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排球课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3592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排球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排球课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2、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界的贡献。3、排球运动简介。4、排球的基本技术。5、排球竞赛规则。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排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具黑板、粉笔、1个排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 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一八九五年,美国麻省好利若城(Holyke)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Willian Morgan首创了排球运动。2、传播:排球运动在美国问世以后,由美国的传教士和参加战争的美国军官和士兵带到了世界各地。 二、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运动的贡献: 1、排球在中国的发展:排球运动于二十世纪初(1905年左右)

2、传入我国。先后经历了十六人制、十二人制、九人制,到五十年代初,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六人制;中国女排五连冠:81年第三届世界杯、82年第九届世锦赛、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85年第四届世界杯、86年第十届世锦赛。 2、中国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贡献:首创快攻、发明“插上”战术、创造“平拉开”、“单脚背飞”、“盖帽”拦网。三、排球运动简介:1、比赛方法与特性:排球比赛是两队各六名队员在长米、宽 米的场地上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比赛场地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的目的,是队员根据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球网,落在对方场区的地上。(1)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2

3、) 网高:男子2.43米,女子2.24米。(3) 球:一色的浅色或彩色,圆周6567厘米,重量260280克,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4)标志杆、标志带(5)比赛队组成:十二名队员,一名教练员,一名助理教练员,一名训练员和一名医生。2、比赛由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发球开始,使球从过网区直接越过球网,每方最多击球三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3、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均采用每球得分制;1-4局要打满25分,无最高分限;第5局打满15分,无最高分限。四、排球的基本技术:1、排球基本技术是指在排球基本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

4、潜在能力,合理而有效的各种特定的基本击球动作。2、排球基本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两部分组成。步法指脚步移动和起跳;手法是指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五、排球的竞赛规则:1、发球:发球8秒 发球掩护 2、轮转与轮转错误: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若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则判为轮转错误。3、位置错误:发球击球瞬间,双方任何一名队员(发球队员除外)不在规则规定的位置上,则构成位置错误犯规4、替换: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自由防守人无此限制,但只能替换后排队员。5、界内球、界外球、连击、持球、四次击球、过中线、触网、过网击球、后排进攻违例6、暂停和技术暂停(1)第1

5、4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为1分钟,每领先队达到8分或16分时自动执行。另外每队还有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2)决胜局(第五局),无技术暂停,每队可请求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7、局间休息和交换场区(1)所有局间休息均为3分钟。(2)每局结束后交换场区,决胜局某队获得8分时交换场区。1、 老师手上拿一个排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2、 问题: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排球的知识?3、 向同学们讲解排球起源1、趣味性提问排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同学们猜猜排球比赛有几人参加?2、同学们知道那些战术是我国发明的?3、讲解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发明的排球战术1、问题:同学们有谁知道排球器材的规格?2、把

6、同学们的答案写在黑板进一步讨论3、在黑板上画出排球场的示意图进行讲解1、 先讲解排球基本技术的定义然后导入问题2、问题:同学们看过的排球比赛中运动员采用了那些动作击球?不知道名称的可以用语言描述3、结合同学的回答进行详细讲解1、 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排球竟赛的规则?2、 学生讨论并回答,将学生知道的规则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3、 向学生介绍排球的竞赛规则,并把学生没回答的规则则写在黑板上课堂小结 与课后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垫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基本排球垫球的动作的练习方法及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排球垫球技术动作,发展下肢力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协作

7、,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 4、负荷目标:3035% 教学重点拍球垫球的手法、动作要领、姿势教学难点能连续垫球不死球两次以上课的部分时间教学内容课的组织与实施实施目标教师活动学生的活动开始部分准备 部 分 3分钟7分钟一、上课: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和目标。 4、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二、徒手体操 三、复习准备姿势和移动。(1)准备姿势动作要点。两脚稍分前后开立比肩宽,脚尖稍内扣朝前。重心下降并前倾,脚后跟稍提起,重心落在前脚掌,膝关节适当弯曲。两臂放松置于腹前,两眼注视前方。(2)移动动作要点。正确判断来球,使身体快速启动并保持重心倾

8、向来球方向,移动中重心相对稳定。要求:简洁、明确、 语气和蔼宣布教学内容。 安排见习生。 教师口述 :二、徒手体操 1、口令指挥 2、动作示范 教师统一指挥 教师评价二、准备姿势和移动1、动作示范2、教师统一指挥 3、教师评价1、体委整队 2、集合队形 1、成体操队形 集体练习1、侧滑步移动2、前后交叉步移动 快、静、齐 队形整齐,使学生精神饱满。 动作准确有力移动迅速,重心平稳基 本 部 分28分钟正面双手垫球 教学重点: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和全身协调用力。 教学难点:全身协调用力垫球。 动作要点: 1、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击球。 2、半蹲准备姿势和身体的快速移动。 3、击球时两手臂伸直夹紧,提

9、肩,前伸至球下。 4、上下肢协调用力。上课形式: 排球 游戏 21 11 一、教学方式: 1、教师讲解、示范。 2、组织学生做徒手练习。 3、检查学生身体姿势。 4、组织学生定位击球练习。 4、组织学生做垫球练习。 5、检查指导学生练习。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练习、互帮、互学。 2、技术动作合理,协调用力。 一、练习方法: 1、集体模仿练习34分钟。 要求:听口令指挥。 2、垫固定球。 要求:连续10次。 3、一抛一垫。(10次) 4、两人一组对垫。 要求: 1、距离3到4米,。 2、体会移动,击球时机。 3、落点控制好。 二、教学评价。 1、技术动作合理,协调用力,落点控制好。 2、认真

10、练习,体会动作协调用力 及时判断来球,提高动作质量。 游戏:通过“封锁区” 方法:将男女生各分为甲乙2个队,甲队队员站在排球场一端线外,规定时间内穿过封锁区(排球场)跑到另一端线外,乙队队员分散在排球场的两条边线上,控制8个排球,通过滚、抛、传等方法,掷击穿过封锁区的甲队队员,规定时间交换,安全通过人数多者为胜。1、 教师讲解示范。规则:(1)通过封锁区的时间为30秒。(2)掷球者以击中对方腰部以下部位有效。(3)未被击中有效部位到达另一端线为安全通过。2、 提出要求。3、 指挥学生练习。4、 教师评价。练习队形:课后反思结束部分2一、整队集合。 二、放松练习。 三、总结上课情况。 四、布置作

11、业。 五、下课。1、教师讲解、示范。 2、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 3、教师讲评。 体操队形。 要求: 1、集体模仿练习。 2、动作放松。 3、收器材。 要求:1、集体模仿练习。 2、强调动作放松。消除疲劳 场地器材篮球场一块,排球若干。(第三课时)教材排球:拦网教学目标1、学生能知道单人拦网的动作要领。2、能够做出单人拦网动作3、学生乐意接受指导并能认真体会练习动作。4、通过练习,提高学生一定的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判断、及时起跳、提肩伸臂压腕顺序教学内容学生学练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开始部分3分钟准备部分7分钟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及要

12、求3、热身运动:球操 XXXXXXXXXX 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 O O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着运动装精神饱满进入课堂集合:动作迅速,精神饱满向老师问好,声音洪亮明确学习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充满信心四列横队, 随哨音根据老师的提示练习,动作到位、整齐、有力安排集队地点组织指导体育委员集队教师仪表大方,得体,精神饱满用简明的语言导入新课,简述本课内容和要求,强调安全意识示范动作准确,有力,口令响亮。并注意提示和个别纠正动作。基本部分28分钟1、原地练习拦网的准备姿势、手臂动作和拦网手型2、练习原地和移动后的拦网起跳动作3、原地和移动后的拦网练习1、原地徒手模仿姿势、摆臂、伸臂动作和拦网手型要求:按动作要求体会动作方法,两臂摆动不宜离身体太远,向上伸臂后,两手距离不能超过球的直径2、双人面对面击掌对行:四列横队散开3、网前做原地起跳的拦网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