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37565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文学文本阅读专题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文本阅读专题云南省昆明市08-09学年高三复习适应性检测(语文)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山 色 李广田“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当我翻开一本新书,坐在窗前遥望西山景色的时候,想起了小时候读过的这句话。可是,这是冬天。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地方,冬天看山,却另是一番可爱的景色。我想给昆明的西山批上两个字的评语:明净。没有到过昆明的人,总以为这地方四季皆好,在这里住久了的人,却以为冬天最美。冬天无风无雨,天空最高最蓝,花色最多最妍,滇池五百里,水净沙明,山上无云霭,数峰青碧。说西山如睡美人,也只有这时候最像,偶然一抹微云,恰如一袭轻纱,掩映住它的梦魂,或者如一顶白羽冠冕,罩

2、住它那拖在天边的柔发,只是更显出山色妩媚罢了。 一片阴影掠过我的眼前,记忆把我拉回到十几年前的一个黄昏。那是最黑暗的时代,冬天,刮着冷风,自朝至暮,黑云压城,到了日暮时刻,竟然飘起大片大片的雪花来了。我夹在仓仓惶惶的行人中间,默默地在大街上行走。“真冷啊!”行人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惊呼。是的,真是冷得厉害,在这个“四季无寒暑”的城池里,大概谁也不曾料到会有这样的坏天气;我自己,简直感到连灵魂深处都已结了层冰。想起那个反动特务所装扮的黑衣女妖,她在翠湖的林阴路上对人作种种预言,像个乌鸦在天空中散布凶信,她偶做人家座上的不速之客,说这个城市将淹没在人们的血泊中我一面想着,蓦然抬头,那座平时并未引起

3、我特别注目的西山,此刻却使我延伫良久,暮色苍茫,自远而至,山的轮廓模糊不清,仿佛它在这飞雪的寒天里也瑟缩不堪了。“真冷啊!”又是谁在风声中这样传呼?不是别的,正是它,是西山,它在向人家求救。我分明听见它用颤栗的声音对我呼求:“请给我一顶帽子,遮遮我的头吧。你看我的头发已经完全脱落了!”我仿佛看见它在慢慢移动,它大概想把它那老态龙钟的身体移到城里来,它希望到城里来吸取一点暖气,它听到这里有人的声音,它看到黄昏中这里有灯火荧荧。“寒山一带伤心碧!”它到底无可奈何,它大概已经冻僵了,已经冻死在滇池边上了。现在,坐在窗前,看着这一幅明净的山水画图,想起过去这些遭际,确实感到奇怪。我自己问自己:难道这是

4、真的吗?大概不是真的,也许只是一个梦,可是梦,岂不也是真的吗?日光从楼角转过去。西山的轮廓显得更清楚了,它好像是画在那里的,又好像是贴在那里的。蓝蓝的天空,一点云影也没有,整个世界都安静,可是就在这静中,我感到一切都欣欣向荣,鼓舞前进。明天一定又是好天气,早起来第一眼就可以看见山脚下海水边那一片“赤壁”,在晨光熹微中,照得云蒸霞蔚,真个是“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整个一座山都会活起来的。就是此刻,就像我第一次认识它似的,我感到它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滇池水在它的脚下,画出了一匝银线,“远水非无浪”,我只是听不见拍岸的水声,却想象,西山已经被滇池托浮起来了,它仿佛一只船,正在岸边停着。睡美人

5、,我看见你的嘴唇轻轻翕动,你的胸部微微起伏,我已经听到你的呼吸。你大概正要说话,说出你过去的噩梦,和你醒来后看到的一切。我也听到一个苏醒的生命从石头深处发出声音说:“我在这里,和大地一同复苏,一同前进。”西山,你现在大概不会再要求到城里来了吧,社会主义的新城市,已经延伸到你的身边,你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你使这个美丽的城市显得更美丽了。我的视线重又落到我翻开的书页上,上边写的是“对立的统一”、“从量变到质变”。不错,山与水,高与深,静与动,形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正是对立的统一,从过去到现在,从阴冷的昨天到阳光灿烂的今天,是由量变到质变。(本文写于李广田先生上世纪50年代末任云大校长

6、期间。选自李广田散文选)14. 文题是“山色”,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描写的过去和现在的昆明西山“山色”的特点。(4分)15.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第段中,作者对西山的称呼由“它”变成了“你”,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作用?(4分)作者说“我也听到一个苏醒的生命从石头深处发出声音”,请简析“苏醒的生命”在文中的含义。(4分)16. 作者为什么始终将西山置于“冬天”这个背景下来描写?请分条简要作答。(6分)17. 作者借助多种表达技巧写景抒情,营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请从第(2)段画线句子中选择一种表达技巧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五、(22分)14.( 4分)过去的西山,模糊萧瑟(瑟

7、缩),凄寒悲苦。眼前的西山,明净妩媚,生机勃勃。(每个特点各2分。每个特点中又各有两个要点,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同即可)15. ( 8分) ( 4分)将西山拟人化,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便于直接抒情,便于直接交流情感,将作者对西山的关切热爱之情推向高潮。(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分)“苏醒的生命”既指从冻僵中、噩梦中醒来获得了生命活力的西山,又暗指在新时代复苏的、前进中的中国大地。(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6. ( 6分) 写冬天眼前的西山是为了突出西山独特之美。回忆中的冬天象征十几年前特殊的时代环境(社会的黑暗)。两相对比,表现了新旧社会不同的社会风貌和精神风貌(新旧时代的

8、变化)。(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 (4分)解题思路:注意题干中强调了表达手法的作用是“营造出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因此,答题时要着眼于修辞在写景和抒情上的作用。答题的基本步骤是:手法判断,手法表现,写景作用,抒情效果。答案示例: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1分),将西山喻作“睡美人”,一抹微云喻作“一袭轻纱”和“一顶白羽冠冕” (1分),形象地表现了西山的秀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眼前西山的喜爱之情(1分)。画线句子使用了拟人手法(1分),说西山的“梦魂”被掩映,“柔发”被罩住(1分),生动地表现了西山睡姿的优美(1分),表达了作者对西山的喜爱之情(1分)。画线句子使用了衬托手法(1

9、分),用“一抹微云”作点缀(1分),衬托出西山妩媚之美(1分),表达了作者的欣赏之情(1分)。(4分。手法、例子、写景、情意各1分。)云南省昆明市20082009学年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 试 题五、(2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泥土的声音樵夫 (1)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2)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3

10、)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颤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4)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

11、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5)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6)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

12、;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么?苦;累么?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7)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辉与天与地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8)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

13、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14文章标题为“泥土的声音”,而开头、结尾和文中义多次出现“泥土的声音”。请简要概括“泥土的声 音”在文中的作用。(6分)15作者为什么说“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6分)16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虚空的心”和“充盈”在文中的含义。(4分)17作者在第l、3、7段中都写了“匍匐”在土地上这样一个姿态,结合上下文,请分别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有用意。作者借“泥土的声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参考答案五、(22分)14(6分)是全

14、文的感情线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反复表达,突出了作者对“泥十的声音”的深厚感情。(答出一点给2分)15(6分)因为作者从“他们”身上领悟到:他们真正懂得十地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土地给了他们生活、生命),给了他们精神的安定(是他们精神的归宿或依托);土地让他们获得快乐、幸福,他们能够亲近、尊重(敬畏)土地;他们不尚空谈,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实践着生命的意义(或这些农民用劳动真正解释了自然、生命、生活的意义)。(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同即可)16(4分)(1)“虚空的心”指的是“艰难苦涩,狂躁不安,怨忧难解,久居城市被尘埃侵扰的心灵”。 (2)“充盈”指的是:内心变得平静,一尘不染,充实:感受到生命的

15、成长和蓬勃,更深刻的理解了生活。 (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同即可)17(6分)(1)第1段的“匍匐”表现臼己久违(久别重逢)后对泥十的贪婪般的亲近;第3段的“匍匐”表现只有用心(热爱)才能获得泥土带给白己无法言说的悄悄、幽悠、静穆的理解与感受;第7段的“匍匐”进一步表现作者亲近敬畏土地,获得了对泥土与生活、生命的关系的思考与感悟,深化了主题。(意思同即可) (2)思想感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表达回归宁静的愿望以及对土地、生命的亲近之心。 (或对细腻真实、安静悠远的土地的喜爱;对爽朗朴实、宁静踏实的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内心充盈的生命境界的追求。意思同即可) (答出“匍匐”的不同含义给3分,每点1分;答出“思想感情”给3分,每个要点1分。)2009年曲靖一中高考冲刺卷语文(一)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最后的沐浴 (1)为母亲沐浴,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2)母亲躺在床上,眼睛微微闭着,嘴角含着一朵淡淡的笑容,仿佛刚刚睡去。 (3)哦,母亲即将远行,去那一片永远宁静的净土,作为儿女的我们来为她做临行天的梳洗。 (4)默默地松开蓬松的发髻,我的手在颤抖,心更无法平静。沐浴过多少阳光风雨,堆砌过多少羞怯秀丽,编织过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