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0232613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8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奥数平面直线几何重要模型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 等高模型 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 1 2 1 2 1 2 ABC ABP APC SBCAH SBPAH SPCAH 故有 : ABPAPCABC SSSBP PC BC (等高模型是所有几何模型的基础) 常见题型:已知图形中三条线段的比(图中标注) ,这类 题有三种问法: (1)已知阴影部分面积为 1,求 ABC S的面积 (2)已知 ABC S的面积为 1,求阴影部分面积 (3)直接问阴影部分占总体面积的几分之几 1) 对于第一类问法,只需要严格按照图形面积的比例关系,一步步推倒即可 2) 对于第二、 三种问法, 则需用到份数思想 (往往在图形中只知道整体面积时用份数) 图中的

2、a即可理解为一份(或用标数同理) 通过局部标份数的方式可以发现 10a(10 份) 对应的面积为 1, 那么一份即为 1 10 , 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1 份,即 1 10 3) 对于第三类问法,则参照第二问的份数思想,整体为 10 份,阴影为 1 份,则占 1 10 试试下面这道题: (问法如同上述三问) (这个题是否缺少了辅助线呢?) 拓展(等积变形) : P H CB A C B A 4 1 3 1 1 1 5a a 3a a C B A 41 3 1 1 1 C B A 2 1 2 1 2 1 11 2 1 C B A 2 / 8 如图平行线间的三角形ABP, 若P点在平行线间随意拉动,

3、形 成的新三角形和三角形ABP面积相等,其本质是同底等高,且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常见图形: 不难发现,等积变形依赖平行线而存在,什么图形里最多存在平行线呢,答案是正方形 可能大家对第三个图有些疑问, 我们如何构造平行线把不规则的图形变换成较规则图形 进而求解呢,看下图 做MPAC平行于,于是2 10210 AMCAPC SS, 2PC为何等于 你明白了吗 鸟头模型 这个图形是否与我们上边最后一题有相似之处呢? 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鸟头模型,而他的证明也与等高模型紧密联系 只要连接辅助线 MC,则有 :1 :2 AMNAMC AMCABC SSAN AC SSAMAB ,两式相 PP BA 61

4、0 6 10 4 10 M P 4 10 D CB A N M C B A N M C B A 3 / 8 乘则有 AMN ABC SANAM SABAC ,我们惊奇的由等高模型推导发现,共角的两个三角形面积比竟然 等于其等角的对应夹边线段乘积比, 更让我们惊喜的是通过鸟头模型我们得到了此类图形中 的阴影面积占总体面积的几分之几!这对我们处理下面一些问题异常重要 常见题型: 仍然是三类问题:1 整体面积为 1,求阴影部分面积 2 阴影部分面积为 1,求整体面积 3阴影部分占整体面积的几分之几 通过鸟头模型我们很快能得到两块空白面积占总体面积的几分之几, 这里结合分数思想, 我们可以用整体(也就

5、是单位 1)减去这两个分数,就得到了阴影部分的占整体面积的 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应用题里我们学到的知识,解决上诉三个问题可谓轻轻松松 这类题目相信大家也不陌生,如何求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体面积的几 分之几呢,还是借用我们的份数思想,借助鸟头模型标出图中各个 三角形面积,可求出整体面积即为 7a(7 份),易得阴影部分占了整体 1 7 拓展: 关于鸟头模型, 有这么常见的四种图形, 其都满足面积比等于等角或补角的夹边线段乘 积比,关于他们的证明可查看之前的第 5 讲知识点精讲,在此不赘述 这些图形中,或有相等的角,或有互补的角,只需要找到其对应角的夹边线段乘积,就 可以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

6、 2 1 1 2 2 1 2 1 1 2 2 1 1 1 1 1 1 1 2a 2a 2a a 4 / 8 蝴蝶模型 任意凸四边形中的蝴蝶模型: ABCADC SS 和就像是两个等高模型靠在一起 蝴蝶模型的三大境界: 1. 2413 SSSS (蝴蝶模型乘积式) 2. 2314 :SSSSAM MC (由等高模型而来蝴蝶模型比例式) 3 212 1 3434 ABD BDC SSS SSAM SSSSSMC 拓展(风筝模型) : 借助蝴蝶模型的第三境界,我们得到了风筝模型的 结论, ABD BDC SAM SMC ,风筝模型的证明如上直接运用比例的性质即可,而其常见 的题型与蝴蝶模型也密不可分

7、,如: 已知 7,15,:= ABDABCD SSAM MC 四边形 问? 梯形中的蝴蝶模型: 梯形中蝴蝶模型最重要的一个结论为:翅膀相等 也就是说阴影部分的两个三角形相等 (此图形中是否还存在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 呢 ? ) 因 为 梯 形 存 在 两 条 平 行 线 , 故 同 底 等 高 , 我 们 还 能 知 道 , ACDBCDABCABD SSSS M S4 S3 S2 S1 D C B A M D C B A M DC B A M DC B A 5 / 8 常见题型 1) 知三求一 结合蝴蝶模型第一境界结论即可解答 2) 已知四边形整体面积为 24,求其余两块面积 由等高模型可

8、知, :2613 AMDDMC SSAM MC :,又有242616 ABC S , ABM S占 ABC S的 1 4 ,结合分数思想, ABM S的面积为 1 16=4 4 3) 已知 MDC S的面积为 125,AD平行于BC,并且平行 于MP,那么阴影部分面积为多少呢?(提示: AMPMDP SS , MBPMCP SS ) 4) 已知 M N 是三等分点,整体面积为 24,求阴影部分面 积(此题需要借助沙漏模型的一些结论,见下图) 拓展: 平行线间有 ,则有 :AB CDAP PDBP PC ? 6 4 2 M D 6 2 A C B PM DA C B P NM D C B A P

9、 DC BA 6 / 8 仍然是只知道整体面积,求局部面积我们可以选择标份数, 根据沙漏模型的结论,很快就能标出梯形中的各块三角形面积,对于这题来说,有个特 别的技巧是,我们发现39aa拼凑成了长方形的一半模型,那么 12a(即 12 份)对应 的面积为 242=12,一份的面积为 1,阴影部分面积就好求解了 燕尾模型 燕尾模型中的“横竖比”: 1. 2314 :SSSSAM MD竖比等高需记牢 2. 21212 1 3434MCB SSSSS SAM SSSSSMD 类比蝴蝶模型学习 3. 14 23 SSBD SSDC 横比式蝴蝶模型的精髓 燕尾模型的三种证明方式: 为什么 1243 :S

10、SSS 1. 1214 4323 () SSSSAM SMDSSS 等高模型 (内项交换) 2. 441 332 () ABDABD ADCADC SSSSS SSSSS 比例性质 3. 纯几何角度分析, 1 2 1 2 1 2 ABM MAC SAMh SAMh 311 242 , MAB MAC SShh ShSh 同理 14 23 SS SS (见下 图) 3a 9a 3a P NM D C B A M B A S4S3 S2S1 D C M B A S4S3 S2S1 D C 7 / 8 常见题型: 1 为了区分,用不同颜色给燕尾着色,这里我们发现 =1:2 = 红:蓝 红:绿 1:2

11、 第三边的线段比即为蓝比绿,为=2:2=1:1绿:蓝 2 知道内部和外部各一条线段比,我们可以通过标份数很快求 出各线段之间的比值(下图)你能标出份数吗? 3 我们不禁要问知道内部两条线的比,能求出其他线段比之间 M D C B A h2 h1 S4 S3 S2 S1 2 1 21 2 1 21 2 1 21 2a 4a 2a 2 1 21 a 2 1 2 1 8 / 8 的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仍然是借助于燕尾模型(为了区分涂色) 2:1 2:1 (红加绿):蓝 (蓝加绿):红 ,由此我们能推出所有边上的比例关系 拓展(燕尾常见拓展分两种,一种是三线没交于一点,内部出现了三角形) : 三角形

12、ABC中,:4:3AF FBBD DCCE AE,且三角形ABC的面积是74, 求角形GHI 的面积 【解析】 连接 BG, AGC S12 份 根据燕尾定理,:4:312:9 AGCBGC SSAF FB ,:4:316:12 ABGAGC SSBD DC 得9 BGC S (份),16 ABG S (份), 则9 1 2 1 6 3 7 ABC S (份), 因此 12 37 AGC ABC S S , 同理连接 AI、CH 得 12 37 ABH ABC S S , 12 37 BIC ABC S S , 所以 371212121 3737 GHI ABC S S 三角形 ABC 的面积是74,所以三角形 GHI 的面积是 1 742 37 燕尾常见拓展分两种,第二种是内部的线并不是从顶点出发: 已知三边线段比,求:MP PN 如图标出份数,即可根据燕尾模型得到APC的面积为a, 再根据等高模型,:1:1AM MC 可知 1 2 PMC Sa,再根据等高模型可知:MP PN为 1:4 2 1 2 1 I H G F E DC B A I H G F E DC B A N MD C B A 1 3 1 1 2 1 P 1 3 2aa N MD C B A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