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7332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5)一、办学基本信息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其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内蒙古体育运动学校,2001年5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成立,是自治区唯一的体育高等院校。学院办学形式为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社会需要的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特长的体育实用人才。进入“十二五”后,学院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强化职业教育理念,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目前,学院占地面积12.346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920.41万平方米,办学设施齐全:学院建有教学楼

2、、图书楼、综合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体操馆、摔跤馆、武术散打馆、篮球馆、网球馆、乒乓球馆、塑胶田径场、力量训练馆、综合馆,网球场等配套设施;建有生理解剖实验室、体育公共关系多功能实训室、体育市场营销策划实训室、体育新闻采编实验室、体育新闻后期制作实训室、计算机网络中心、体能训练中心、多媒体教室、全自动跟踪精品课程录播室、语音室等先进的实践教学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学生教学训练需要。(一)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定位学院明确提出了“竞技训练是立院之本,高职教育是强院之路”的发展思路。把竞技体育作为学院办学之本,强化了服务竞技体育,为竞技体育培养后备人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人才培养

3、为中心,遵循体育、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并积极探索“上下贯通、横向联接、多元立交”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教育模式。力求体现学院办学的竞技性、应用性、学术性,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自治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高技能应用型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奋斗。目标定位:立足自治区,面向全国;立足行业,面向社会。以体为本,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后备人才培养与社会体育培训为重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自治区竞技体育输送后备人才。

4、层次定位:大力发展三年制高职教育,适度开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稳步培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积极拓展继续教育。专业定位:以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为龙头,对接市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形成适应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体育特色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三年制高职专业达7个。服务面向定位:把握行业办学优势和突出体育特色,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服务体育行业和体育事业。(二)办学规模2014年,学校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468人,从年级看:2013级146人,2012级110人,2011级212人;学院中职在校生466人。因为学院只面向本自治区招生,所以生源全部为自治区考生。2014年与2013年相比高

5、职在校生数量明显上升。(三)专业建设与特色1、专业结构与规模学院专业建设以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坚持专业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重点建设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优化和提升旧专业,培养特色专业,努力创建有竞争力的新兴专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协调发展、能适应学院规模发展需要的、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利于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能造就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框架。在专业建设上不断探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实现途径。学院本学年共设高职专业7个,包括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

6、业、体育保健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本学年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不招生。运动训练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学院特色专业。与2013年相比,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停止招生,体育保健专业开始招生。在校生招生规模前3名的专业依次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运动训练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其中专业在校生占全部在校生比例超过30%的专业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今年自治区教育厅下达招生计划数200人,实际录取196人,实际报到170人,所有考生全部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报到率为86.73%,实际录取数及实际报到数都较2013年有所提高,计划完成的

7、数量和质量在区内同类院校中位于中游。普通高中生生源占总生源81.82%,相比较2013年200人招生计划,实际录取170人,实际报到142人的数据,全部都有所提高。其中报到人数不足(含)20人的专业有社会体育专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全国高考人数明显下降的形势下,2014年学校招生录取人数稳定。专业设置情况见附表1“专业设置情况表”。2、重点或特色专业学院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格局,并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学院现已将运动训练专业打造为重点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打造为特色专业。学院加大了五年制

8、高职的专业建设力度,并积极协调自治区体育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盟市体校,努力构建中高职一体化的职教体系,解决学院目前高职生源不足的窘境,并使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成为学院专业建设的“亮点”。 重点或特色专业与2013年相比没有变化。(四)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学院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要工作之一,面对高层次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局面,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的方针,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改善学院师资结构,适应专业变化的要求;进一步制定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奖励办法,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学历、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逐步实

9、现教师一专多能,通过“转型、转岗”合理使用教师资源。加强对一线教师、教练员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更多教师逐渐向“双师型”过渡。1、教职员工队伍基本情况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共有内设机构10个,教职工总数140人。2、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院高职部分专任教师78人,校内兼课人员2人,校外兼职教师19人,无校外兼课教师人员。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79%;中级职称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87%;初级职称2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33%;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及获得硕士学位者共2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8.21%。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

10、教师55人,占总数的70.51%;45岁以下青年教师5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36%;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及获得硕士学位者20人,占专任青年教师的34.48%。与2013年相比,从学历结构来看,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及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有所增加;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增加了两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老中青比例相对均衡。3、教师校外进修、培训及交流情况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主要以结构调整为主,重点做好新设专业的师资配备与培养,形成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教科研能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教练员队伍。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专业优秀教

11、师团队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努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通过选送教师攻读学位、进修、学习考察等途径,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提高学历、外出进修以及通过参赛、参会,参加培训,担任裁判等形式走出去观摩、学习、交流、考察、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本学年教师教练员从参加培训进修的人次和经费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及交流46人次,在职或脱产进修5人次,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与交流46人次,到企业实践31人次。投入经费24.996 万元,与2013年相比,增加投入12.

12、068万元。(五)基本办学条件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按照学院类别与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比分析如下。详见附件2“基本办学条件一览表”及附件3 办学“资源表”。(六)办学经费及效率1、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及其构成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总收入3045.56万元,其中:学费收入150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4.92%;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2281.34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74.9%;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82.12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2.69%;社会捐赠收入525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17.23%;其他收入7.11万元,占年度总收入的0.23%。依据以上数据可看出,学院办学经费主

13、要依靠财政补助收入。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收入与2012年对比情况为:2013年办学经费总收入比2012年减少876.08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22.33%;2013年学费收入比2012年减少82.40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35.45%;2013年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比2012年减少1200.83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34.48%;2013年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比2012年减少124.285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0.6%;2013年其他收入比2012年增加6.4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加965.66%。依据以上数据可看出,2013年学费收入较2012年

14、少,原因为近年来学生来源有减少的趋势。 2、2013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及其构成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3471.1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670.22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9.3%;设备采购支出42.29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21%;日常教学经费支出947.47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27.29%;教学改革及研究支出59.82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1.72%;师资建设支出75.67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2.17%;图书购置费支出2.29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0.06%;其他支出1673.43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的48.2%。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支出与2012年对比情况为。2013年办

15、学经费总支出比2012年增加128.11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3.83%;2013年基础设施建设比2012年减少1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2.04%;2013年设备采购比2012年减少392.47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90.27%;2013年日常教学经费比2012年增加451.4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91.01%;2013年教学改革及研究比2012年增加47.53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加386.73%;2013年师资建设比2012年增加62.74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增长485.33%;2013年图书购置比2012年减少5.78万元,该项指标比201

16、2年减少71.55%;2013年其他支出比2012年减少21.35万元,该项指标比2012年减少1.25%。依据以上数据可看出,2013年教学方面的各项支出均比2012年有所提高,可见学院办学条件正在改善提高,国家财政的支持是学院发展的根本性基础。3、2013年生均培养成本及其构成情况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总支出生均3.56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生均0.69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19.38%;设备采购支出生均0.04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1.12%;日常教学经费支出生均0.97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27.24%;教学改革及研究支出生均0.06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1.68%;师资建设支出生均0.08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2.24%;图书购置费支出生均0.0023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0.64%;其他支出生均1.71万元,占年度总支出生均的48.03%。2013年学院年度办学经费生均支出与2012年对比情况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