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9439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历十五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万历十五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万历十五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万历十五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万历十五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历十五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历十五年.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历十五年 一、总述本书描述了明朝衰落的一个瞬间,注重于对六个历史人物的批评,这些人都同帝国体制中固有的局限性做过斗争。戚继光,一个军事天才的将军,在1587年年底去世,他使明朝军队回复了元气,然而在张居正死后失宠,直到解职,在贫病中去世。可见,武官是得不到文管的信任的。而文官专注于克己和中庸之道,任何基于帝国官僚政治之外的权力必须得到控制。随着戚继光的去世,帝国失去了在新时代图强的最后的机会。海瑞,一个极度严正的文官,也在1587年辞世。他改革的热情很快使他在土地问题上同保守派产生冲突,被迫在家赋闲15年之久。即使再度启用也是有名无权的职位,历时甚短,在众人眼中,海瑞既无聊可笑又不合时宜。李

2、贽,一位哲学家,想冲破当时社会制度却无法找到出路,对儒家经典发表了大量惊世骇俗的言论,但也正是儒家的信条养育了他,他的经历使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下知识界的挫败。两位首辅大臣提供了另一种挫败,帝国因其中央集权和过度膨胀而运转不灵。但他们企图管理帝国的一切事物。最基本的任务是“使皇帝的官员们尽量按古代圣贤的教导行事”。管理帝国的秘诀不是依靠法律或者权力去管理和惩罚,而是劝导人们,如女人服从男人,少年尊重老人等。在那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早期是求治心切的,然等到表现活力的所有尝试都遭到反对后,在郑氏之子没有被立为太子之后,开始了为期三十年的罢工。黄先生告诉我们:依靠意识形态作为统治手段,意识形态充斥帝

3、国的各个方面。洪武皇帝消灭了地主、富农,认为受过教育的人作为人民的公仆,强制他们严格禁欲。官僚机构精简,然二百年后的万历朝,官僚们腐败又明哲保身,革新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因谨慎和惰性的限制下成了反常事件,只是维持现状。到十六世纪晚期,人口增长,革新机会已失去,这时候统治者是尽职尽责还是嬉戏怠政,官员是诚实清廉还是贪污腐败,这一切都已不重要了。血缘关系和礼仪制度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统一。同样“仁”的学说也是促进帝国统一的力量。伴随着对血缘关系和礼仪制度的热衷,这一学说日渐成为中国社会过重的负担。地方习俗和传统实践根本没有发展为成熟的民法。老百姓也得不到任何形态的法律服务。简而言之,一个高度程式化的社会

4、过快定型,个人角色被彻底束缚住了这是黄先生得出的结论。二、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是为平淡的一年,但这一年里发生的小事正是以后发生大事的症结所在,也是以后掀起政治波澜的机缘。恰是历史的重点。我们的朝廷,政事千头万绪,其处理的要点则为礼仪和人事两项。礼仪体现着尊卑等级并维护国家体制,以人文管理天下农民,全部的问题不可能均在朝廷解决。祖先们就抓住礼仪这个要点,要求全国上下按部就班,井然有序。1572年不满十岁的万历即位,一直到1582年,万历朝欣欣向荣,这些功绩无疑要归功于首辅大臣张居正。万历从小接受张先生的教育,对其极其信任,即使是任用官吏,张居正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万历哪

5、里想到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交好,权倾朝野,凡弹劾张居正的官吏均没有好下场,凡是他所不满的人,已经用不着他亲自出面而自有其他的内外官员对此人投井下石,以此来讨好首辅。本朝开国之初设丞相一职,但前三个丞相均被处死,从此不再设立相位,实行阁臣代行相权制,不设宰相一职,为使皇权不被分割,也不至被外人取代。同时内阁大学士一职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相权,大学士乃文学从侍之臣,待是出众可进翰林院得以深造,翰林几经升转,成为大学士,供职于文渊阁,替皇帝拟诏,润色公文词句。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张居正为首辅,其他大学士由他推荐并辅助他办事。冯保在嘉靖时期为秉笔太监,秉笔太监一般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天资聪明被送入特设的宦官

6、学校,毕业后逐步升迁,和文官的仕途类似。优秀的秉笔太监和大学士水平无二,微风甚至高于六部尚书,只对皇帝直接负责,如果执行得当,可以成为文成和太监之间的平衡者,相互制约。刘瑾即几十年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而本朝的冯保在隆庆时期派管东厂,因和元老高拱不和,在高拱下台后才由东厂升为司礼太监。但九岁的万历怎么能够乾坤独断呢,他对于张先生和冯保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内阁大学士和私立太监的合作给今后朝政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是万历从未想到的。本朝的君主制还不同于前朝,前朝时期凡郡主年幼,必有叔父、堂兄这类人物辅政,而这在本朝是不被允许的。所有的皇室支系除皇太子之外所有人必须在成年之后到自己的封地,且不得擅自离开封地

7、,这种类似放逐或圈禁的制度为了避免皇室受到支系的牵制和干涉。1581年,万历皇帝与宫女发生关系,生下皇长子,宫女王氏成为了恭妃。1582年,张居正病逝,享年57岁,九天前万历封其为太师衔。本朝二百年来仅此一人生前得到此等荣誉。1582年,万历励精图治,没有了张居正,一切人事都自己亲自安排。然而,在张居正去世后,朝廷官员开始重新审视张居正,而且利于反张的一面。万历从中得知张居正言行不一和居心叵测。在清张的运动中,冯保被查,家产充公。万历感激张居正十年辅政之功,为查抄张居正。1584年,万历在郑氏和慈圣太后的干预下改变态度,查没张居正家产。张居正长子在被审后自杀。九月,正式宣布其罪为:污蔑宗藩,侵

8、夺府第,钳制百官,闭塞朕聪,专权乱政。他弟弟和两个儿子被充军。张居正在死后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逐出京城,至1578年万历皇帝已经实际上掌握大权。万历朝乃本朝时间最长的一朝,许多事情也以此为契机发生。三、首辅申时行申时行供职于文渊阁,是经筵的负责人。经筵这种复杂的形式是本朝国家重要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发挥经传精义,指出历史的鉴戒,归结到现实,以期古为今用。申时行作为首席大学士,有责任让全部程序和谐的演出,然而早朝和经筵均是一种令人厌倦的制度,百官厌倦又不能断辍。公历1587年,时万历十五年,申时行五十二岁,已感到未老先衰,现在身为首辅前有张居正前车之鉴,为什么他对一切还要认真而不听其自然呢?因为申

9、时行对礼仪的重要性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本朝治理天下,礼仪起着重要的作用,皇帝一人君临天下,实因天意所归,而天意必须通过亿万臣民的信念体现出来,无数次的行礼即为巩固这个信念,儒家道德愈是简单就愈应该加强学习,借此来加强我们理智的主宰。早朝制度锻炼人们的内心,经筵则表现了皇帝、大臣坚决的从古籍中寻觅最有效的方法已到达天下大治的目的。故身为首辅的申时行坚持执行职责,即使没有达到他所预期的效果,也不容易灰心放弃。1582年张居正去世,继任者是张四维,不出一年,张丁忧,由申时行代行首辅之职,其间张病重,其他大学士又相继病死,故首辅之职就轮到了资历最浅的申时行。万历十五年时,申时行已首辅四年,为人温和,不

10、树异帜。但却一直没有使他在政治斗争中置身事外。申时行和张四维均为张居正举荐入阁,不因私情而因其才学,张去世,申时行也并未夸大其罪行,申时行是文墨出身,未曾做过地方官,难道一个学术上有造诣的人就能成为大政治家吗?对此申时行有着深刻的理解。帝国在体制上实行中央集权,其精神支柱为道德,其管理方法则依靠文牍。道德至高无上,可以指导行政,也可以代替行政,当然技术问题也是很重要的,然技术问题均由各地总督巡抚所管辖,这些人员提出的方案亦均以道德考虑为上,因此,技术问题也和道德密不可分。我们的帝国还有一个特点,一项政策能否执行,实施后成败全靠他与所有文官的共同习惯是否相安无扰,否则理论上再好也无济于事。这一帝

11、国不尚武,也不想提高、改造社会,只是是大批人民不为饥寒所迫,在这个低标准下维持社会安宁。然而如何推行这种宗旨,与农民直接合作是不可能的。只有全体文官相互合作相互依赖才可能众志成城,所以施政的关键在于以道德为一切事业的根基,朝廷最大的任务就是促进百官和谐,从而发挥精神上的力量。申时行看透了国家为解决问题而设立文官,但国家最大的问题也是文官,而张居正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文官朝服是有讲究的,四品以上为红色,五品以下为蓝色,纱制朝冠,侧带两翅,朝靴黑色,靴边儿为白漆,腰带并不紧束而悬于腰间。文官衣服上绣着两只鸟,一品为仙鹤遨游于云中,三品为孔雀,一只着地,一只冲天,九品为鹌鹑。武官则以兽为特征,依次

12、是狮子、虎豹、熊等。监察官绣獬貂能辨善恶的动物,而最高荣誉则是皇帝御赐的有蟒、飞鱼、斗牛之类,在其他花样之上。文官均为科举出身,四书五经,朱熹注解早已全盘接受,因之对一切事物、看法更为一致,知道仁政出于爱民之心、知道推己及人,懂得经和权,然而在朝数千官员是否真的形成了一个巩固的集团呢?非也!四、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1587年,海瑞在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去世。海瑞不同于其他官僚,他尊重法律,而不是按照至善至美的道德处理问题,他往往按照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即使法律条文不及之处,也主张忠于法律条文的精神去执行。我们的帝国在制度上存在长期的困难,以熟读诗书的文人治理天下农民,他们不可能改进这个司法制度

13、,更谈不上保障人权,法律的执行和解释离不开传统的伦理。海瑞一生的经历即这种制度的产物,其结果:以个人的道德之长仍不能救组织和技术之短。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在实际作用中至为微弱。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无法被全体文官作为办事的准则。嘉靖朝时候,海瑞任知县,以其抗命直言的作风得罪了不少上司,如果不是因为他言行如一,清廉正直,多少个海瑞都罢免了。1565年,时嘉靖皇帝在位40年了,不务正业,爱虚荣,听不进批评。阴历十一月,海瑞上疏了那道著名的奏疏,批评他多疑、自私等。1566年二月底海瑞被下狱欲被绞死,然不久嘉靖去世,隆庆登基,海瑞被释放,且名声大噪。任巡抚

14、一职,治理一方。洪武皇帝两百年前创建本朝,并确定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制度,其主要着眼点在于一个保存一个农业社会的简朴风气,规划农村蓝图的同时,没收的家产再平分,使全国形成了一个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大户田产者拥有个多的服役,以限制其家产不至于在扩大。此套政策对本朝影响深远,其显著后果就是在广大农村遏制了法律的成长,而以抽象的道德代之。判断的标准从合不合法变成了是善还是恶。而海瑞则把洪武皇帝提出的原则作为金科玉律,希望以一己之力领导社会回到历史上和理想中的单纯,即女人听从男人,孩子尊敬长辈,没知识的人听从有教养的,以古代的理想社会作为基础,而依赖文化的传统而生存。然而二百年的时间里,社会已经变化了

15、。原来服役的富农已被已被一批新的取代,这些富农大部分为官僚、士绅,已不再承担服役的义务,文官集团已经形成,很多人只是为保持地位而取得各种收入,无人关心农民疾苦,面对这些问题,仅凭海瑞个人的力量,以不怕死的诤谏换来的名声作为资本,使整个国家机器停止运动,可谓“志大才疏”了。张居正做首辅时期,认为海瑞轻率躁进使海瑞赋闲在家十五年,这是对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痛苦,他依照传统把全部的精力为国为名服务,体会到了为人臣为国尽忠之不易,离职在家,表示自己的事业走向终点。但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抱有任重道远的决心,他仍以“忠孝”为本,安贫乐道,家境贫困过去没有改变他的节操,今天也不会改变他的人生观。他单纯的思想不是

16、来源于天赋,而来自于经常的艰苦的自我修养。这加重了他做官为民为国而不为己的道德责任,在这一点上,海瑞和开国皇帝洪武的看法是一致的。海瑞在1585年重新被任用。时张居正被清算,而他为张居正所不容,自然在反张风潮中可东山再起。然而他的主张在十五年前不能通行,在十五年后如何呢?在嘉靖时候他自信满满激励皇上。而万历时期他也表示出了怀疑,毕竟他已经七十二岁了。阅尽使他不再像当年那样乐观。1586年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他的再度出山以一往的作风,对当时的南京而言似乎是一块巨石投入到了一潭死水中,他的作风早已不和官员的潮流了。批评和赞扬同现,争辩一发不可收拾,于是万历亲自做结论“照旧供职”,只是由于圣度的包容,这使得他的一切影响都从此一扫而光。这以后说话如何算数?失望之下,七次提出辞呈,不准。至1587年岁暮,去世。这个到处惹是生非的人物不必让文官们操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