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上传人:人****画 文档编号:10238642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4.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岱,湖心亭看雪,2019/10/2,山水 小品文,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享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的美称。西湖景区由以下景点构成: 一山(孤山) 两堤(苏堤、白堤) 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 十景(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苏堤春晓、双峰插云、三潭印月),新课导入,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新课导入,湖心亭,西湖十景之花港观鱼,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中

2、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 2、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3、体会文中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4、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习目标,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他是明末小品文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多回忆往日生活,寄寓着故国之思,也流露了不少伤感情绪,写的清丽活泼,细腻生动,极富诗情画意。,作者简介,张岱出身官宦之家,明亡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

3、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背景介绍,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山水小品是散文品种之一。其短小灵活,简练隽永,具有议论、抒情、叙事的多重功能,偏重于抒写零碎的感想、片段的见闻和点滴的体会,是一种轻便自由的文学形式,在中国盛行于明清时代。,文体知识,山水小品,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ng zh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ng)定矣,余挐 (n)一小舟,拥毳(cu)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ng)沆(hng)砀(d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4、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ji)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n)曰:“莫说相公痴(ch),更有痴似相公者。”,听读课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 绝。 是 日更定, 余挐一 小舟,拥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初更以后,撑(船),消失,细毛皮衣,疏通文意,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初

5、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我,都,下大雪,名作动,裹、围,雾凇 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像小草一样微小,罢了,疏通文意,译文:(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冰花,全,都,白汽弥漫的样子,只,痕迹,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 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余同饮。,疏通文意,译文: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

6、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面对,向着,哪能,沸腾,还,余强饮三大白而 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疏通文意,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勉强,道别,酒杯,客居此地,等到,船夫,低声嘟哝,旧时对士人的尊称,1、古今异义,白,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颜色,与“黑”相对

7、,强,竭力,尽力,勉强,余,我,剩下的,文言积累,2、一词多义,是,这,判断动词,是,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还,一,数词,一,全,文言积累,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大,见余,大喜,非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与“小”相对,文言积累,2、一词多义,(1)大雪三日 (3)是金陵人,客此 (3)拥毳衣炉火,名词作动词,下大雪,名词作动词,客居,名词作动词,带着炉火,文言积累,3、词类活用,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整体把握,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半夜到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西湖湖心亭 作

8、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到亭上”, “及下船”。,本文是一篇游记,请将文中能体现 作者游踪的语句找出来。,整体把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找出课文中含蓄地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整体把握,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合作探究,找出湖心亭看雪开头交代游西湖 的环境的句子并赏析。,概括式描写。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奇妙地从人的听觉角度和心理感受方面写出了大雪后的寂寥空旷寒冷的情境。(“人鸟声俱绝”侧面描写雪大) 联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雾凇沆砀,天与

9、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合作探究,找出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并赏析。,全景:天地苍茫,近景:人、物渺小,白 描 手 法,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天人合一,超凡脱俗,这些量词,极言景物之小,而且越来越小,仿佛渐渐融入苍茫宇宙之中,表达了作者天人合一的思想感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烘托渲染。少用形容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地方,作如

10、实的交代。,合作探究,白描手法,白描画,白描画,白描画,白描虾,工笔画,工笔画,“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鲁迅藤野先生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合作探究,白描手法写人,“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

11、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合作探究,白描手法写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直写山连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直写大水猛涨,江水汪洋 郦道元三峡,合作探究,白描手法写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朱自清春,合作探究,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

12、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 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合作探究,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特殊的时间段和独自一人,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合作探究,作者为何选在“更定”时分,“独”往 湖心亭看雪?,这里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茫茫众生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这反映了他文人雅士的孤傲清高、独立不羁,也是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自我情怀的一种写照。,

13、合作探究,从“独往湖心亭”中的“独”字可见是一人前往,为何又写“舟中人两三粒”,结尾又写舟子?是否矛盾?,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双方都是喜出望外,都有“天涯遇知音”的喜悦。体现了率性豪爽的一面。,合作探究,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合作探究,找出课文中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故国 怀念的句子。,“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痴的深层原因(1)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是金

14、陵人,客此” 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2)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惆怅、感伤。,痴行:大雪独行,痴景,天人合一、高洁自持、 闲情逸致,痴情:亭上奇遇,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是个“痴人”?,用文中的词语评价“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是个“痴”人。,特立独行、不随俗流、超凡脱俗,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喜遇知音、情趣高雅,痴心:用崇祯年号、金陵,感伤怀念故国,合作探究,一个“痴”字似贬实褒,这是对张岱的最确切的评价。

15、 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结尾戛然而止、余韵不绝。,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怎样理解?,合作探究,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开头用俭省的笔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中间交代了游踪“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记叙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叙事中处处有情。如湖心亭巧遇一事,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有独自赏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惊喜,有分别的伤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悦。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脱俗,卓然独立。,合作探究,这篇游记描写了湖心亭悠远脱俗的雪景,叙写了在湖心亭的奇遇,叙事、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主 旨,合作探究,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客人惊叹,实则也是作者惊叹。结尾借舟子的喃喃之语,实则是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应。其实从作者到“金陵人”,又何尝不知自己的癫狂痴迷呢?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