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31555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历史(初一上学期)知识要点第一课1.元谋人简介: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使用天然火。2.北京人简介: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猎取动物,采集果实,结成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及长时间保存火种。5.群居的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根本)6.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2、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第二课1. 半坡人简介: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2. 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骨器和角器,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捕鱼和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制作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会制作乐器如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3. 河姆渡

3、人简介: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4. 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5. 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不同的原因: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 气候 自然环境6.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磨制工具的发展。7. 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课1. 华夏族形成过程: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2. 华夏族形成的结果: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炎黄子孙自称3.

4、炎帝的发明:4. 黄帝和黄帝时期的发明:5. 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首领没有特权。6. 尧舜禹的共同精神: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第四课1. 夏商周的起止时间 都城 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2. 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3. 二里头遗址的意义: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划分和等级界限,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4. *分封制的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和巩固疆土 内容 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金字塔式的社会等级制度。5. 夏商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残暴统治 启示:得民

5、心者得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五课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产生,商朝以后数量增多 种类丰富 制作工艺高超2. 青铜器的用途:饮食祭祀军事,从食器到礼器。3.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泥范铸造法。特点:生产规模大 工艺精美 品种多 分布范围广5. 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6. *甲骨文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7.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第六课1. 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 王室衰微的

6、原因:井田制崩溃,周王室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分封制遭到破坏3. 诸侯争霸的原因:王室衰微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争夺土地人民和对他国的支配权4. *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典型战争:城濮之战5. 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一些大的诸侯国疆土不断扩展,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民族交融第七课1.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2. 典型战役: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3. 战国时期战争特点及评价4. *商鞅变法的背景 目的 内容 评价5. 都江堰基本常识: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作用:发

7、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作用,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第八课1.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荀子 韩非子的主要观点2. 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大社会变革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3. *百家争鸣的影响第九课1. 秦灭六国的原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群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抵抗秦军秦王嬴政重用人才,有雄才大略2. 秦灭六国的过程: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3. 秦灭六国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 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高

8、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在地方实行郡县制5.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为小篆经济方面: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军事方面: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6. 这些措施的意义7.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第10课1.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直接:遇雨误期当斩 根本:秦的暴政2.秦朝暴政的表现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沉

9、重刑罚严酷秦二世更加残暴3.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史实: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地点 大泽乡 ,人物 陈胜吴广,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政权: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 5.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6.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刘邦率军直抵咸阳接受秦军投降公元前207年,存在15年的秦朝灭亡7.楚汉之争的目的:争夺帝位,性质: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地位的斗争8.本课相关典故:指鹿为马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约法三章 楚河汉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第11课1. 西汉的建立:2

10、02年 汉高祖刘邦 定都长安2. 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原因):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目的),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3. 汉高祖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作用: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4. 文景时期休养生息的内容及作用内容(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作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历史上出现

11、文景之治5. 启示:成由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关注民生,以民为本6. 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是道家的无为而治7. (以农为本的原因)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原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政来源8.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根本);生产工具的改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的政策;社会环境的安定第12课1.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见教材)2.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整体作用3. 评价汉武帝:有功有过,功大于过功: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过:在统治后期,连年征战,使国力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听信方士之言。4. 比较焚书坑儒和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质相同:都是一种文化专制方式不同:秦始皇以暴力手段坑杀;秦始皇把儒学奉为正统结果不同:秦始皇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其灭亡;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第13课1. 东汉建立的背景: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农民起义2. 东汉的建立: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3. 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势,采取的措施: 作用: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 东汉中期后政治上的特点(社会特征):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影响: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13、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5. 黄巾起义的背景:东汉后期的朝政也来越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人物:张角 时间:184年 特点:有组织有准备6.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课1. 西域的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3.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民族关系: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理,使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外关系: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 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意义: 在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 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6. 汉代对西域的管理:公元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东汉明帝时期派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使西域,重新建立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班超还派甘英出使大秦,虽未到达,但开辟了通往西亚的道路)7. 张骞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屈不挠 坚持不懈 勇敢 爱国 第15课1. 造纸术历程西汉时期出现东汉蔡伦改进 优点:质的质量提高,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意义: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2.医学上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东汉末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