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8374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不穷 品质闪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2、学习通过心理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的美好品质。教学难点:学习通过心理描写、人物对话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复习铺垫1、 教师板书课题2、 穷人是什么意思?(穷人是物质和金钱匮乏的人)3、 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4、 孩子们,让我们回忆一下文中是怎么写出他们的穷的?并完成填空。(1)渔夫不顾惜身体,清早就 ,现在屋

2、外寒风 ,海浪 , 古老的钟声敲了 ,始终不见他 。(2)渔夫和桑娜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 ,孩子们没有 ,吃的是 ,菜只有 。5、 他们为什么这样穷呢?谁带给他们这苦难的命运?6、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桑娜和西蒙的贫穷吃的差、穿的差、住的差、劳作苦,正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的悲惨生活写照。二、感悟穷人不穷(一)组内讨论:1、渔夫和桑娜真得穷吗?为什么?2、从哪些事情可以

3、看出他们不穷?抽学生汇报(二)从以下事情可以看出他们富有1、家中收拾得整洁、干净2、渔夫冒着严寒和风暴打鱼2、桑娜关心生病的女邻居3、渔夫和桑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因为( ),所以他们富有。(三)、作者通过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他们富有的精神世界。请看8-27段,找出相应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谈谈自己的体会。用相应句式完成。这里采用了( )描写方法,写出( ),表现了( )。1、 体会“她的心跳的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1)“这样做”指什么?(2)“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说明她没有思考,就本能地抱回两个抚养;而“非这样做不可”,写出了桑娜多抱回孩子时的坚定和毅

4、然。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孩子,关心孩子的善良品质。(3)、指导孩子有感情的读。2、体会第9段(1)这一段桑娜是怎么想的?忐忑不安:心神不宁。(2)教师表演读,学生理解其中的省略号的作用。表明桑娜心里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得写出了桑娜的忐忑不安。(3)分句研读A“他会怎么说?”他指谁?他可能会怎么说?(丈夫责骂的压力)B“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改成陈述句,说一说抱回两个孩子抚养不是闹着完的。(一家人生活的压力)如果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来,()。C、为什么把他们报过来啊?。说一说桑娜为什么会抱他们回来?(两个孩子的生存问题)如果桑娜不

5、把两个孩子抱回来,()。D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从这句看出了她对自己抱回孩子的坚定和毅然。最后,两个孩子的生存问题战胜了受丈夫责打的压力,战胜了一家人捉襟见肘的生活压力。桑娜宁可受丈夫责骂,也要抱回两个孩子抚养。桑娜宁可一家人受苦,也要抱回两个孩子抚养。(4)、心理描写小练笔昨天晚上,我没写家庭作业。在上学的路上,我。解读段() 神态描写,表明渔夫感到事情严重,难办。什么是个问题?() 动作描写,表明他在思考。他想()。() 问句实在征询桑娜的意见,表明他对桑娜的敬爱。()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从感叹号读出他毅然抱回两个孩子。这是他的初步决定。()

6、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体会熬字,换字法,换挺。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心灵。体会段() 体会桑娜一动不动的心理() 朗读练习,读出渔夫的焦急和桑娜的喜悦。小结;穷人富有三延伸阅读,对比升华主题。出示葛朗台经典片段。让学生对比他们的物质和精神。四推荐真情故事阅读。五布置作业续写穷人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分段,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第二大段是怎么划分的,包括哪些自然段?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并且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3到11自然段,在三分钟之内完成。教师指出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 有个别同学读得很快,很好2、 有个

7、别同学用手指着书本读,不可取3、 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读,不可以告诉老师“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2、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911自然段,要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感觉。点评:读得真不错,大家掌声送给他(邱飞康)(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你觉得这四句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8、。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会说什么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桑娜心里慌张、不安。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指名读)杨文豪7、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她的幻想。)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

9、。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你们觉得她还会想些什么呢?她还有什么顾虑?(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朗读911自然段,师生合作读(师读旁白)。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读)9、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

10、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发出声音读)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

11、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把它收拾得干净利落,“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可见桑娜是个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10、5个孩子已经够他们受得了,为什么还抱来两个,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桑娜心里很矛盾,但是又很坚定。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如果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 )。宁可( ),也要( )。交流:如果把西蒙

12、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意味着他们拯救了两条孤儿的性命。)师:如果不把西蒙的两个孤儿抱过来(桑娜家里还能勉强度日,西蒙的两个孩子将会冻死。)(桑娜和西蒙一样都是母亲,看到孩子要死掉,会心痛。那个活着的桑娜会心理不安。)师:这边是爱,是对五个孩子和丈夫的爱,那边也是爱,是对两个孤儿的爱。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宁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宁可自己的日子过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养下来。)师:但最后可能桑娜连想都没有想,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出自善良。出自互相帮助的习惯。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师:这是一种母爱。这源自一种善良、母爱、良心。)板书:善良下面我请

13、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三、感受丈夫的态度1、孩子是抱过来了,可怎么对丈夫说呢?丈夫又会怎么说呢?自由读1227自然段,感悟,在书上圈圈划划写写。2、交流:桑娜的丈夫做出收养的决定也是很难的,从什么地方可以体现呢?A出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问:(熬)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渡)你从“熬”中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

14、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B做这个决定难啊,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嗯,你看怎么办?)“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恩,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C、是呀,渔夫做出决定心里想到了很多,这就是渔夫的心里想法。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教师引读,学生跟读丈夫的话)朗读指导: “嗯”, “哦”读音、意思。(认识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