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235506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2019届高三四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堰市2019年高三年级四月调研考试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与试卷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

2、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世纪90年代,四川省夹江县依靠本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使陶瓷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00年以后,广东、福建等国内知名陶瓷企业纷纷“东陶西移”落户夹江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广东、福建等省陶瓷产业“东陶西移”的原因可能是A. 生产技术落后B. 国内市场饱和C. 矿产资源枯竭D. 环保与生产成本高2. 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陶瓷产业转移,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A. 降低当地劳动力价格B. 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C. 带动色釉料产业的发展D. 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3. 与广东陶瓷产业集聚区相比,夹江县具有的优势条件有市场广阔土地价格低交通便

3、利原料丰富A. B. C. D. 【答案】1. D 2. C 3. 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工业的区位优势。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2.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有:增加就业机会,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会污染当地环境、增加人地矛盾。对转出区的影响有:有利于产业升级,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地矛盾,但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失业率。3. 影响工业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4、不同,工业不同影响的主导因素也不同。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的地方,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率。夹江县具有的优势条件有原料丰富,土地价格低。【1题详解】广东、福建等省发展陶瓷产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技术先进,A错误;陶瓷产业“东陶西移”对国内市场影响不大,不可能是因为国内市场饱和而迁移,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获知矿产资源情况,C错误;陶瓷产业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将陶瓷产业迁走,可以缓解广东、福建等省的环境压力,再加上广东、福建劳动力成本较高,造成“东陶西移”的现象,D正确。故选:D【2题详解】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农民工就业,提高他们的经济

5、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提高当地劳动力价格,AB错误;四川省夹江县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红页岩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色釉料产业的发展,C正确;陶瓷产品的运输一般不会选择航空,对加快航空物流的发展意义不大,故D错误;故选:C【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夹江县依靠本地丰需的红页岩资源,发展陶瓷产业,原料丰富,相比较广东,夹江县位于四川,土地价格低,生产成本低,故正确;与广东陶瓷产业集聚区相比,夹江县经济相对落后,交通条件和市场没有优势,错误;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适中,理解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

6、变革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得以逐步扩大,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图为2015年泛长三角三省一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人口流动情况图,图中区域流入和区域流出涉及的区域指泛长三角。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4. 图中表示上海市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 下列关于三省一市人口流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甲省(市)流出人口主要去往泛长三角B. 乙省(市)流入人口主要来自泛长三角C. 丙省(市)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D. 丁省(市)省内流动人口数量最多6. 人口流动对甲省(市)的积极影响是A. 提高高校生源质量B.

7、降低劳动力成本C. 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 减轻公共设施负担【答案】4. A 5. B 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产生的影响。1.上海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对人口迁移的拉力强劲,流出人口最少。2.根据图示信息和三省一市的特性,可推断,乙是江苏省,丙是浙江省,丁省是安徽省。3.甲省(市)是主要的迁入地,根据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解答该题。【4题详解】图中甲地以全国流入为主,流出很少,属于经济最发达的上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甲是上海,流出人口很少,不是主要去往泛长三角,故A错误;乙是江苏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附近的泛长三角省区,故B正

8、确;丙是浙江省,图中表示净流人人口数量,表示占总人口的比重,故C错误;丁省是安徽省,流出人口数量最多,故D错;故选:B【6题详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的主体是外出打工者,不会提高甲省(市)高校生源质量,A错误;人口迁移为上海(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B错误,C正确;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D错误。故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省一市的特征准确对号。还需要熟练掌握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尼泊尔是南亚的内陆国,该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频发。下图为尼泊

9、尔等高线地形略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7. 尼泊尔地震频发是因为其A. 位于大陆板块内部B. 靠近板块消亡边界C. 位于大洋板块张裂处D. 地下岩浆活动强烈8. 形成尼泊尔复杂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化作用与冰川侵蚀B. 流水沉积与风力侵蚀C. 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D. 风力搬运与流水沉积【答案】7. B 8. 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理论及地震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等能力。根据板块构造学生解释其成因。2.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风力作用主要分布于气候干旱,大风天气多的区域;流水作用主要分布于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的地区;冰川作用

10、主要分布于高山和高纬度地区。【7题详解】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交界处),为板块消亡边界,ACD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尼泊尔地震频发。而岩浆活动强烈也是板块交界处常发的一种自然现象。故B选项正确。故选B【8题详解】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缘,海拔高,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降水丰富,因此,外力作用以冰川和流水作用为主,而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不显著。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适中,需要熟练掌握板块构造理论和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荒野求生探险者对海地岛从地到地沿途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发现,地到地自然景观变化很大。读图,完成下列各

11、题。9. 据材料推测地A. 河流水量丰富B. 常年干燥少雨C. 常年吹西南风D. 河流结冰期短10. 地A. 荒漠广布,植被稀疏B. 森林广布,高大茂密C. 草原广布,草类茂盛D. 沙丘累累,植被罕有11. 探险者发现地景观类似荒漠,其原因是A. 处于山地背风坡B. 土地盐碱化严重C. 终年受高气压控制D. 地表普遍石漠化【答案】9. A 10. B 11.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9题详解】据经纬度可知,该岛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A正确,B、C错误。该岛纬度较低,河流没有结冰期,D错误。【10题详解】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

12、丰富,水热条件较好,故森林广布,高大茂密,B正确。【11题详解】地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类似荒漠景观,A正确。【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第卷 (非选择题 共1 60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入秋日”是指日均温连续5天22时的第一天。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入秋日期等值线分布及四条赏秋路线示意图。(1)概括我国东部地区入秋日期等值线分布基本特征。(2)说明我国东部地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及其主要影响

13、因素。(3)描述路线途经地区的温度带类型及各温度带气温四季变化特征。(4)判断四条赏秋路线中自然景观变化最显著的路线,说明理由。【答案】(1)入秋日期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入秋时间由北向南依次推迟。(2)方向:大致呈东北一西南方向延伸。影响因素:地形。(3)温度带类型:由北向南依次经过温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寒温带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温凉而短促;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长夏无冬、秋去春来。(或答:温带和亚热带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热带全年高温)(4)线路。该线路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地势起伏大,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大;该线路从沿海到内陆,受海陆差异的

14、影响大,自然景观的水平变化显著。【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取。(2)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可以直接从图中读取,从等值线的弯曲特征探究其成因。(3)本题考查中国的温度带分布。根据中国温度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4)本题考查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特征。从每条线路所经过的景观展开分析比较,得出景观差异最大的线路。【详解】(1)读图可知,入秋日期等值线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2)读图即可得出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为:东北一西南方向。根据中国的地形轮廓可以判断,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基本沿中国特殊地形的边缘延伸。尤其是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附近,弯曲明显。四川盆地地势较低

15、,日均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入秋较早,因此入秋日期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即较晚的地区),云贵高原地区与之刚好相反,入秋日期等值线向高值凸出(即较晚的地区)。故可以判断影响9月1日入秋日期等值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3)我国东部地区温度带由南向北依次是:热带、亚热带、中温带、暖温带、寒温带,气温逐渐降低,冬夏温差逐渐加大,四季越来越分明。(4)线路由南向北从海南五指山到包头,线路由南向北从广州到漠河,二者都体现了纬度地带性的变化。线路明显比短,所经过地区的景观差异业小于,排除;线路所经过地区都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景观都是以森林为主,故线路景观差异不显著;线路从阿勒泰到拉萨,穿越我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线路至西向东跨越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从沿海一直到内陆,景观差异最为明显。【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知识点全面,综合能力要求高。图中等值线的特征可以采用“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