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38568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concept of rule of law leading quality connotation, for the use of the socialist law comprehensive concept to guide their work and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should also lack the necessary understanding.Two is the business foundation is not solid, the text level is not h

2、igh. Their work in the army before, alth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terial, but also just only know fur, text level, writing ability is still in a low level interface. The knowledge is not complete, especially it is very little about professional some departments know knowledge周练习桃花源记中考试题集锦一、阅读桃

3、花源记完成习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便要还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芳草鲜美: (4)屋舍俨然: (5)便扶向路: (6)寻病终: (7)欲穷其林: (8)豁然开朗: (9)处处志之: (10)咸来问讯: (11)悉如外人: (12)欣然规往: (13)无论魏晋: (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5)诣太守: (16)停数日,辞去: 2、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文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 。3、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

4、下独绝 B遂与外人间隔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停数日,辞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本文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翻译: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翻译: 7、 本

5、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8、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9、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10、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

6、会的不满。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13、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答: 14、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习题(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

7、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

8、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注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渔人甚异之( ) 阡陌交通( ) 颖脱不羁 ( )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3.(甲)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场景,表现他们 的心情。(用文中话答)4.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 5.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答: 6.翻译下列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三、阅读甲、乙两篇诗文,完成习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