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教育论坛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22329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有教育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有教育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有教育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有教育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有教育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有教育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有教育论坛(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日,龙安区教育体育局新一任领导班子提出了指导我区教育体育工作的“三有教育”理念:做有信仰的教育,建有文化的校园,展有情感的课堂。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对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具有具体的指导意义的理论。如果说“有信仰的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那么“有文化的校园”“展有情感的课堂”便是学校的血液和躯体,三者构成了一种完美的教育理念。为使大家更好的学习这一理念, 现将区教体局赵腾彪局长的“三有教育”论述转载如下: 做有信仰的教育 办有文化的学校 展有情感的课堂 安阳市龙安区教育体育局局长赵腾彪 以“做有信仰的教育、办有文化的学校、展有情感的课堂”为内涵的“三有” 教育,是依据国家新的

2、教育形势及龙安的教育发展制定的新的教育蓝图,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龙安的具体落实,是对“三名”工程的传承和发展,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龙安区教体局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品位,转变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龙安区教育的实际,开展“三有”主题教育活动,特制订本意见,请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三有”教育之“做有信仰的教育”一、什么是教育的信仰在哲学家看来,“信仰往往展现为人内在对自我要求的定力”,一个有信仰的人,其内心会有一个对照的力量(超越力量),并能够为之负责和奋斗。推及至教育信仰,有教育信仰者心中同样会有一个对照的教育力量,并且可以

3、持之以恒的展现为个人内在对自我要求的定力。坚持教育的信仰,教育者一定要坚持培育“心智处于蒙昧状态”之人成为“仁者”、“智者”,保证受教育者走上人生的正途。因此,教育者必须首先是一位“仁者”、“智者”,才有资格从事“蒙童”的事业,从而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信仰展现了教育者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实践。没有教育信仰的教育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教育实践的所谓教育信仰则是空虚的。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显然不能容忍教育信仰的缺失,需要更加坚定我们的教育信仰养正育德,止于至善,并以此不断改进教育实践,唯有如此,才能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做有信仰的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实践 “

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以“以人为本” 为核心内涵,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把人的全面、持续和个性化发展作为实现“教育梦”的最高追求。学校发展以“中国梦”铸就学校辉煌明天为本;校长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师教学以学生为本。这就是我们追寻的“中国梦教育梦”。教育信仰是作为教育人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需要,应该是坚定信念与实践的契合。信仰与实践应该共同构成教育者的一生,正确的信仰给教育者以改进实践的力量。要践行“中国梦教育梦”,需要有信仰的学校,有信仰的校长,和有信仰的教师。1、做有信仰的学校 学校是广大师生学习成长的土壤,是社会的净土,是学生的乐园,是教育的生态。面对素质教育、新课改和道德课堂,我们的学

5、校教育呼唤信仰的回归。构建有信仰的学校,首先学校必须以人为本,要真正的关爱师生的发展、成长和提高,努力营造出激励竞争、和谐有序的育人环境。其次学校要实践自己的理念特色和文化,建立精细的制度、实施精致的管理,引领精品的教学,坚持推进道德课堂和素质教育。第三,创设适宜的氛围。学校里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影响办学质量、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领导者需要凝心聚气,致力于建设关系信任型教师共同体。第四,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活动,让学生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引导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引领教师追求职业的幸福。2、做有信仰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

6、学校。做有信仰的校长首先要成为教育思想的领导者,有“以人为本”的学生成才观,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二要坚持追求平等关爱、自由民主,追求真理,体现在学生工作上要对学生平等关爱;体现在管理工作上要坚持民主与集中;体现在学术研究上要坚持自由与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努力营造人才脱颖而出、智慧纷呈的良好氛围。三要注重培养三种意识是:即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四要制定学校的办学理念,那就是把学校办成“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五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理念。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进修,始终走在教育创新的前面;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深入教育教学科研一线,三分之一的

7、时间来处理行政事务,始终警惕不让埋进事务的泥潭中,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来处理行政事务。六要把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能力,把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上,落实到教师身上,落实到学生身上,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七要在管理中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地位、尊严。只有管理者的倾听、宽容、民主,才能充分尊重人的尊严,包括每位教职工和学生的尊严,这种尊重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上,体现在对待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3、做有信仰的教师 有教育信仰的教师,才能从他所从事的职业中体验到人之为人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人生最大的幸福。教师选择教育这一职业并具有教育信仰是与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亦即个人的幸福密切相关

8、的。有信仰的教师选择教育,把它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师的教育信仰首先是对人自身的信仰,倡导“以人为本”,一切从人出发,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教育信仰的教师,从获得教育学知识走向对教育意义的把握,他理解教育、理解人,理解自己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义务,并使自己融入这一事业之中。他以自己的人格形成学生的人格,他用爱使学生形成爱,他使自己与学生一起成长。有信仰的教师,首先是提高师德修养,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其次,要付诸实际行动真心关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时兴起,需要一辈子默

9、默无闻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第三,人生要有目标有规划有奋斗,有目标才会有追求的方向,有奋斗的人生最精彩,我们要有“不做教书匠,争当教育家”的理想和追求;第四,要有一个好心态好品质,只有心态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学生,只有高品质的教师才会抗拒诱惑淡薄名利。没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缺失信仰的教育是不道德的伪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伟大责任担当。 “三有教育”之“办有文化的学校” 一、学校文化的内涵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她涵盖环境文化、爱国文化、品德文化、诚信文化、人格人性、情感感恩,勤俭、人文

10、、创新、班组、健康、环保、科普、制度、合作、情感、传统、流行、兴趣、法制、特色、校训、心理、网络、礼仪、行为、寝室等等。而学校文化,除包括以上内容以外,还囊括校园内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和与之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集中体现出它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归根结底汇成教育生产力。二、学校文化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生工程之根基,应该把它落在实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教基20065号),强调要求中小学教

11、育必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良的文化氛围感染人,美好的教育情感熏陶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龙安教育提出了做有信仰的教育,办有文化的学校,展有情感的课堂的“三有”教育,是非常及时,非常必要的。既切合龙安教育实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新时期龙安教育发展的总体指南。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学校文化在育人中正确导向、鼓舞激励、规范管理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

12、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校长有思想,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校园文化气息浓厚,育人内涵丰富的良好教育环境。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一是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学校文化是重要的导向,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弘扬主旋律,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校训、校歌、校徽、校标和雕塑的设计要体现学校特点和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切忌过度强调个性化而形虚、作秀,标新立异。二是必须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学校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实践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必须坚持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以学生为主体

13、,最大限度地发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接受教育。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和研究中小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明星人物、热点人物和学会选择动漫画、流行歌曲及街舞,以反映童心、童趣、童真的健康童谣抵制灰色童谣。三是必须整合和利用教育资源。学校文化建设重在内涵的提升和人文环境的优化。中小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和本校的教育资源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注重展现龙安文化特色。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切忌华而不实。五、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一)关于学校“三风

14、”建设。一是要以正确舆论为导向,树立优良校园风气。校风建设要加强爱校教育。通过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徽、校标、创作校歌、确立校训,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学校广播室、宣传版报、校园网、电视等宣传阵地,弘扬正气。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构建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要倡导爱生、敬业、严谨、创新的良好教风。全体教师要从最基本的礼仪做起,塑造健康向上,快乐得体的教师形象;要崇教厚德、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成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和模范;要严谨教学,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知识能力的传授

15、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三是树立勤奋、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学风。要加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小学生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二)关于学校文化生活。学校文化生活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注重知识性、科学性,突出趣味性、娱乐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熏陶思想,愉悦身心。

16、要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各中小学校要利用每年“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学生创设一个培养爱好、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舞台;要积极组织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注重与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深化团队品牌活动;要广泛开展各种类型的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活动,保证学生课后科技、艺术、体育、娱乐活动有计划有安排进行。(三)关于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要合理规划安排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使校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突出特色,因校制宜,在校园植树、栽花、种草,将学校办成有特色、有品位的绿色学校;要坚持值日生制度,保证校园整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