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7428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9-穷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人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解题 1. 师:同学们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但我们不能否定,社会上仍存在着很多的穷人,穷人是什

2、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尔斯泰吧?谁能说说他是哪国的作家?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出示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4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课文为什么用“穷

3、人”做题目?今天我们就要来了解一户普通的穷人家庭的生活。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搁板:屋内固定在墙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顾惜:顾全爱惜。 抱怨: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 倾听:细心地听。 宁静:(环境、心情)平静。 沉思:静静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肤黑而黄。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读zu,不读zu。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张罗:本课是“料理”的意思。读作zhn

4、g luo。 忧虑:忧愁、担心。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给课文划分段落。 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三、学习课文,感悟“穷”1教师导语: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 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 但

5、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现在,就请大家快速再读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 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课件出示: 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_;孩子们没有_;吃的是_,菜_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寡妇的日子_!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_垂下来。 母亲的临死的时候,拿_盖在他们的身上,还用_包住他们的小脚。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评:课文以“穷人”为题富有深意。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所

6、以抓住“穷”这个字眼,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4小组交流,畅谈对“穷”的理解。5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

7、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5教师小结、过渡: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

8、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中打鱼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7教师小结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这一部

9、分的描写交待了三个要点: 一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二是介绍了人物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的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四、课堂小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呢?下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五、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第二课时一、由数学题激趣导入师:今天让老师也当一回数学老师给同学们出一道数学

10、题,有没有同学能够非常自信地举手接受老师的挑战呢?好,有信心,有胆量,我们且看题目:板书:5+2=?题目很简单对吧,那有些同学为什么不举手,平时要对自己多一份信心,多一份胆量。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5+2=7,它只有一种含义。 从语文的角度来说,5+2=7,又有什么含义呢?(结合穷人这篇课文)渔夫和妻子桑娜一家有5个小孩,生活过得非常的艰辛,但是他们却不顾自家的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所以现在他们要抚养7个孩子。二、感悟桑娜的善良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分段,请同学们大声地告诉老师第二大段是怎么划分的,包括哪些自然段?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知道了邻居西蒙死了,并

11、且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3到11自然段,在三分钟之内完成。 教师指出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有个别同学读得很快,很好 2、 有个别同学用手指着书本读,不可取 3、 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读,不可以告诉老师“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板书:忐忑不安“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2、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911自然段,要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感觉。点评:读得真不错,大家掌声送给他(邱飞康)(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

12、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3、如果按照先后顺序,你觉得这四句应该是(学生交流)出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是闹着玩的吗?他会说什么呢?(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课文不按这样的顺序来写呢? 4、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这时的桑娜头绪万千、思绪混乱。5、再读911自然段。你又从哪些词语读出了“忐忑不安”?(神情激动,惊,沉思)桑娜心里慌张、不安。6、你能把911自然段读出忐忑不安的感情来吗?(指名读)杨文豪7、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且思考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为什么?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她

13、的幻想。)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说明桑娜心中已坚定了要把孩子抱过来。但坚定中又有那么多的忐忑不安。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下面请同学们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你们觉得她还会想些什么呢?她还有什么顾虑?(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下面,老师跟大家一起合作朗读911自然段,师生合作读(师读旁

14、白)。8、你们读得真不错,想读得更好些吗?这是桑娜对自己说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呢?(男生女生合作读)9、我们知道桑娜忐忑不安地想的事情,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看看桑娜为什么认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你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中具体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发出声音读)桑娜一家生活贫困:“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都已经是深夜了,还没有回来,为了养家糊口,甘愿冒生命的危险。“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深夜一边等丈夫一边织补破帆。就是这样辛勤劳动,“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家境艰难,这种贫苦的生活是靠着桑娜勤劳能干和渔夫冒着生命危险来维持的。教师这时可以追问:穷苦的桑娜家是什么样呢?从中你能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引读第1自然段。桑娜的家里是“温暖而舒适”的,“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家境虽然贫寒,但桑娜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