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性教学反思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4200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不确定性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确定性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确定性”这一教学内容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全新的内容,本堂课主要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时,存在一定困难,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

2、,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新的观念。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我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石头剪刀布、摸球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的体验。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一、关注学生,要看到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首先,在学生充分理解了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我从让学生玩扑克游戏导入,思考故事的结果可能是什么,让学生初步理解事情的发生有可能性,从而

3、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好地抓住了知识的切入点。二、创设有效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设计了摸球的游戏,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乐学,善学,并不断地接受挑战。学习情境还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商场购物转奖的生活情景。并设疑:商家为什么这样设计一等奖呢?你想设计一个这样的转盘吗?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很高。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改以来,我们

4、经常看到小组合作,不过有时小组合作多流于形式,今天我们在研究课堂实效性的时候,又有一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干脆废除小组合作,看到小组合作就觉得就是在搞花架子,其实,必要的小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大量的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体验。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课堂中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让小组合作,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正的用到实处,让课堂朴实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浮华,这是我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希望领导和各

5、位老师能够多多地提出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不断的提升自己。这节课也有不足,例如:有的问题我引导不到位,学生思维太发散,我收不回;我对学生的能力估计不够,自己说的多,学生说的少。虽说上了十多年课,但是课堂上的变化谁也预料不到,老师们给我的建议和提醒,使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课堂上,我相信我会时刻记住同伴们的提醒,时刻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努力前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些事件是确定的,体会随机思想。2.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一些事物的可能性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做判断。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

6、的不确定性。教学难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工具:硬币、不同颜色的兵乓球、装球的盒子、填写硬币正反面的统计表格、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今天从家来学校,猜一猜老师是用什么方式过来的呢?(1分钟) 二、探究新知:活动一、砸金蛋(3分钟) 1.学生猜,老师砸金蛋验证。 2.师小结,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设计了“砸金蛋”的这一游戏,不仅让同学们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也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不确定性。) 活动二、掷硬币验证不确定性(8分钟) 1.出示游戏规则。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

7、.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在掷硬币时,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哪面朝上具有不确定性。 5.结合教材95页第二例说一说生活中事件的不确定性。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许多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个词语“可能”来描述它。 (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在这里,我设计了掷硬币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引导学生总结在游戏中发现的规律,那就是在猜测过程中,可能猜对也可能猜错,而硬币有可能正面朝上,也有可能反面朝上,结果是不确定的。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课件出示数学书第95页的例2。我让学生独立思考1分钟,

8、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说想法。在汇报的时候,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说理由、说根据。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这样设计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平台,还让小组交流落于实处。也让学生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活动三、摸球游戏(8分钟) 1.出示游戏规则。 2.老师和同学一起玩游戏。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对于确定的事情,我们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它。 5.练习:课本96页第3题 6.教师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

9、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这个层次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理解“一定”、“不可能”,并会用“一定”、“不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因此,我设计了师生摸球比赛这个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发现总是老师获胜,由此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总是摸到白球?由于疑问而引发思考,并作出猜测和推理。在此基础上,再打开箱子让学生观察,从而验证自己的推想。这样,学生就经历了“游戏猜测体验推想验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但,单有认知是不够的,在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初步感知后,我立即让学生完成课本96页第2题。让学生对可能、一定、不可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有两点:1、通

10、过师生活动演示让学生明确游戏规则,使学生有目的、有秩序地操作,在有效的操作基础上通过分析、判断形成了良好的数学表达。2、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可能性事件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让学生模仿说、到独立用可能性的词语列举生活事例,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这样也很好的突出本节的教学重点,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放球游戏(7分钟) 1.出示游戏规则。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可能性有大有小。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三个有针对性的练习 1、小组合作,按要求放球。 任意放球,一定会摸到白球。 任意放球,不可能摸到白球。 放6个球,可能摸到白球。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

11、锻炼学生的逆向思考能力及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汇报拓展延伸到可能性的大小,对本节知识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2、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这道题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在这环节里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这道题的设计在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三、评价小结:(2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最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就起到一个反思和总结的作用。)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练习。 2.教师小结:数学

12、问题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同学们一样开动脑筋,解决生活中问题,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精彩! 五、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练习册不确定性 六、说板书设计: 不确定性 不确定 可能 确 定 一定 不可能 (这样的板书,突出了本节教学重点。使学生一目了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猜想、观察、想像、分析、验证等思考方式亲自体验、感知,得到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并且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应用拓展部分,学生不但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得到了很好的成功体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树立了学会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也造成了个别学生“搭便车”的情况,不利于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发展,还有待改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逐步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的理想观念,强调了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性,注重患者适应环境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