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简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44263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62 大小:1,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各国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62页
世界各国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62页
世界各国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62页
世界各国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262页
世界各国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2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各国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各国简介(2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国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中国人口和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人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同周边各个民族进行交流,魏晋南北朝和宋元时期,中国各民族进一步融合,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北宋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而到2013年中国人口达到十三亿。一、历史(一)原始社会中国的原始社会,起自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氏族公社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元谋人是

2、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山顶洞人已经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况。(二)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时期结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是中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6世纪,夏王桀在位时,被商汤率兵灭亡。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逐步瓦解时期。这一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提高,私田增多,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春秋时期,在

3、文化上出现了繁荣局面。(三)封建社会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高祖刘邦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汉文帝、汉景帝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初几位统治者的稳定基础,从而使得汉武帝时国力达到了空前强盛。从220年曹丕建魏,到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

4、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迅速瓦解。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五代十国后期,后周逐渐强大,为后来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

5、都有新的发展。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明朝前期,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力量,明政府营建并迁都北京。为巩固北部边防,明政府修筑了北边的长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派遣郑和出使西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了女真族的政权后金。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于16

6、36年称帝,并改金为清。(四)近代史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二、 地理(一)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

7、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二)地形平原:中国有三大平原,它们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盆地:中国有四大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高原: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丘陵:中国丘陵众多,

8、分布广泛。在东部地区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区林木茂密,矿产丰富;有些丘陵被辟为梯田。或蕴藏水能,还有的丘陵峰峦竞秀,为著名的旅游胜地。(三)水系中国湖泊众多,共有湖泊24800多个,其中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就有2800多个。湖泊数量虽然很多,但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着中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西部以青藏高原湖泊较为集中,多为内陆咸水湖。外流区域的湖泊都与外流河相通,湖水能流进也能排出,含盐分少,称为淡水湖,也称排水湖。中国著名的淡水湖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内流区域的湖泊大多为内流河的归宿,湖水只能流进

9、,不能流出,又因蒸发旺盛,盐分较多形成咸水湖,也称非排水湖,如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以及海拔较高的纳木错湖等。(四)气候冬季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三、政治禅让和世袭、三公九卿、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社会主义制度。四、经济1980年代以来,邓小平政府宣布改革开放,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大陆近年至2010年,GDP超过72000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普遍认为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体,但是人均国民生

10、产总值仍位于世界中等水平(第89位),并逐渐受到资源限制和贫富差距加大的制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份中,广东为GDP最高的第一强省,浙江为人均收入最高的第一富省。五、文化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中国的官方语言。汉字是中国人感受最亲切的文字,是中国的国粹。从先秦始,诗经、楚辞、汉赋、晋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章回小说、民国杂文,描绘了中华古代文学史的灿烂。经史子集是传统中国的学问。自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出现了骨笛,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管乐器。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原音乐、四域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包括了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中国传统音乐有鲜明的特色。

11、常用的乐器有筝、琴、箫等,音律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戏曲是中国传统的舞台艺术,综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方式,包括了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评剧、粤剧、越剧、昆曲、黄梅戏、潮剧、晋剧、花鼓戏等多个剧种。中国画在中国被称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墨和国画颜色在帛或宣纸上作画。中国画按照内容可分为花鸟画、山水画及人物画;按照技巧可分为工笔画、写意画、重彩画、水墨画、白描画、壁画、内画;按照艺术层次可分为具象国画和抽象国画等。中国画擅长写意,其重在神似不重形似,强调观察总结不强调现场临摹,运用散点透视法不用焦点透视法,重视意境不重视场景。六、科技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有着与

12、西方国家不同的科技传统。古代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诸多发明创造,而且在天文、数学、医药、机械、冶金、陶瓷、纺织、建筑等众多方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成果。一些由中国先于其他国家发明的包括: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地震仪、算盘、伞(现今所用,能张开收回的伞)、牙刷、马镫、丝绸、舵、瓷器、石油井、纸币、火柴、漆器、风筝、热气球、钓竿、扇子、弩、船坞、投石机等等。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中国学习西方文明,科学研究不断发展。2003年开始的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及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七、宗教一般认为,道教是中国本土创立的宗教。春秋时期(约公元前六世纪

13、),老子创立道家,战国以后又产生了神仙家,秦汉时期在道家和神仙家的基础上,吸收阴阳家、墨家、儒家诸家思想,先后兴起方仙道、黄老道,经过长期发展,到东汉,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正式形成道教。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遣使赴天竺求经,史称“永平求法”,自此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开始广泛寻求精神信仰,自此佛教得到大兴起,但深受当时的玄学影响。由于儒家具有的包容性,加之道教、佛教吸收儒家思想以及相互的影响,形成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中国宗教信仰传统。中国伊斯兰教起源于穆罕默德的叔父带领使团出使中国,并且修建了世界最古老清真寺之一的怀圣寺。宋朝时期,中国穆斯林控制了出入口贸易,也

14、在朝廷中逐渐有了影响力。著名的穆斯林有郑和、带领设计和修建汗八里(今为北京)的也黑迭儿丁等。明朝时期,早期穆斯林移民的后代在语言、姓名及习俗方面融入了中国社会, 同时南京也成为了重要的伊斯兰教学习中心。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主要是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十个民族。基督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唐代时景教传入,到元、明,天主教传入中国,伴随天主教传入的还有西方科技,这些宗教传入中国后为适应儒家社会而本土化,到清代,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教徒祭天祀祖,雍正年间清政府禁止天主教在中国活动,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大批传教士

15、来到中国传教,并先后在大清帝国和中华民国开办了一些教育、医疗等事业。蒙 古 国蒙古国(蒙古语: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俄罗斯联邦以南,是一个地处亚洲的内陆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其政治制度是议会制共和国。历史上,蒙古国的领土曾长期属于中国。蒙古,历史上曾被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统治。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7世纪末,被纳入清朝统治范围。1921年,取得事实独立。1924年,成立受前苏联控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2月改国名为“蒙古国”至2013年,蒙古国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多沙漠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是世界上国土

16、面积第17大的国家;人口非常少,约294万。蒙古国西部、北部和中部多为山地,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是戈壁沙漠。山地间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为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今天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蒙古成功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一、历史约在公元7世纪前,蒙古族先民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了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到公元12世纪,蒙古族已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部落。游牧在草原上的被称作“有毡帐的百姓”,主要从事畜牧业;居住在森林地带的被称作“林木中的百姓”,主要从事渔猎业。公元11世纪,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因此,“塔塔尔”或“鞑靼”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宋、辽、金时代,把漠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