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93904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1(10分)如图,C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D为线段BC上一点,CD=2BD,E为线段AC上一点,CE=2AE(1)若AB=18,BC=21,求DE的长;(2)若AB=a,求DE的长;(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AD长度的7倍,则的值为考点: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利用CD=2BD,CE=2AE,得出AE=AC=(AB+BC),进一步利用BE=ABAE,DE=BE+BD得出结论即可;(2)利用(1)的计算过程即可推出;(3)图中所有线段有AE、AB、AD、AC、EB、ED、EC、BD、BC、DC共10条,求出所

2、有线段的和用AC表示即可解答:解:(1)CD=2BD,BC=21,BD=BC=7,CE=2AE,AB=18,AE=AC=(AB+BC)=(18+21)=13,BE=ABAE=1813,DE=BE+BD=5+7=12;(2)CD=2BD,BD=BC,CE=2AE,AB=a,AE=AC,BE=ABAE=ABAC,DE=BE+BD=ABAC+BC=AB(ACBC)=ABAB=AB,AB=a,DE=a;(3)设CD=2BD=2x,CE=2AE=2y,则BD=x,AE=y,所有线段和AE+AB+AD+AC+EB+ED+EC+BD+BC+DC=4y+3(2y3x)+2x+2x+3(2y3x)+2x+2x+

3、2x+2x+2x=7(y+2y3x+x),y=2x,则AD=y+2y3x+x=3y2x=4x,AC=3y=6x,=,故答案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点间距离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2(10分)如果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90,就称这两个角互为垂角,例如:1=120,2=30,|12|=90,则1和2互为垂角(本题中所有角都是指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1)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OCAB于点O,OEOD于点O,直接指出图中所有互为垂角的角;(2)如果一个角的垂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求这个角的度数;(3)如图2,O为直线AB上一点,AO

4、C=75,将整个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n(0n90),直线AB旋转到AB,OC旋转到OC,作射线OP,使BOP=BOB,求:当n为何值时,POA与AOC互为垂角考点:余角和补角;角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新定义分析:(1)根据互为垂角的定义即可求解;(2)利用题中的“一个角的垂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3)分0n75,75n90两种情况讨论可得n的值解答:解:(1)互为垂角的角有4对:EOB与DOB,EOB与EOC,AOD与COD,AOD与AOE;(2)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度,则当0x90时,它的垂角是90+x度,依题意有90+x=(180x),解得x=18;当90x180

5、时,它的垂角是x90度,依题意有x90=(180x),解得x=126;故这个角的度数为18或126度;(3)当n=75时OC和OA重合,分两种情况:当0n75时,COC=n,AOC=75n,POB=BOB=n,AOP=180(POB+BOB)=1802n,AOPAOC=90,|(1802n)(75n)|=90,0n75,n=15;当75n90时,AOC=n75,POB=BOB=n,AOP=180(POB+BOB)=1802n,AOPAOC=90,|(1802n)(n75)|=90,解得n=55或115,75n90,n=55或115舍去综上所述;n=15时,POA与AOC互为垂角点评:主要考查了

6、互为垂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运用互为垂角的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和为180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的从图中找出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结果3(8分)如图(1),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点B处,得折痕EM;将AEF对折,点A落在直线EF上的A处,得折痕EN(1)若AF:FB:BE=2:3:1且FB=6,求线段EB的长度;(2)如图(2),若F为边DC的一点,BE=AB,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48,求三角形FEB的面积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两点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利用翻折变换的

7、性质得出BE=BE,进而利用AF:FB:BE=2:3:1求出BE的长即可;(2)利用三角形面积与矩形面积关系以及同高不等底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即可解答:解:(1)将BEF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点B处,得折痕EM,BE=BE,AF:FB:BE=2:3:1且FB=6,BE=BE=6=2,线段EB的长度为:2;(2)由题意可得出:SAFB=S矩形ABCD=24,F为边DC的一点,BE=AB,SFEB=SAFB=24=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同高不等底三角形面积关系,正确根据图形关系得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4(8分)已知D为直线AB上的一点,COE是直角,OF平分AOE(1)如图1,

8、若COF=34,则BOE=68;若COF=m,则BOE=2m;BOE与COF的数量关系为BOE=2COF(2)在图2中,若COF=75,在BOE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OD,使得2BOD与AOF的和等于BOE与BOD的差的三分之一?若存在,请求出BOD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射线OE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1)中BOE和COF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BOE与COF的数量关系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由COF=34,COE是直角,易求EOF,而OF平分AOE,可求AOE,进而可求BOE,若COF=m,则BOE=2m;进

9、而可知BOE=2COF;(3)由前面的结论,当COF=75,得到BOE=275=150,并且EOF=AOF=9075=15,再根据2BOD与AOF的和等于BOE与BOD的差的三分之一,可得到关于BOE的方程,解方程得到BOD=15,因此在BOE的内部存在一条射线OD,满足条件;(2)由于COE是直角,于是EOF=90COF,而OF平分AOE,得出EOF=(180x)2,FOC=(180x)2+90=(360x)2,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COF=34,COE是直角,EOF=9034=56,又OF平分AOE,AOE=2EOF=112,BOE=180112=68,若COF=m,则BOE=2m

10、;故BOE=2COF;故答案是68;2m;BOE=2COF;(2)存在理由如下:如图2,COF=75,BOE=275=150,EOF=AOF=9075=15,而2BOD与AOF的和等于BOE与BOD的差的一半,2BOD+15=(150BOD),BOD=15(3)BOE和COF的关系不成立设BOE=x,则EOF=(180x)2,FOC=(180x)2+90=(360x)2,BOE+2FOC=360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互余互补的含义5(8分)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

11、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1)求线段AB的长;(2)如图1 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x5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AB?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2,若P点是B点右侧一点,PA的中点为M,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当P在B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PMBN的值不变;PM+BN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分析:(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a与b的值,即可确定出AB的长;(2)求出已知方程的解确

12、定出x,得到C表示的点,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m,由PA+PB=BC+AB确定出P位置,即可做出判断;(3)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就有PN=n+3,PB=n2,根据条件就可以表示出PM=,BN=(n2),再分别代入PMBN和PM+BN求出其值即可解答:解:(1)|a+3|+(b2)2=0,a+3=0,b2=0,a=3,b=2,AB=|32|=5答:AB的长为5;(2)2x+1=x5,x=4,BC=6设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m,PA+PB=BC+AB,|m+3|+|m2|=6+5,令m+3=0,m2=0,m=3或m=2当m3时,m3+2m=8,m=4.5;当3m2时,m+3+2m=8,(舍去)

13、;当m2时,m+3+m2=8,m=3.5点P对应的数是4.5或3.5;(3)设P点所表示的数为n,PN=n+3,PB=n2PA的中点为M,PM=PN=,N为PB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P点,BN=PB=(n2)PMBN=(n2),=(不变)PM+BN=+(n2)=n(随P点的变化而变化)正确的结论是:PMBN的值不变,且值为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分段函数的运用,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6(12分)(1)已知数轴上A、B两点分别表示3、5,则AB=8,数轴上M、N两点分别表示数m、n,则MN=nm(2)如图1,E、F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P为直线AB上一动点(P不与E、F、A重合),在点P运动过程中,PE、PF、PA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考点:两点间的距离;数轴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AB和MN的长;(2)分P在A左边,P在AE上,P在EF上,P在FB上,P在B右边,五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