吸方面,关系最密切的里两脏是( )A.心与肺 B.肺与肝 C.脾与肾 D.肾与肺 E.心与肾16、“六淫”当中,易致肿疡的病邪为( )A.风邪 B.暑邪 C.火邪 D.湿邪 E.燥邪17、在“六淫”当中,易伤肺脏的病邪为( )A.风

4、邪 B.燥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18、患者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神志清晰,表情自然,反应灵敏。临床可描述为( )A.有神 B.无神 C.少神 D.得神 E.失神19、垂危病人突然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现象,临床称为( )A.无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E.回光返照20、中医学中,针对小儿的特殊望诊内容为( )A.局部望诊 B.全身望诊 C.望小儿指纹 D.望排泄物 E.望小儿口唇21、在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中,与肺脏相对应的颜色是( )A.赤 B.黑 C.白 D.黄 E.青22、中药五味不包含哪一种( )A.辛 B.甘 C.酸 D.涩 E.咸23、午后两颧潮红

5、,属于( )A.湿热证 B.阳虚证 C.阴虚内热证 D.气虚证 E.肝阳上亢24、脾胃虚寒或者肾阳虚所致的大便异常,表现为( )A.便溏 B.大便秘结 C.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 D.陶土色便 E.大便稀软25、关于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错误的是( )A.宜在光线充足的室内进行 B.先看舌质,再看舌苔C.进食桑葚不影响望舌苔 D.避免面对有色的门窗E.先看舌尖26、舌质淡、苔薄黄,属( )A.痰湿内蕴 B.风热表征 C.里热轻症 D.正常 E.以上都不是27、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称为( )A.自汗 B.盗汗 C.绝汗 D.战汗 E.表证汗出28、口渴而不多饮,属( )A.里热炽盛 B.瘀血

6、证 C.肾虚不化津液 D.燥热证 E.湿热证29、胃火炽盛、腐熟太过,可导致( )A.厌食 B.食欲减退 C.消谷善饥 D.饥不欲食 E.口淡30、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 )A.表征 B.里证 C.湿热证 D.半表半里证 E.表热证31、治疗八法中,引导病邪或有害物质,使其从口涌吐的方法,称为( )A.出法 B.吐法 C.消法 D.下法 E.清法32、一般中药在煎药前冷水浸泡的最佳时间( )A.3040min B.2030min C.1020min D.510minE以上都不是33、拔火罐的注意事项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罐不能强拉 B.使用过的火罐要消毒 C.骨骼凹凸处也可以拔罐

7、 D.起罐后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 E.操作时,防止烫伤患者34、缓下药,宜在何时服用( )A.不定时 B.餐前 C.清晨空腹 D.餐后 E.睡前35、肝胆火旺,胆气上逆者,多见( )A.口酸 B.口苦 C.口涩 D.口咸 E.口甜【A2型题】(每题1分,共10分)1、患者女性,52岁,主诉心悸,气短,时有咳喘。望诊面色淡白,舌质淡。问诊得知患者平日忧思过度。综合以上可考虑为( )A.心脾两虚 B.心肺两虚 C.肺肾两虚 D.心肾两虚 E.肾虚2、患者男性,30岁,于半月前出现恶寒发热交替出现,伴有胸胁胀满,八纲辨证属于( )A.表证 B.里证 C.寒证 D.热证 E.半表半里证3、患者男

8、性,21岁,主诉近一个月来,睡觉时大汗淋漓,醒后汗止,手心、足心热,大便干,舌红少苔,考虑为( )A.肾阴虚 B.肾精不足 C.肾气不固 D.肾阳虚 E.肺肾阴虚4、患者女性,5岁,素体虚弱。近日来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大便量多而臭,脘腹饱胀。考虑为( )A.虫证 B.食积 C.胃火炽盛,腐熟太过 D.肝气犯胃 E.湿浊停滞5、患者女,20岁,突发腹痛,拒按,发热。从八纲辨证看,考虑患者为( )A.实证 B.虚证 C.热证 D.寒证 E.以上都不是6、患者男性,40岁,主诉头重如裹,胸闷,食少,恶心,大便溏,小便混浊,口黏,苔腻。考虑为( )A.风淫证候 B.湿淫证候 C.寒阴证候 D.暑淫证候

9、 E.火淫证候7、患者女,31岁,主诉月经量少,乏力,时有头晕,望诊面色淡白,爪甲苍白,考虑为( )A.气虚 B.血虚 C.阴虚 D.肾虚 E.脾胃虚8、患者男性,67岁,就诊可见右下肢皮肤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诊断为丹毒。属于( )A.风热化火 B.暑湿化火 C.燥湿化火 D.湿热化火 E.以上都不是9、患者男性,29岁,因腰部酸痛,伴耳鸣,早泄。考虑患者为( )A.血虚 B.肾虚 C.脾虚 D.胃气虚 E.气虚10、患者女性,35岁,3年前因流产失血过多,现头晕,心悸,食欲减退,神疲乏力,舌质淡白,苔白,脉弱。考虑患者为( )A.热极津枯 B.里热轻症 C.食积化热 D.

10、气血两虚 E.脾胃虚弱【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1、与人体的水液代谢有关的脏器是( )A.脾 B.肝 C.肺 D.肾 E.心2、心胸汗出者,多属( )A.心脾两虚 B.肝阳上亢 C.心肾不交 D.肾阴虚 E.阳气旺盛3、拔火罐的目的包括( )A.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酸背痛 B.缓解虚寒性咳喘C.用于治疗疮疡 D.用于蛇毒咬伤的急救排毒 E.湿通筋络4、下列关于湿邪描述正确的是( )A.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B.湿性重浊,黏滞C.湿性收引 D.湿性趋下 E.A和C5、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包括( )A.气 B.血 C.经络 D.津 E.液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1、)1、简述心与肾的关系。2、简述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简述五脏六腑的关系。4、何为中药的性能,请简述中药的几种性能。5、简述气与血之间的相互作用。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认为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机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助、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人与自然环境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2、五脏六腑 肝、心、脾、肺、肾称为五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3、六气、六淫 风、寒、暑、湿、燥

12、、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4、五行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5、舌苔 指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而产生。二、填空题1、整体观念 辩证论治2、血脉 神智 舌 面 小肠3、机体一切正常水液 津 液4、30min1h5、主诉 既往史 家族史6、常色、病色7、开泄 阳8、舌质 舌苔三、选择题【A1型题】 1.E 2.E 3.B 4.B 5.D 6.B 7.A 8.D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C 17.B 18.D 19.C 20.C 21.C 22.D 23.C 24.C 25.C 26.C 27.B 28.E 29.C 30.D 31.B 32.B 33.C 34.E 35.B【A2型题】1.B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