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0239839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唐诗歌与小李杜剖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杜牧的生平(见文学史)。,第一节 杜牧与晚唐怀古 咏史诗,2、杜牧的诗歌创作,有一些反映现实政治和社会生活题材的,但最出色的是其怀古咏史诗。他的怀古咏史诗,多数是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咏史诗,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抒情诗,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2、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倖名。,写景,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文献,樊川诗集注 清 冯集梧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98年新1版 樊川文集 陈允吉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版 杜牧集系年校注 吴在庆校注 中华书局2008年第1版,3、杜牧诗的艺术特色。 杜牧的诗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名篇语言精炼含蓄,格调明快清丽,风格俊爽豪逸。杜牧诗歌的语言风格既绚丽多采,又清新自然;既明丽

3、爽俊,又含蓄委婉,既风流华美,又神韵疏朗。李商隐杜司勋:“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道出了杜牧诗壮怀伟抱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第二节 李商隐与凄艳诗风,一、李商隐基本情况概述,1、生平 (约812年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 825年结识牛党人士令狐楚,获欣赏,得学今体(骈俪)章奏之学。837年中进士。入令氏幕府。令去世后,为谋生,入李党圈内人王茂元幕府,获喜爱,王以小女妻之。由此获罪牛党。仕途不顺,辗转各地,沉沦下

4、僚。30年间有20年辗转于各地幕府。,858年,病退还乡后逝世于郑州。 2、性格 多愁善感 既内向又外向 家世不幸,从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有人过早病故。 身体瘦羸文弱 不幸被卷进党争,成为牺牲品,科举与仕途长期不顺 生活经常困顿不堪 国事堪忧,前途无望,3、社交 社交范围广泛。与四类人物交往: 与仕途生计有关:令狐楚、令狐绹、崔戎、王茂元、李执方、卢弘止、郑亚、柳仲郢、李回、杜悰、萧浣、杨虞卿、杨嗣复、周墀、姚合、孙简等。 互相酬和诗友:杜牧、温庭筠、白居易等人。 政见或信仰志同道合的朋友:刘蕡、永道士、崔珏、李郢等人。 礼节性的交游或亲戚之间的来往:令狐绪、韩瞻以及他在各个阶段的同事。

5、,4、情感经历 猜测远大于实证 下列女子(可能)与其有感情经历: 柳枝 洛阳富商女儿。见其开成元年(836)年 一组诗(柳枝五首,以及此组诗的长序。 宋华阳 女道士 见其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 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 锦瑟 见其锦瑟 诗。 荷花 与王氏结婚前的恋人。其诗常以荷花为题。 王氏 李商隐妻子。也有人认为为继妻。 对李商隐爱情生活的研究,以苏雪林的李义山恋爱事迹考(1927)最为著名。此书在1947年曾再版,更名为玉溪诗谜。但猜测与构想稍多。,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岁孤贫,后又陷于党争之中,抑郁不得志,终年丧妻,一生之中屡屡为情爱而痛苦。这样的生

6、或遭际,形成了他忧郁感伤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这综合起来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献: 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冯浩 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李商隐诗歌集解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 1988年第1版,2004年第2版(增订重排版)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刘学锴、余恕诚著 中华书局 2002年第1版,二、李商隐诗歌的题材与思想,1、政治诗:直接反映现实政治的现实诗和包含政治批判内容的咏史诗 现实诗:对当下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及时反映,并敢于表现鲜明的爱憎态度 “甘露事变” :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 刘蕡遭贬含冤而死:赠刘司户蕡 哭刘司户二首哭刘司户蕡

7、 ,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2、咏史诗: ( 1)、以古鉴今: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祸身的帝王作,为讽刺对象,向最高统治者提供借鉴。如吴宫、齐宫词、南朝等。 隋宫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华清宫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 。,(2)、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写,影射现实生活,达到讽喻时政的目的。如茂陵等。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8、,不问苍生问鬼神。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3、爱情诗 。 以无题类朦胧诗歌为代表。朦胧诗美:意蕴深蕴婉曲 词采典丽精工。 名家评李氏朦胧诗: 韵语阳秋:“包蕴密致” 敖器之诗评:“绮迷瑰妍” 刘熙载艺概“深情绵邈” 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序“沉博绝丽”,(1)、表现内容:心灵世界 着力于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悲剧性爱情,在与客观现实环境的冲突中,在恋爱者之间的情感纠葛中,抒情主人公的理想追求、忠贞品质、执著意志和缠绵情思得到动人体现。情感:并非一时一地一事的情感感叹,而仅以此为发端,指向整个心灵意绪。历史、人生的思考;仕途、爱情的失意 无题 相见

9、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2)、诗歌意象 主观化意象: 梦 雨 烟 风 灵犀 虚无缥缈 变幻无形 非现实色彩,不确指性 连接方式: 直接连缀 省略和间隔 艺术联想加以连贯补充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3)、表现手法:运用典故 典故:浓缩性 旨蕴丰富 着眼于原典所喻世、传达的情思韵味 庄生梦蝶:凄迷 杜鹃啼血:哀婉 明月珠泪:凄凉 暖玉生烟:朦胧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

10、相思一寸灰。 无题四首一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无题四首二 已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无题二首一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二首二,(4)、深情绵邈、凄艳浑融的风格。 “善学少陵七律者,终唐之世,惟李义山一人。胎息在神骨之间,不在形貌” 读雪山房唐诗凡例 一春梦雨常飘瓦, 尽日灵风不满旗。 过圣女祠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春雨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4、咏物诗:流莺、蝉等。 流莺 流莺飘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

11、,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一、内容朦胧多义,表达内涵丰富,引人深思。这与晚唐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人遭遇有关。 如无题类律诗。 二、情调幽美。以心理的深层次刻画为主,将诗歌的写法由外而引向内。注重心灵的感受与描写,注重自我的表现。,三、朦胧意象的广泛使用 以无题类诗歌为代表。 四、多义手法的使用 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手法的广泛使用。,无题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诗歌的主导风格,一、主导风格

12、凄艳浑融 凄,来自他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身世遭遇的坎坷,爱情生活的不幸,对王朝 命运的忧思。 艳,来自他选取的表现内容及对六朝手法的继承。 浑融,指格律精严,圆融流畅,同时指结构的有机统一。 这一点主要师法杜甫的律诗。 李商隐是有唐一代学习杜甫艺术成就最高的。,二、李商隐对传统诗歌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1、李商隐与齐梁诗歌 相似:描写爱情等绮艳题材,讲求绚丽辞藻、精美声律与对仗用典 相异:齐梁格调低俗,重声色而乏性情 2、李商隐与阮籍 相似:诗歌的象征性与多义性 相异:阮氏主思,导向玄学之境;李氏主情,心象交融。,3、李商隐与李贺 相似:幽奥隐微,瑰丽炫目 相异:李贺还有生涩之处,美艳;而李商隐则精美妥帖,温润纯熟。 4、李商隐与杜甫 相似:思想丰厚,情感沉郁,诗律精严,诗境混成 相异:杜向外开拓李向内挖掘;杜诗广阔,李诗狭深。,李商隐对唐诗的发展,一、细腻、深入、传神地向内挖掘心灵 二、朦胧多义诗风的创造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四、在七律、七绝的创作上大大地发展了唐诗,李商隐的地位及影响,一、唐代最有创新性的三大作家之一 杜甫、韩愈、李商隐 二、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四大诗人之一 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 三、律诗的最高典范之一 四、永远的李商隐 开创深情绵邈、凄艳浑融一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