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33125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研究报告目 录一、教育模式与学校管理的研究3(一) 由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3(二)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4(三)由校内资源管理向校外资源管理转变5二、关于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6(一)创新教育的目标因子6(二)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手段因子7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问题的研究12(一)网络时代将产生教育模式的“三大裂变”12(二)网络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三种培养模式13(三)我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3四、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18一、创造力的界定与创造力的测评19二、评价学生创造力的方法20(一)标准化的测量方法20(二)对中小学创新教育心理的调查

2、21(三)关于创新性教学的研究26(四)创新性教学评价30五、教师创新问题研究32(一)要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33(二)要优化教师成长的环境,营建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氛围。33(三)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创新型教师的校内培养机制。34(四)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34六、国外创新教育的研究34(一)国外创新教育的概念34(二)国外创新教育的原则35(三)美、俄、日学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6七、几点启示45创新教育的国内外研究与实践在21世纪,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成为主导经济。

3、世界各国政府应答新世纪挑战的策略是,纷纷制定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发展战略,进行教育革命。而革命的焦点和核心都集中在如何进行教育创新,使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不再只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挖掘出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创新潜能,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上。这场教育的革命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我们能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赶上发达国家的前进步伐,跻身于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行列。为此,我国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追赶时代、复兴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报告和讲话中,把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江泽民主席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

4、第三次全教会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提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诞生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创新教育蕴含着时代赋予的新的内涵,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只有如此,才可能根本改变我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状,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早在我国提倡并实践创

5、造教育的是陶行知先生,他在创造宣言中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号召“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并提出对儿童眼、手、脑、嘴、时、空的六大解放。80年代以来,我国当代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对于创造性人才的迫切呼唤而兴起和发展起来。在理论层面,开始主要是从日本和美国引进创造学和创造教育,后来,不少专家学者对于创造力培养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实践层面,若干地区开展过不同层次的创造教育的实验研究,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关于中小学创造教育的基本模式,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中小学生创造素质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创造意识,创新能力的不断增

6、强。创造教育的开展为我们今天创新教育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总体上分析,创造教育还处于初创阶段,主要侧重在操作层面和具体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并不触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其他众多因素,与我们今天进行的创新教育的研究在研究目的,价值取向,研究内容和重点上存在很大差异。一、教育模式与学校管理的研究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土壤”和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增强教育教学的开放性、综合性、过程性、社会性、实践性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策略。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开展教育创新,它是对教育全局性、整体性、功能性的根本变革,学校创新管理是创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

7、的学校管理在思想、方式、资源上都相对滞后,必须革新鼎故。 (一) 由科学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时、空、信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对于人仅用制度、计划、监督来管理,尽管体现了科学管理的规范性、实效性,但却忽视了人的本质特征,即人的个性、人的需要及人的发展,甚至容易窒息人的创造性,使人退化为制度的奴隶,即仅知道服从。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向探究型、学者型、开放型、专家型转变。转变的基础是教师个性的张扬,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

8、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职业角色决定了他的追求价值取向: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承认远甚于物质利益。因此,对教师的管理必须树立以下的新理念:1、信任就是力量。第一,在学校掀起“骨干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主人”的舆论氛围,将骨干教师的素养内核框定在教学实绩、科研能力、师德修养三个方面,引导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力量吸引学生。第二,向教师承诺“教师能翻多大的筋斗,学校就搭多大的台”,在各方面向优秀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建功立业。第三,将业务管理的权限下放,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充满智慧的挑战,把责任还给教师,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补充、调整、拓宽课程;把

9、时空还给教师,让教师将活动与学科教学衔接起来,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第四,充分挖掘教师中隐藏的资源,尤其是信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资源,为学校所用,学校对提供资源的教师予以奖励。2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人本管理的实质是保护人的自尊,激励人的情感,彰显人的价值。叶澜教授说过: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让教师的职业生活丰富多彩,就必须鼓励教师追求精益求精向自我挑战。在人事安排上,应遵循机会均等的原则,冲破任人上的“晕轮”效应。首先摸清管理对象在性格、经验、工作实际、生活状况、社会关系诸方面的特征,并倾注于积极的期待,鼓励教师尝试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

10、同的教育对象,然后对工作岗位进行招标并公示,最后将教师的分担安排、目标及研究任务同时下达。目标分层,体现弹性;研究任务要有针对性,指向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研究考核的方式是提高分减去过去的基础分,重在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3、活动融情。传统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惯用榜样激励法、谈话交流法、物质慰问法,这些管理手段仍有很大的价值,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活动是理念信仰和实际关怀的中介。人与人是相互支撑的,人与人的相互 理解贵在沟通、接触。活动能创设便于沟通的情境,优化交流的氛围,让教师切身体味学校的关心与温暖,浓化干群之间的人情味,强化学校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文化建设沉淀的精髓是学校发展的沃土,特色

11、学校是众多校长毕其一生于一役的追求目标。教师活动是学校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教师富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学校的学生特色活动就不会稳定长久,因此,我认为教师活动的特色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是维系、规范、凝聚全体教职工的纽带。(二)由权力经验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变调查表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事务型校长和“约定俗成,平稳常规”的经验型校长占校长群体中的大多数。前者,倚重权力行政,后者倚重经验行政。都缺乏追求卓越的创新意识,与崇高创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相去甚远。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学术型管理倚重的是校长的人格魅力和

12、学识力量。学术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 1、实施科研究兴校,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苏霍姆林斯基曾建议校长,把教师的兴趣引导到教育科研的轨道上来。校长的学术管理首先表现在不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校长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传播者,“校长是老师的老师”,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的培训,帮助老师明确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是其首当其冲的职责。其次,建立校长亲自过问教科研工作的制度,因为教科研工作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咨询服务的,所以如果校长不亲自抓,就势必会导致校长的工作意图难以细化,导致咨询服务的失效、疲软。第三,建立组织与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说课、论文写作与评议、研究观摩活动都要形成评价与保障制度,并采取重过程轻结

13、果,少指责多指导,有层次分阶段的实施策略。 2、 创办学校特色,激活发展动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各项资源最佳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反思,凸现出来的亮点,它是一种学校文化,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校长学术管理上的首要职责是创办特色学校,发扬学校特色。让特色引路,形成干群的向心力;让特色增辉,激活广大教师的创造力。其次,强调管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第三,强调管理过程中的合作性,提高决策的含金量,增强学校的亲和力。 (三)由校内资源管理向校外资源管理转变创新管理应是一个开放的管理范式,它是学校通过对可利用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充分开掘和合理应用,以

14、求得管理最优化的过程。传统的学校管理重校内的资源管理,忽视了对校外的资源管理,用“冰山现象”来分析,就是仅对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进行管理,而忽视了对海面以下的更具开发潜能的资源的管理,对校外资源管理就是要充分挖掘信息、社区、校外实体的资源。 1、开发利用教育信息科研成果是别人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理论,利用开发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借脑”的过程。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方式繁多,且方便快捷,一个有抱负的校长,是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的。关键是校长要有这种管理意识。尤其是要注重对信息发展态势的管理。因为,所有的理论和经验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所有理论都不是具体的方法,不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必须融入学校的

15、校本思想,结合学校的特点,有选择地“拿来”。重视发展态势的管理,是校长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自主学习管理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报刊、书籍、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都有自己的风格,对成果的报道、呈现都经过了编著者“个人价值”的过滤,校长要深知“偏听则暗,兼听则明”的道理,要有自己的学术观。 2、与社区形成活力社区蕴藏着重要的物质资源,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既是“借脑”也是“借物”。创新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要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而传统教育条件下社区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却储而藏之;社区有重多的学生教育实践基地,却闲而处之;社区有丰富的文化活动,却流而逝之,这些都是创新教育求之不得的重要资源。我们何不开展一些类似于“走近名流,走进社会,融入自然”的活动,让名流健康的主旋律思想催发学生奋发向上;让真实可感的自主探究历练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的能力;让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再有能力的校长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条件再好的学校也是有缺陷的,“自用而不用人(用物)”既是封闭的观念,也是落后的行为,与创新教育的开放性相悖。 、与教育实体联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识身在此山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是一个关于管理视角的问题。学校管理、科研的方向、层次、潜力需要专家的指导、参与、评价。与科研机构联姻,就是借科研的舞台,实践、展示、反思自己的科研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