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357774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考核知识点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USL会计教研室)第一编总 论第一章管理与现代管理学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识记管理的含义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2、我们把管理定义为: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3、管理是一门兼具科学性、艺术性的社会活动。4、在资本主义以前,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领会1、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习惯化的管理方式;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简单的管理机构;人格化的管理权利;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2、前资本主

2、义国家管理的特点: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特征:科学管理;分权管理;法制管理;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系统化管理;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法治化管理;以人为本;追求效率。二、管理现代管理领域的划分领会 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2011年7月论述题)公共管理:指各类公共组织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征:依据委托权利;平衡多元利益要求。私人管理:指社会成员对个人事务、私人领域的自主性、自治性管理。特征:以盈利为目的;以市

3、场为导向。区别: 在管理宗旨、管理主体、管理依据、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等方面有明显差别。1、管理宗旨不同。(1)维护、分配和增进公共利益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2、管理主体不同。(1)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公共管理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2)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3、管理依据不同。(1)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2)在国家法律制度许可的范围内,私人管理依据的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私人管理

4、中的权威非政治性权威,可以称之为市场权威或经济权威4、管理对象不同。(1)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2)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主要表现为对经济组织的商业活动、会计活动、财务活动、技术活动、安全活动的管理以及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5、管理过程不同。(1)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2)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三、管理的作用领会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10年4月简述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国家的作用,出去其阶级统治的一面外,实际上就表现为一种社会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

5、配置的手段;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第二节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识记1、管理学的含义: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把与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等方面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领会2、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存在两重性,一是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亦称生产力属性;二是与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称生产关系属性。3、现

6、代管理学及其特征:(2009年4月简述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4、简述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第三节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与方法识记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定量研究法:是运用

7、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以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是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领会1、简述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充

8、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 前管理学时期的管理思想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识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行政管理思想;生产管理思想;教会管理思想。领会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1)按人的自然属性和各成员的特殊兴趣与能力进行分工,即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

9、想; (2)在采集食物、狩猎、防御敌害等活动中互相协作,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3)为了更好地在原始氏族成员间进行收获物的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二、古代管理思想的局限性:1、具有直观性: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2、具有明显的阶级局限性:有许多反科学的方面。比如借助迷信、神力、天道来管理;有反人道的一面,个人利益和个人精神不被重视;包涵着强烈的等级观念,强调自上而下严密控制和自下而上的服从关系。三、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计划方面和成本核算);2.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他认为有三个原因:技巧;

10、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机械的发明。3.罗伯特欧文: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他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4.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5.安德鲁尤尔:管理教育的先驱者。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麦卡勒姆实行明确的分工负责制。(组织图)亨利普尔亨利普尔从麦卡勒姆的制度和措施中归纳出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组织原则、沟通原则和信息原则。普尔在泰勒之前就提出了建立严格管理制度的思想,在法约尔之前就提出了集中指挥的问题,在梅奥之前提出了人的因素问题,在阿吉里斯之前就提出了消除正式组织刻板性问题。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指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

11、以法约尔为代表的一般管理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2、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发表其代表著作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领会 应用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2011年7月简述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在制定标准定额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3、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2009年7月简述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2012年4月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1916年

12、出版的代表作工业管理与管理。领会 应用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十四项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跳板原则)。第三节行为科学理论识记一、行为科学含义: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

13、9年正式将人际关系论定义为行为科学。二、早期行为科学理论(梅奥):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1927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管理史上有名的霍桑实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2010年7月简述霍桑试验的主要阶段和主要结论)领会早期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应用分析行为科学理论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三、后期行为科学理论的内容: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行为方面的理论;2、有关人的特性方面的理论;3、有关领导行为方面的

14、理论。第四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1、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并对其功能进行描述的一门学科(贝塔朗菲);2、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信、生物学、数理逻辑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维纳);3、信息论是揭示信息的本质,并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信息的计量、传递、变换和存储的一门学科(申农)。领会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2008年7月简述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从实践

15、中概括出的管理规律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发挥说明和启示作用2、经验主义学派(彼得德鲁克);经验主义学派认为,有关企业管理的科学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便在一定的情况下把这些经验加以概括和理论化。3、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的主要贡献是: 从系统理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对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团体及个人作出了全面分析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5、系统管理学派(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1)把管理组织视作一个开放系统; (2)对组织的运行进行了系统分析。6、权变理论学派(伍德沃德和菲德勒)。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最好的方法,相反,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情境中的各种变数,了解这些变数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把握原因与结果的复杂关系,从而针对不同情况而灵活变通。第五节管理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