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典故.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35558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古诗词典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古诗词典故.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如果能了解这些典故,就能比较容易地领悟这类诗词的内涵与意蕴,把握主题。 一、典故的含义及特点 现代汉语词典将典故定义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其特点有二:一是有来历,它是历史或传说中的故事或是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二是有喻义,作者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

2、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哲理名言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或心志。 二、典故的来源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第一,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嫦娥奔月”;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三、典故的分类 根据

3、其含义,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比如王绩的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用了“采薇”这一历史故事;二是引言,就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开拓加深诗词的意境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比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典故的作用 在诗词中,作者有时为了表达复杂或不便直言的情感,囿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来倾诉。而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便赢得了诗人的青睐,他们便有意识地在诗作中

4、采用典故,使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得到加强。但在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具体说来,古诗词中的典故有如下作用:下面举例分述之。 1、在写景抒情类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意境,使文章起到典雅含蓄的效果。例如: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东篱”,出自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来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与后面的三句来搭配,“黄花”又与“东篱”呼应,一明一暗,既点出赏菊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使整个词作典雅,含蓄,浑然一体。 2、在咏物言志题材诗中,运用

5、典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例如: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诸葛庐”,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时所住的草庐。“子云亭”,遗址在今成都少城西南,指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扬雄住过的“扬子宅”,也称草玄堂。文章为了押韵,所以不说扬子宅或草玄堂,而说“子云亭”。子云是扬雄的字。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由于它们的主人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

6、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有了这一层意思,便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了,也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更多了一层波澜。 像这样的典故还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作者借姜太公和伊尹的故事来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唐明皇所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在即事感怀诗题材中,作者采用典故是为了加深怀亲、思乡、念友等的感情,或抒发自己遭遇情感等等。例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子规”,即杜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

7、惨的啼哭。李白是一个重情重义、至真至诚的诗人,他的许多送别友人,咏怀相思的诗作见证了自己和朋友之间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友谊。这首诗就是谱写纯真友谊,抒发忧思愤慨的代表作。他得知王昌龄落难的消息后,便写下这首牵肠挂肚、满怀忧愤、杜鹃泣血般的诗篇,从远方寄给王昌龄,展示了两位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洁。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合时合景,切情切境,未写悲痛而悲痛自见,不着凄凉而凄凉自显。 思乡念友的典故还有王湾次北固山下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在怀古咏史题材诗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看

8、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的感慨。例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郞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折戟”:折断了的戟,指战争留下来的残旧兵器,暗指赤壁之战。 “周郞”:指指挥赤壁之战的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周瑜。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铜雀”: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曹操置妻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二乔”:指东吴美女大乔和小乔,大乔嫁给孙策为妻,小乔嫁与周瑜为妻。 作者用这个典故有点诙谐,近于说俏皮话,又似乎在贬低周瑜,说他

9、只是侥幸成功。其实不然,杜牧是在感叹建立一番事业,非得有一定的条件不可。如果这样的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这是婉转曲折地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悲哀。 杜牧是唐代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在政治上有抱负,善于谈兵,希望做一番事业。可是一辈子受着顽固保守的大官僚的压抑,不得有所作为。所以,借周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表达对唐王朝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泊秦淮)同样,后庭花也是借古讽今、感伤时代、批判统治者的有名典故。 5、在边塞征战题材诗,作者借典故抒发将

10、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例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是燕然勒功的反用。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那么“燕然未勒”的意思就是自己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作者借这典故来说自己守边任务还未完成,没有打算回乡的计划,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已擦干思乡之泪,不建功勋于边陲,决不回家。表达了对国家的耿耿丹心。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亲射虎,看孙郞;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

11、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仍是作者借典故抒写自己高亢豪迈的气概、报效国家的坚定决心。 五、小结:在诗歌赏析中,遇到运用典故时,首先要弄明白典故的出处,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典故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以意逆志,透过典故本意来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含义。进而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最后才能品出作者的味道。六、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集锦1、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典故】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汉书苏武传:“天子

12、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2、赤壁(唐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典故】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

13、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典故】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4、使至塞上(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典故】燕

14、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东汉时车骑将军窦宪曾大破匈奴北单于,并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赏析】末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用燕然山这个典故,是虚指,既符合河西节度崔希逸的身份,又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5、泊秦淮(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典故】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歌词极其绮艳轻荡。当年隋兵陈师江北,可一江之隔的南唐陈皇帝陈叔宝依旧沉溺声色,终于被俘亡国。因此,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赏析】诗

15、人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运用曲笔的方式抨击只顾个人肆情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6、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典故】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黄金台:相传是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赏析】表现将士们无所畏惧,慷慨赴敌。诗人引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7、别云间(明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典故】南冠(gun):古代南方楚国人戴的帽子,后用为囚犯的代称。语出左传。楚人钟仪被晋国囚禁,晋侯见了问道:“南冠而縶(zh,拘禁)者,谁也?”官吏回答:“郑人所献楚囚也。”此处指作者被清兵逮捕。【赏析】这个典故,既点明自己被捕,又含有要像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