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79530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写人要抓住特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人要抓住特点课堂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大家在一起相处近一年了,你们之间很了解吗?生:很了解呀!师:那我今天就随便藏匿两位同学,请大家为这两位同学分别口头拟写一则寻人启事。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们帮忙分辨一下。看看你们能否准确的描述出这两位同学。学生开始活动,分组讨论。生:李雪冰 中等身材,皮肤较白 鼻子有点塌 左边脸上有一颗痣 传着红色的裤子 白色的运动鞋生:崔伟进 皮肤光滑白皙,鼻子较挺,黑色的裤子黑色的运动鞋。请两位学生进,老师们惊讶,长得惊人的相似。请关老师指认一下谁是李雪冰,谁是崔伟进。指认错误。同学们哗然。师:同学们,写人一定要抓住特点,虽然刚才大家已经把两人显而易见的

2、特点都说了出来,但依然太笼统。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写人要抓住特点。(大屏幕显示。)二、合作研讨:(一)出示图片活动一:善于观察 捕捉特点师: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所给的图片,请你们大声的告诉我,他们是谁?生:姚明。师:你确信他们是一个人吗?为什么?共同特点是什么?生:眉毛八字形的生:眼睛眯成一条缝生:笑比哭的还难看师:共同特点:1.八字形的浓眉2.眼睛眯成一条缝3.笑中带点忧伤师:是的,无论怎样的变化,恶搞,只要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就能一眼认出他。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人物的“特点”呢? (大屏幕演示)学生齐读人物的特点就是指这个人身上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这个人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人

3、物特点,一般指三个方面:一是外貌特征,包括长相、穿着、高矮胖瘦等;二是性格特征,包括性格、爱好、习惯等;三是思想品质特征。 师:你能通过姚明的面部表情初步判断他可能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我们就是要通过人物外部的神态看出人物的内在。生:善良生:忧郁生:大度生:豪放师:我们通过人物外在的容貌能够剖析到人物的内在的性格和思想。活动二:察言、观色、看行动 现在我们一起回忆所学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对几位大作家的描写,从中感受描写人物的技巧。(大屏幕显示)学生齐读师:同学们,你们还能准确的指认出分别是哪个人物吗?生很快的指认。活动三:绘其形、传其神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生:右边的要比左边的更传神生:左

4、边的是简笔画,右边的栩栩如生生:右边的画出了马的性格生:右边的更像真的马师:左边的马太平淡,没有特点;右边的马有色彩,而且栩栩如生,孤傲。左边的是简笔画,右边的是徐悲鸿的马。徐悲鸿的马画的栩栩如生,赋予了它性格。同样观察一个人的特点,并将其表达出来也实属不易。最终要达成一个目标:绘其形,传其神。活动四:尝试写作训练师:我们尝试一下鉴赏训练吧,请看这张照片。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生:皮肤黝黑生:肌肉健硕生:裤子是破的生:似乎上不动台阶生:很吃力的样子师:那你想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体现了一种怎样

5、的精神品质?生:艰辛的挑山工生:勤劳的农民(大屏幕展示)一个佝偻的背影,姗姗向前爬行。黑黝黝的肩膀背不走太阳火辣辣的脸,阳光把结实的背佝偻成一把弯弯的镰刀。他那弯弯的铁脊梁,似弓般要把那天地撑开,那弯弯的脊梁骨,似沟壑,似峡谷,似龙骨沟,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伟壮观。粗糙的皮肤,与扁担亲密接触,原来比皮肤还粗糙的扁担,在不息的抚摸中光滑如玉,充满柔情,岁月也随之平坦,心灵也随之光亮,不变的,是汉子那宁折不屈的脾性。从日出到日落,他的肩上担的是什么?是辛酸,是责任,是希望师:我们鉴赏出的是人物的品质与性格师:请同学们围绕主人公孙少平“打饭”这个剧情,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小短文。通过他外在的外貌、神

6、态、动作等特点,反映出孙少平内在的心理、品质、性格,从而突出主人公的个性。提示:1.努力捕捉人物细节。2.可以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看视频4分钟平凡的世界动手写6分钟。学生写,老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交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一篇作文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推选作文。师:我们请张飘逸来读读他们的佳作吧!生:孙少平缓缓的走到饭前,他龟裂的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雪花顺着他的一双破球鞋滑下,他看着篮子里只剩下的“非洲”馍馍,舀起一勺菜汤,一块碎冰从天而降,跌落在碗中,溅起一滴水,冰凉的拍在他的脸上,他的泪水顺势留了下来。那是委屈而自尊的泪水。师:抓住了细

7、节进行描写,但是人物的感情和内在的品质没有表达出来。请李琦青读读你们的作文。生:卖饭的女生进行最后的呐喊:“高一一班的学生谁还没有打饭!真是的,连个五分钱的丙菜都买不起。”那句话便消散到了空中,但他不知这句话已经在贫寒少年孙少平的心里捅下来深深一刀。等卖饭的女孩走后,孙少平低垂着头走了过去。那满是补丁的衣服和裤子已挡不住风雨的入侵。师:付舒文你们组的呢?生:孙少平是班里最高的孩子,可是因为家境的贫寒而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的自尊又逼迫他不许流泪,他是一个充满了自尊又自卑的男孩!在困境中,依然用心维护自己的自尊。师:赵燕子你们组的作文。生:他哽住了,双目虽露着少年轻狂的锐气,但依然隐藏不住他内心

8、的自卑与痛楚,他久久徘徊着,但止步不前。当人都散尽,他慢慢的独步过去,脚底有种莫名的刺痛感,破旧的鞋早已无法支撑他那高大的身躯。师:同学们读了这三篇作文,你觉得他们通过人物外在的表现,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在品质吗?谁的作文更好一点?生:赵燕子的更好。因为她写出了主人公孙少平的内在的气质。生:我觉得李琦青的好。因为她抓住了人物的细节描写。师:写人作文,就是要能通过人物的特点,将外在的特点转化成内藏的思想精神。对于初一的你们来说,不错。当然需要再次修改一下,写出人物的个性哟!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写人一定要抓住特点。这个特点一定是最富有特征,最能表现其精神面貌的地方。尤其是对于那些与众不同之

9、处更要细致的刻画,最好能结合人物的性格来写。缤纷世界,有太多的人、事、情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希望大家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反思:2016年4月6日下午第一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研讨课的公开讲课。于是,我想挑战一下自己,选择一节作文课来讲。之前我也讲过很多的公开课,也听过很多的公开课,但是从来没有讲过或听过作文的公开课。所以,我想尝试讲一节作文公开课。准备工作异常的繁琐,甚至是毫无头绪。因为作文课难上,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既要进行写作指导又要进行写作训练,很难做到。但,这次,我下定决心,放手一搏。这堂课是七年级的作文课,一般的作文课都比较枯燥,没有新意,或者是只有新意没有效率。我决定开课

10、时先让大家做一个小游戏,进行热身活动。把我曾经混淆不清的两个学生藏起来,让大家来写寻人启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考验同学之间的默契。同时,也引出本节课做学的内容。为了使整节课都能够做到一气呵成。所以我主要就是以图片的描述为主。第一个环节运用了网络上对篮球明星姚明的三张恶搞图片,让同学们辨识人物的共同点,引出人物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人物的特点。通过姚明的外貌特点,让学生初步感知姚明的内在的思想品质。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忆所学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中对几位大作家的描写,从中感受描写人物的技巧。分别通过精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成功地突现了人物的特点,主要是想让

11、学生感受文学大师们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精彩描写的,并使学生明确不管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都要抓住人物特征,这样刻画的人物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出写人技法要“察言观色看行动”。第三个环节,通过简笔画马和徐悲鸿马的比对,让学生明白,画画和写作文一样,都要达到一个目标:“绘其形,传其神”。第四个环节,综合前面三个环节,一张照片,让学生自己学着去鉴赏人物的思想品质。第五个环节是最主要的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平凡的世界的一段视频。让学生通过主人公孙少平打饭的情节,折射出人物的精神个性。第六个环节是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请

12、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佳作片段,然后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下课时,我的心情是不错的。因为我自我感觉自己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按时完成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也基本得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特别是最后的小组作品展示环节,精彩的描写往往让学生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但过了一天,我冷静地回顾了一下这堂课,发现自己教学中还是有不少问题的。整节课都是让学生明白如何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但由于时间安排得太仓促,中间环节也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一下抓特点的写法。我想,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肯定会让学生相互讨论评析,并慢慢的允许他们动手练习。此外,平凡的世界这个视频可能有点难度,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分析不到那么透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节公开课,让我收获不少的经验和教训,它将促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得更好。所以,我愿意上公开课;因为,它可以使我在工作中不断走向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