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398444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第14课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器物,制度,思想,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学习历程: 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学习内容,(资产阶级激进派),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背景,2、代表人物,3、实践,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背景:,2、含义:,3、实质

2、:,4、实践-洋务运动,5、实践结果:,三、维新变法思想,1、背景,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3、维新思想的实践及意义,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40-50年代),1.背景,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的打击,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50年代),1.背景,2、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林则徐,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设立翻译馆,将所得夷书就地翻译。 (2)引进西方先进炮船并加以仿制。 (3)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等资料,介绍其它国家的情况。,历史地位:,主要活动,“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

3、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师夷长技以制夷”,代表作: 核心思想: 目的: 作用:,引导、关注、启迪,魏源,海国图志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定的改变。但这本书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日本去了,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探究: 下图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有识之士又提出了什么思想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2、含义: 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和封建制度,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

4、学技术。,1、背景:,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中学为体”是肯定封建制度,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先进近代科技,,4、实践-洋务运动,5、实践结果:,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实质:,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之目的。,这三幅图揭示了什么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哪一个阶级又提出了什么思想来强国御侮?,三、维新变法思想: (19世纪90年代),1、背景:,(1)政治上: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2)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经济基础),(3)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思想基础

5、),b.甲午战争、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仅仅学习西方技术无法使中国“自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天演论,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主权在民、民主君仆,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以西方进化论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武器,1、封建势力的强大,借助经学,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资产阶级软弱和妥协; 3、康有为出身封建家庭,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1)实践及结果: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开展,结果变法失败; (2)意义: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

6、解放潮流。,3、维新思想的实践及意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思想,器物阶段,制度阶段,小结: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3、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特点:,1、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之实践的过程,2、各派的思想及政治活动都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随堂练习,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7、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2、鸦片战争失败后,一部分人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道路和学习西方,他们大多属于 A、统治集团中的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 C、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人 D、下层群众中的先进者,3、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的 A、魏源海国图志 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C、容闳西学东渐记 D、洪仁玕资政新篇,5、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 A. 认识到清政府

8、腐败堕落 B. 鸦片泛滥的危害 C. 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D. 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6、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表明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最终放弃了改革方案 C认识到中国“民智未开” D对封建势力作出了妥协和让步,7、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有: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心不在技艺 A. B C. D 8、洋务派所倡导的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包括 A. 科学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教育制度 D. 赋税制度,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18

9、61年),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乃不能及”。他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人教版历史必修3,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课文P69第一段思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 破屋子,由裱糊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李鸿章,材料中的破屋子

10、指的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裱糊匠指的是哪些人?,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东贴西补?,西方的生产技术等,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 王韬 郑观应,主张: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政治改革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文化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实践: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行动。,产生的背景,a.洋务运动的展开,弊端日益暴露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b.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新学伪经考序里说明了书名中“新学”伪经之所所指。作者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所以叫做伪经,刘歆“饰经佐篡”,身为新臣,是新莽一朝之学,与孔子无涉,所以叫作新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