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21469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芙蓉区育才第三小学:莫妮【教材简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七组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组单元集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在本课中,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是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非常爱花,亲眼所见德国家家户户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表达了自己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

2、合作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以“读”贯穿始末,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创设一个平台,让教师、学生、文本进行平等的语言对话、情感对话。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换位体验,去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并在读文中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民情特点。3.、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过程】一、情景谈话,导入课题。1、(出示德国风景图)同

3、学们请看,这是德国的哥廷根。说到德国,很多人会想到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梦幻般的莱茵河畔,神秘的黑森林,巍峨耸立的古堡说一说,你们对德国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简要概括)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是呀,德国是一个爱花的民族。并且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有着真切的感受,他写下一篇精美的短文(齐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指导读课题)课题中有一对反义词,很有意思,注意读好,一齐再读一次课题。3、了解作者:你们还记得季羡林这位慈祥的老人吗?(学生简单汇报,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随着季老的介绍去欣赏德国独特的民族风情。评析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师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关注题目,并读好

4、题目,对理解本文的学习重点作了很好的铺垫。并且学生课前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接触,对德国的异域风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反馈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师: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预习要求,并一一检查落实)1、“查一查”中的内容已经在导入环节中汇报,所以不再重复。2、自学生字情况(重点点拨“莞”、“姹”、“嫣”)wn莞 莞尔一笑(抽读。提示在地名“东莞”一词中读gun。)想想,“莞尔一笑”是怎样的笑?做个“莞尔一笑”的样子)ch姹、yn嫣 姹紫嫣红(抽读。“嫣”写的时候哪儿要特别注意?用食指写一遍。)jn锦 花团锦簇 (抽读。“锦”是漂亮、华丽

5、的意思,所以这个字是金字旁。像我们所说的“锦衣玉食”、“锦绣山河”等都是这个意思。谁来说说“花团锦簇”的意思?3、指名生分自然段读课文4、找出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时发出赞叹的句子。(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并相机板书后指导学生朗读。)评析 崔峦老师曾说过:“预习是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一环节指导得法,做到切实有效,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读课文,认生字,学词语,知内容等都有效地缓解了第一课时的压力,并突破了学生在认知上的难点,有力地保障了课堂的实效性。三、品读全文,体会情感1、 师:是什么让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

6、体现奇丽景色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民族奇特的句子。(学生自由读文,圈点语句,教师巡视)2、 汇报交流,理解“景色的奇丽”(1)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色的奇丽?”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2)生读有关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3)师:就这句话,你是怎么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生汇报“家家户户”、“任何”这些关键词语,师评价并指导朗读)(4)师评价,指导朗读,读出花的美,花的多,景色的奇丽。(再次指名个别读)(5)师引导想象画面:请大家想象一下,在你眼里,“花团锦簇

7、,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生汇报,师引导齐声练读)多美的景色,请大家一齐来读读美丽迷人的景色。评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本是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当学生对“家家户户”、“任何”这两个词语有了自己的理解,即德国人家家都是这样的爱花,那对下文理解作者的感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不难了。在理解了词句后,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进一步领会了景色的奇丽,从而很好地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感。(6)师:就这一段,你还从什么句子看出景色的奇丽?(生汇报后,课件强调“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两个词,并抓住“应接不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应接不暇”中的“暇”什么意思?(空闲,没事的时候。“暇”与时间有关,所

8、以要记住它是“日”字旁。)“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应接不暇”呢?(出示图片)大家看,这里的花非常奇丽。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所以说,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晚上,抬头看天上数不清的星星,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你过生日,亲朋好友纷纷送你礼物,让你都接应不过来,这也叫生活中,你还有“应接不暇”的时候吗?试着说一说。评析阅读教学强调字词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当学生结合语境理解了生字的意思,从而也记住了生字的字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成语的

9、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便达到了教学的目的。(7)指导朗读:同学们,这就是德国奇丽的景色,真想亲自去观赏一番。下面请一名同学来朗读这两个句子,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等会儿请你来描述一下。(指名一生配乐读)(8)学生汇报想象中的所看、所听的景象。(师相机点评后小结,指导学生齐声配乐朗读)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走进这美丽的异国风光。(9)指导背诵: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带上我们此

10、时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个句子,能背诵的同学试着背一背。(学生练读后,分男女生背诵)评析朗读的指导是依托于文本的情境的,而不是老师过多作技巧上的指导。本环节,教师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挥想象,意在引导他们感受德国那独特的风情和人情。有了这点认识,学生才能读出他们的心情。并且抓住两个重点句指导学生当堂背诵,是积累语言的最直接的途径。3、交流感悟,理解“民族的奇特”(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这个民族的奇特?让我们接着交流。(生汇报,出示文字:“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不像我们中国人把花养在屋子里。”)(2)师:是呀,他们民族的人们养花方式的奇特让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把花养在

11、窗子外面,是不是不喜欢花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德国是特别爱花的一个民族”。)(3)理解德国养花的奇特,指导朗读。 师: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养花也是很美妙的事情,我们中国人养花与德国人养花有什么不同?我们养花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养花是为了自己看,那季先生初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的养花,花朝外开,把最美的花让别人看,心里很吃惊就不难理解了。就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吃惊和不理解。(齐声朗读句子)(抓“脊梁”,理解民族的奇特)师:什么叫“脊梁”?先摸摸自己的脊梁。那花的脊梁是指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和叶子。从这里你又能读懂什么?(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继续读第

12、二自然段,理解德国人对此的平常心和自豪感。)(4)理解境界的奇特师: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机出示有关文字)师:“耐人寻味”的意思是(值得人深思),这一种境界是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耐人寻味”呢?请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你的理解。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汇报,师小结)正如大家感受的那样,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他们这种无私、高尚的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相机板书)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才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3、。同样,这样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也深深地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从心底发出了由衷地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大家齐读这句话。4、再次回文朗读,深化理解师:正是因为德国人民有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才使我们见识到了他们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再次朗读。(出示课件,生读第二自然段)正是因为德国人民有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精神境界,也才使德国呈现了这样奇丽的景色。(出示课件,生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评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种无比崇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最好诠释。当学生在充分感知了德国景色的奇丽和民族的奇特后,实际上是对德国人那无

14、私奉献的精神的认同。所以回文再次反复朗读,能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5、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美丽没有改变。(1)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那我们再看看,当四五十年后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面对迎接他的主人,又说了什么?(2)师:(点拨、理解,指导朗读)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指什么?(3)出示补充材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师:是呀,斗转星移,一晃四五十年过去了,德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但依然是那么美丽。所以当季先生重游德国后,又写下了重返哥廷根一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其中的一段话,相信你们读完以后,对作者当时的感受会有更深的

15、体会。(出示原文中有关句段)师:结合刚刚读的这段话,完成下面的小练笔。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里的语言。(课件出示)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_,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_,是的,_始终没有变。评析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每堂语文课的重点。老师相机穿插有关文本的资料让学生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进一步接触与文本相关资料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有效地运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四、回顾板书,总结课文。1、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随季老的介绍认识了德国人养花的(奇特),欣赏了德国(奇丽的景色),品味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让我们再一次回味德国独特的风情,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你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