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学论文3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31337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造学论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造学论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造学论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造学论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造学论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造学论文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造学论文3篇.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造性思维给我的启示创造性思维学了之后,我感慨颇多。回首人类几千年文明史,创造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创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君不见,“若没有第一只猿猴的站立,恐怕我们人类至今仍与动物为伍。”生物进化论的成功,标志着创造性思维是多么的完美,任何辩解在它面前都那么的苍白无力。人类对创造最成功的应用那就是标新立异。标新立异使我们一步步走向成功,达到一个个更高的境界。从哲学观点来讲,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所以创造也不例外,虽然说前进的步伐是困难的,但我们坚信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相信,创造一定会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 创造思维

2、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 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例如某同学一反史学界对方伯谦临阵脱逃、最终伏法的定论,认为“方案”纯属冤狱,并通过旁征博引,自 圆其说,得出重新认识甲午战争中的方伯谦”这一观念。该过程实际就是由心智到实践,最终演绎出创造思 维的过程。可见,在创造思维过程中,学生高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囿于成规,突破问题的固定反应方式,从 史实的现象及本质中,剖析探索,寻找新切口,得出新的思维结论。 从创造思维内容来看,它包括四种形式:(1)扩散思维, 即沿着不

3、同的方向进行思考,重组眼前的 新信息及贮存的知识,得出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的思维。如对中国近代史“落后挨打”这一命题进行重组演绎,就能得出6种结论:a.落后可以不挨打, 如隋唐对待日本的政策;b.落后打先进,如法兰克王国入侵西欧 、我国古代辽夏金元入侵中原;c.落后与先进平等共存、互通有无,如唐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d.落后 受先进援助,如三国时,蜀国帮助西南少数民族开发南中;e.落后反击先进,先进受到重创,如非洲埃塞俄比 亚抗意斗争的胜利;f.落后必挨打,理由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会发生弱肉强食。这些富于创造火花 的观点,就是扩散思维组合分解的产物。(2 )聚合思维,即根据一定的规

4、则,解决问题或利用已知的信 息,产生某一逻辑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形式。如中国近现代史不同政治力量在不同 时期谋求的治国之道,通过聚合,形成系列:以夷制夷、平均方案、洋务自强、君主立宪、共和政体、实业救 国、军阀独裁、马列救国等。由此又可总结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3)立体思维,即从不同角度、 不同层次、不同方面,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的多维联体思维。如打破教材体例,分类重组的专题系列。以“ 中国农业史”为例,广义看,它属“中国古代经济史”;狭义看,可析出“工具、农作物、水利、耕种技术、 经验总结、历朝农业政策”等各线的演变;深层看,可归纳出理性认识:“人定胜天”、

5、“民以食为天”、“ 农本”等哲学观念。如此,通过不同层面的纵横延伸,使问题的广度与深度交叉后,成为新的思维体系。(4) 直觉思维, 对客观史实或现象的直接领悟和认知。如阅读三国志时,对数条史实颇为留心:a.“公 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盛行,吏士多死者,乃引半还。”(魏书武帝纪);b.“赤壁之败,盖 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魏书贾诩传);c.“曹公军不利于赤壁,兼以疫死。”( 蜀书刘焉传);d.“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曹操致孙权信)。该生认定赤壁之战曹 军大败不在火攻而在将士患“疫”,发生在长江沿河,可能是血吸虫病。这一结论刚好与近期刊行的研究文章 惊人相似。可

6、见直觉思维的感悟作用是很大的。 创造思维的发展是一个由“潜”到“显”的内化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决于创造思维的水平。影响创造思 维的因素是创造思维的品质。创造思维的品质特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跨越性、深刻性、广博性和 预见性 (一)创造思维的流畅性 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速度敏捷顺畅。如从历史角度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三分钟思考后,一口气说出五个要点,而且富于创新:a.挽救战后世界资 本主义经济;b.阻止西欧国家发生革命,从而排除苏联势力; c.打开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欧洲的大门;d. 用 苏联不能提供的东西来吸引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对苏的离心倾向;e.更加明确和深化两大政

7、治军事集团的对峙 。 (二)创造思维的变通性 又称思维的自由度,指改变思维方向和范围的能力。比如由哲学论点“任 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进而以整体观念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由此派生出系列专题( 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国别史等等)。在思维变通中,既有扩散思维,也有聚合思维;既 可顺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 (三)创造思维的独创性 意即超越固定认知模式,以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巧妙结合得出新论。它是“ 独立思考创造出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四)创造思维的跨越性 是指创造思维的广阔容量及跨度张力。即思维主体避开事物“可见度”的限制 ,扩展思维前进的空间

8、,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间的转化。例如在理解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时,拓开思维时空,认为其本质就已体现了无产阶级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理由是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全球结为统一整体,东方资本主义虽不发达(故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不尖锐),但它处于世界历史之中,它的各种矛盾必然带有世界历史整体特征;进而又推导出东方落后国家不仅可能而且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还据其内在联系而得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必然性的结论。 (五)创造思维的深刻性 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幽发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六)创造思维的广博性 多渠道、多层

9、次、多手段推导、想象和创意联想。多条思维路线互相渗透、相 互作用、彼此调剂,从而实现最优组合。例如“罗斯福新政”,从其客观结果看,它是美国反危机的举措,相对缓解了危机,社会安定有了改善;但若多维联想,又可得出两条思维渠道:a.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机构大 调整的尝试,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为“二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准备了条件 。 (七)创造思维的预见性 即通过联想,推测未来的发展。它主要是以事物环链模型(即重复出现的现象 所形成的规律性)为依据,推测事物发展的“后一环”。 总之,通过对创造学的学习使我在以后看待问题时,不在拘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我们要想把创造发挥到极至,

10、就必须努力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灵感,灵感就是创造的运滑剂。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借助前人的知识经验,高尔基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相信,我们在前人的指点下,一定不会走那么多的弯路。“君子生非异也,其善假于物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浅谈创新摘要:“创新”一词虽然已经为大众所知,但人们还是对它感觉很神秘,因此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大众普及创新意识。21世纪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好的人才要具备社会所需的能力,其中创造力尤为重要,我国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上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创造能力的培养,学习好创造学这门课程,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意义十分重大。关

11、键词:创新 竞争 人才 创造 大学生正文:虽然“创新”这一词语越来越为人所知,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是有许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件只有科学家才能完成的事,我们普通大众很难去接触到那有关创新的行业或者事情,这种思想在我国的一些落后的乡村仍然占据着主流,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一天可以发明创造出一样伟大的事物。现在的人都听到过“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是人才。”这一有点儿幽默的话,而在我国乃至世界最最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那么怎样正确的理解创新呢?什么是创新?人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分歧很大,有时创新是指狭义创新,就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狭义创新,即企业技术创新,所谓企业创新,是指以开拓型企业家为代表的创造性人才群体以

12、首次实施技术专利或其它新设计方案为起点,以企业经济活动为范围,对生产要素和条件实现重新组合,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内容,带动其它创新,具有关键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投资的较大风险性,主要目标的利润性等特征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有时,创新是指广义创新,就是以江泽民同志的创新分类为基础的广义创新。江泽民同志对创新的分类是:第一类,理论创新,它包括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政策创新;第二类,制度创新,它包括体制创新;第三类,科技创新,它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第四类,文化创新;第五类,其它创新,它包括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等等。那么所谓广义创新,是包括狭义创新也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13、化创新和其它创新的创造活动。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理解的所谓创新就是狭义的创新,就是指简单的发明创造一些更加先进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物质效益。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创新的广义上的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加充分的理解创新,并且江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解析创新,虽然我们很难像江一样站在那样的高度来理解创新,但是这也让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对创新意识的重视。虽然在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人才”确实是越来越多,可这些人才大部分都是应试型人才,只能熟练地背诵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自我的创新意识。我国有关学者们总结出我国传统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弊端2: 1.在

14、教育目的方面,只注重应试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在教育内容方面,忽视了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技能的培训。 3.在知识结构方面,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忽视了知识的综合性。虽然我国仍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但是对于教育的改革我们应该提早进行了。当我不断地从新闻上得知有大师级的科学家逝世,而我们最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还没有再出现一个大师级的科学家时,就像钱学森爷爷在逝世的前一天还在为中国的教育而在担心一样,真是着急啊!创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对我们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在思想上都存在阻碍我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因素。我们大学生,在对待事物的思维方法

15、应该是持有活泼新颖的态度,并且保有一定的成熟稳重。学生二字,注重的是一个“学”字,不仅是学习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与知识,我们也应该学习运用知识去创造新的事物。现代大学生虽然相对高中生活来说,似乎告别了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也不必经受高考的巨大压力,但是我们大学生在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仍然存在很多的障碍。或许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创造,但是创新的意识不是花费时间就能得到的,创造是一种灵感,是瞬时性的,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可以记住几十个英语单词,对于创造,即使我们一个月,甚至一年冥思苦想也不一定能有所收获。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目前在创造中存在的最大障碍有两点,一是太安于现状,对所处的环境与平常的事物

16、缺乏创新的思维;二是缺少动手实践实验的活动,缺少一种意识的加强,日本创造心理学家思田彰认为学生分为高智能型的学生和高创造型的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分辨出高智能型的学生和高创造型学生,并清楚的认识到智商与创造力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正相关,并不是成正比,智商超过一定水平,创造力并不会提高,即高智商者并不一定有高创造力。3现在人们接受教育的条件愈来愈低了,在中西部的农村都已经可以免费上小学甚至初中,我还是对我的祖国有信心的。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新闻上的标题是“胡锦涛鼓励大学生有个性”,虽然只是简短的几个字,但是却让我浮想联翩,在我理解这句话就是主席也是希望当代的大学生可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那一面,而不是去强迫着学习,要更好的认识自己,你到底是高智商人才呢,还是高创造力人才。总之创造性教育要有创造性的学校管理,创造性的领导,创造型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