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40055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分册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1、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的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 ,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学会识图)2、 西亚两河流域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国家(A)约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3、 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之一(B)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公元前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开始使用,是

2、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4、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C)特点:(1)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2)得益于楔形文字而保留下来的古代宝贵文献(3)法典制定的理论依据君权神授历史价值:(1)法学价值: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史学价值: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状况的第一手文献。第2课 古代埃及1、 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A)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其地理范围与今天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尼罗河自南而北流经

3、埃及全境。(学会识图)2、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A)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形状类似汉字中的“金”字,被中国人称作“金字塔”。最负盛名的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3、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和历史价值(B)金字塔是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展示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具体成就。4、 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A)(1)简介: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发明象形文字(2)特征: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3)书写工具:最初为刻刀和石头,后发明笔和

4、墨水,纸草成为最普遍的书写材料第3课 古代印度1、 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A)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学会识图)2、 古代印度四大种姓的名称及特征(B)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3、 佛教的创始、经典;佛教是世界性宗教(B)(1)创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2)经典:大藏经经、律、论(3)传播: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二单元 古代美洲与黑非洲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1、 玛雅文化的主要文明成就(A)玛雅文化是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璀璨的篇章,有“美洲

5、的希腊”之称。种植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和烟草等(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2、 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A)3、 南美的印加文化是古代美洲文明之一(A)印加人是南美洲印第安古代文明的集大成者。第三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1、 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A)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学会识图)2、 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古典时代”(B)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是古

6、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3、 “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是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里程碑(B)雅典民主政治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1)首开先河: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 里程碑(2)最终确立:公元前508年,克里斯提尼改革4、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D)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核心: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公元前443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1)进步性

7、: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雅典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不仅留下民主的理念,还留下一些可供操作的民主程序,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历史的借鉴。(2)局限性:阶级、时代的局限: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被排斥在外。操作层面的幼稚:比如,用抽签方式产生公共权力机构公职人员、陶片放逐法等。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1、 荷马史诗的史料和文学价值(B)荷马史诗也是“英雄史诗”,有很高艺术性和很大史料价值,是世界文

8、学宝库中的瑰宝。2、古希腊“三大哲人;希罗多德与历史(B) 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 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冲破了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哲学高度繁荣的时期,流派纷呈,大师辈出。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 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1、 罗马共和国开始的时间;屋大维被授予“

9、奥古斯都”称号,罗马进入帝国时代;罗马成为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罗马帝国分裂(A)(1)共和制确立: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开始了罗马共和国时期。(2)帝国建立:公元前30年,屋大维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 称号,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3)帝国的繁荣与扩张:从帝国建立开始,罗马进入长达20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4)帝国的分裂 A.原因: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盛极而衰,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帝国社会各

10、个领域的全面危机 B.结果:395年 东罗马君士坦丁堡 西罗马罗马2、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古代历史终结(B)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标志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3、 基督教的创始、经典;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B)(1)创始:公元1世纪上叶,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相传为耶稣所创立。(2)经典: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3)发展: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第9课 罗马法体系1、 “十二铜表法”(B)(1)背景:A. 古代罗马人通行习惯法,没有形诸文字B. 贵族掌握着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

11、的特权,由此引起平民的不满C. 共和国时期,随着平民力量的增长,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个法表(2)时间:公元前451年公元前450年(3)主要内容: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及诉讼程序等,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4)实质: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利益(5)意义:A.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B.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C.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D.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系的渊源 2、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影响(C)

12、进步性:(1)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2)罗马法体系堪称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局限性: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因为奴隶在当时只是其主人的财产,不具有任何权利。第四单元 古代伊斯兰世界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1、 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B)伊斯兰教产生的地点:西亚的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时间:7世纪初经典:古兰经2、 政教合一国家的建立(C)622年穆罕默德被迫逃离麦加,前往雅特里布(后更名为麦地那,意味“先知之城”)。不

13、久,穆罕默德在此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他本人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首脑,集各种权力于一身。7世纪30年代初,阿拉伯统一国家初具形态。3、 阿拉伯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大帝国(A)到8世纪中叶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版图西起大西洋、东抵印度河流域、北临锡尔河、南及尼罗河流域。4、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宗教(B)8世纪中叶,倭马亚王朝成为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封建军事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5、 阿拉伯帝国的覆亡(A)9世纪中叶以后,阿拔斯王朝由盛转衰。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第11课 奥斯曼帝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

14、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军事封建大帝国(A)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16世纪后,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第12课 封建制度1、 “采邑改革”及其影响(B)(1)内容: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2)影响: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仅仅是名义上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

15、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2、 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C)(1)社会职能: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2)经济性质:大体上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3)阶级关系: 领主(国王、教会、世俗贵族) 农奴依附领主(4)耕地类别: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5)剥削方式:劳役地租为主,农奴与领主间的人身依附关系非常明显(6)衰败原因:14世纪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导致领主自营地大为缩减第13课 城市的复兴1、 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A)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2、 英国议会和法国三级会议首次召开,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B)1265年英国议会和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的首次召开,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