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9844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重心、外心、垂心、内心的向量表示及其性质.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应用知识点总结1O是的重心;若O是的重心,则故;为的重心.2O是的垂心;若O是(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故3O是的外心(或)若O是的外心则故4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是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如果记的单位向量为,则刚才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O是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 。若O是的内心,则ACBCCP故;是的内心;向量所在直线过的内心(是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范 例(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例1O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则P点的轨迹一定通过的( )(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因为是向量的单

2、位向量设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 又,则原式可化为,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平分,那么在中,AP平分,则知选B. (二)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垂心结合考查“垂心定理”例2 H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点H是ABC的垂心.由,同理,.故H是ABC的垂心. (反之亦然(证略)例3.(湖南)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若,则P是ABC的(D)A外心B内心C重心D垂心解析:由.即则 所以P为的垂心. 故选D. (三)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重心结合考查“重心定理”例4 G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0点G是ABC的重心.证明 作图如右,图中连结BE和CE,则CE=GB,BE=GCBGCE为平行四边形D是BC的中点,

3、AD为BC边上的中线.将代入=0,得=0,故G是ABC的重心.(反之亦然(证略)例5 P是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G是ABC的重心.证明 G是ABC的重心 =0=0,即由此可得.(反之亦然(证略)例6 若 为内一点, ,则 是 的(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 解析:由得,如图以OB、OC为相邻两边构作平行四边形,则,由平行四边形性质知,同理可证其它两边上的这个性质,所以是重心,选D。(四) 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外心结合考查例7若 为内一点,则 是 的( )A内心 B外心 C垂心 D重心解析:由向量模的定义知到的三顶点距离相等。故 是 的外心,选B。 (五)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结合考查例

4、8已知向量,满足条件+=0,|=|=|=1,求证 P1P2P3是正三角形.(数学第一册(下),复习参考题五B组第6题)证明 由已知+=-,两边平方得=, 同理 =, |=|=|=,从而P1P2P3是正三角形.反之,若点O是正三角形P1P2P3的中心,则显然有+=0且|=|=|.即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0且|=|=|点O是正P1P2P3的中心.例9在ABC中,已知Q、G、H分别是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求证:Q、G、H三点共线,且QG:GH=1:2。【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设A(0,0)、B(x1,0)、C(x2,y2),D、E、F分别为A

5、B、BC、AC的中点,则有: 由题设可设,AB(x1,0)C(x2,y2)yxHQGDEF即,故Q、G、H三点共线,且QG:GH=1:2例10若O、H分别是ABC的外心和垂心.求证 .证明 若ABC的垂心为H,外心为O,如图.连BO并延长交外接圆于D,连结AD,CD.,.又垂心为H,AHCD,CHAD,四边形AHCD为平行四边形,故.著名的“欧拉定理”讲的是锐角三角形的“三心”外心、重心、垂心的位置关系:(1)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三点共线“欧拉线”;(2)三角形的重心在“欧拉线”上,且为外垂连线的第一个三分点,即重心到垂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外心距离的2倍。“欧拉定理”的向量形式显得特别简单,可

6、简化成如下的向量问题.例11 设O、G、H分别是锐角ABC的外心、重心、垂心. 求证 证明 按重心定理 G是ABC的重心按垂心定理 由此可得 .补充练习1已知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是三角形ABC的重心,动点P满足= (+2),则点P一定为三角形ABC的 ( B )A.AB边中线的中点 B.AB边中线的三等分点(非重心)C.重心 D.AB边的中点1. B取AB边的中点M,则,由= (+2)可得3,即点P为三角形中AB边上的中线的一个三等分点,且点P不过重心,故选B.2在同一个平面上有及一点满足关系式: ,则为的 (D)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2已知ABC的三个顶点A、B、C及

7、平面内一点P满足:,则P为的 (C)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3已知O是平面上一定点,A、B、C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则P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C)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4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动点,且动点P满足:,则P点为三角形的 (D )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5已知ABC,P为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一点,且点P满足:,则P点为三角形的 (B)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6在三角形ABC中,动点P满足:,则P点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 B ) 外心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7.已知非零向量与满足(+)=0且= , 则ABC为( )

8、A.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解析:非零向量与满足()=0,即角A的平分线垂直于BC, AB=AC,又= ,A=,所以ABC为等边三角形,选D8.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两条边上的高的交点为H,则实数m = 19.点O是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则点O是的(B)(A)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中线的交点(D)三条高的交点10. 如图1,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两边分别交于M,N两点,且,则。 证 点G是的重心,知O,得O,有。又M,N,G三点共线(A不在直线MN上), 于是存在,使得, 有=,得,于

9、是得。例讲三角形中与向量有关的问题教学目标:1、三角形重心、内心、垂心、外心的概念及简单的三角形形状判断方法 2、向量的加法、数量积等性质 3、利用向量处理三角形中与向量有关的问题 4、数形结合教学重点:灵活应用向量性质处理三角形中与有关向量的问题教学难点:针对性地运用向量性质来处理三角形中与向量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1、课前练习1.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则O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1.2在ABC中,有命题;若,则ABC为等腰三角形;若,则ABC为锐角三角形,上述命题中正确的是 A、 B、 C、 D、2、知识回顾 2.1 三角形的重心、内心、垂心、外心及简单的三

10、角形形状判断方法 2.2 向量的有关性质2.3 上述两者间的关联 3、利用向量基本概念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例1、已知ABC中,有和,试判断ABC的形状。练习1、已知ABC中,B是ABC中的最大角,若,试判断ABC的形状。4、运用向量等式实数互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例2、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满足,则O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5、运用向量等式图形化解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例3、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动点,且点P满足,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练习2、已知O为平面内一点,A、B、C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

11、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例4、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练习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动点P满足,则动点P一定过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例5、已知点G是的重心,过G作直线与AB、AC分别相交于M、N两点,且,求证:6、小结 处理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时,要允分注意数形结合的运用,关注向量等式中的实数互化,合理地将向量等式和图形进行转化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7、作业1、已知O是ABC内的一点,若,则O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2、若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且,则等于 A、 B、0 C、1 D、3、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上的一点,A、B、C、所对的过分别是a、b、c若,则O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4、已知P是ABC所在平面内与A不重合的一点,满足,则P是ABC的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5、平面上的三个向量、满足,求证:ABC为正三角形。6、在ABC中,O为中线AM上的一个动点,若AM2,求三角形四心与向量的典型问题分析向量是数形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