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0117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溶性微粒检查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本法系用以检查静脉用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本法包括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光阻法不适用于黏度过高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注射液,可用适宜的溶剂稀释后测定。 试验环境及检测 试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进行。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

2、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m的微孔滤膜滤过。 取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符合下列要求:光阻法取50ml测定,要求每10ml含lOm及10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10粒以下,含25m及25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粒以下。显微计数法取50ml测定,要求含10m及10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20粒以下,含25m及25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数应在5粒以下。 第一法(光阻法) 测定原理 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人射光,由于被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仪器通常包括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

3、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仪器的校准 所用仪器应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1)取样体积 待仪器稳定后,取多于取样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置于取样杯中,称定重量,通过取样器由取样杯中量取一定体积的微粒检查用水后,再次称定重量。以两次称定的重量之差计算取样体积。连续测定3次,每次测得体积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5%以内。测定体积的平均值与量取体积的示值之差应在3% 以内。也可采用其他适宜的方法校准,结果应符合上述规定。 (2)微粒计数 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m的标准粒子,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泡,

4、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3次,记录5m通道的累计计数,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后两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与已知粒子数之差应在20% 以内。 (3)传感器分辨率 取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平均粒径为10m的标准粒子(均值粒径的标准差应不大于1m),制成每1ml中含10001500微粒数的悬浮液,静置2分钟脱气泡,开启搅拌器,缓慢搅拌使其均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8m、10m 和12m三个通道的粒子数,计算8m与10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和10m与12m两个通道的差值计数,上述两个差值计数与10m 通道的累计计数之比都不得小于68%。若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应重新调试仪器后再次

5、进行校准,符合规定后方可使用。 如所使用仪器附有自检功能,可进行自检。 检查法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先倒出部分供试品溶液冲洗开启口及取样杯,再将供试品溶液倒入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置于取样器上(或将供试品容器直接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每个供试品依法测定至少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

6、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除 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产生气泡),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1)、(2)项下的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依法测定。 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在洁净工作台小心合并至少4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置于取样器上。开启

7、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3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置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 (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小心盖上瓶盖,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小心开启容器,直接将供试品容器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或以手缓缓转动,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以不吸入气泡为限),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

8、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也可采用适宜的方法,取至少4个供试品,在洁净工作台上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小心开启瓶盖,分别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小心合并容器中的溶液(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 ,置于取样杯中,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脱气泡,置于取样器上。开启搅拌,使溶液混匀(避免气泡产生),依法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取供试品适量(相当于单个制剂的最大规格量)4份,分别置取样杯或适宜的容器中,照上述(3)法,自“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查用水(或适宜的溶剂

9、),缓缓振摇使内容物溶解” 起,依法操作,测定并记录数据,弃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结果判定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m 及10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5粒,含25m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粒。 (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lOm及10m 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0粒,含25m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600粒。第二法(显微计数法) 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仪器通常包括洁净工作台、显微镜、微孔滤膜

10、及其滤器、平皿等。 洁净工作台 高效空气过滤器孔径为0.45m,气流方向由里向外。 显微镜 双筒大视野显微镜,目镜内附标定的测微尺(每格510m)。坐标轴前后、左右移动范围均应大于30mm,显微镜装置内附有光线投射角度、光强度均可调节的照明装置。检测时放大100倍。 微孔滤膜 孔径0.45m、直径25mm或13mm,一面印有间隔3mm的格栅;膜上如有10m 及lOm以上的不溶性微粒,应在5粒以下,并不得有25m及25m以上的微粒,必要时,可用微粒检查用水冲洗使符合要求。 检查前的准备 在洁净工作台上将滤器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至洁净,用平头无齿慑子夹取测定用滤膜,用微粒检查用水(

11、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后,置滤器托架上;固定滤器,倒置,反复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冲洗滤器内壁,控干后安装在抽滤瓶上,备用。 检查法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分别按下法测定: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抽取或量取供试品溶液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25mm)中。静置1分钟,缓缓抽滤至滤膜近干,再用微粒检查用水25ml,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洗涤并抽滤至滤膜近干,然后用平头镊子将滤膜移置平皿上(必要时,可涂抹极薄层的甘油使

12、滤膜平整),微启盖子使滤膜适当干燥后,将平皿闭合,置显微镜载物台上。调好入射光,放大100倍进行显微测量,调节显微镜至滤膜格栅清晰,移动坐标轴,分别测定有效滤过面积上最长粒径大于10m和25m的微粒数。计算三个供试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至少4个,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在洁净工作台上小心翻转20次,使混合均匀,立即小心开启容器,用适宜的方法直接抽取每个容器中的全部溶液,沿滤器内壁缓缓注入经预处理的滤器(滤膜直径13mm)中,照上述(1)同法测定。 (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除另有规定外,照光阻法中检

13、查法的(3)或(4)制备供试品溶液,同上述(1)操作测定。 结果判定 (1)标示装量为100ml或100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 除另有规定外,每1ml中含10m及10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12粒,含25m 及25m 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2粒。 (2)标示装量为100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 除另有规定外,每个供试品容器(份)中含10m及10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0粒,含25m及25m以上的微粒数不得过300粒。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