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2059 上传时间:2017-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注修辞 准确译文 常见的文言修辞举隅就重庆目前的高考而言,文言文板块总有 8 分至 10 分的句子翻译题。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均强调“准确译文” ,要求学生做到“信” “达” “雅” ,以及“抠字释意”等,但是在实际的检测中学生译文的效果不是很好,笔者认为“文言修辞”知晓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确译文” 。 每年的高考文言文选段的确选自古代典籍,但是我国古籍浩如烟海,选人我们语文课本的毕竟还是很少,即使增加选量,也还是有限的。不懂得文言文的规律,就不可能顺利地读懂文言文和准确译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的归类,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文法和修辞。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一些句子

2、不能单靠词法、句法知识进行直译,或者有时偶尔碰到个别字词一时难以确定其意义,因而难以翻译,这就要从文言文修辞的角度去确定其词义和句义,对考场考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此,笔者把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作如下归类。 一、字有互义 所谓字有互义就是指文言文用词中同义互文的现象。在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并列词组、语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呼应。两个大类:当句互文与对句互文。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主人”和“客” 、 “下马”和“在船” ,互文见义,是说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后,又一同到2了船上。又如王昌龄出塞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 ,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再

3、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 ,意思是雾气和月光笼罩着河水,也笼罩着沙地。这三句属于当句互文。 对句互文与当句互文略有不同,上句隐含有下句中的词语,下句隐含有上句中的词语,两相映衬,参互见义。例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而不能误解为只在东方和西方种植了松树和柏树,只在左边和右边种上了梧桐树。 阿房宫中有个排比句:“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也应该合并起来理解,即 “燕、赵、韩、魏、齐、楚各国所经营的财富,收藏的精英(金银珠宝) 二、词有偏义 所谓词有偏义就是指一些复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只体现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

4、而另外一个词素的含义只作陪衬。例如鸿门宴中的“孰与君少长” , “少长”只取“长”义。 孔雀东南飞中的“昼夜勤作息” , “作息”只取“作”义。 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其中“异同”只取“异”义。译文时,具体取何意,必须联系上下文作具体分析、取舍。如果完全“直译” ,只会出错。孔雀东南飞一文有多处,此处不再赘述。 三、物有代称 所谓物有代称指的是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固有的名称,而临时借3用与其相关的名称去替代,也叫借代。几种常见的有: 1.用事物的特征、性状、或标记代称该事物 例一: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 例二: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5、) 例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 )例四:明眸皓齿今何在?(杜甫哀江头 ) 例一 “黑衣”代称战国时赵国宫廷卫士,因赵国卫士身穿黑衣。例二“二毛”头发斑白(黑白间杂)的老人,这里具体指老兵。例三“肥甘”代美味的食物, “轻暖”代高贵的衣服。例四“明眸皓齿”代美女。 2.特称与泛称互代 例一: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王勃滕王阁序 ) 例二: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孟子?滕文公下 ) 例三: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李白古风 ) 例一 “杨意” ,即杨得意,汉朝人,曾推荐司马相如做官,文中用以泛指推荐者。 “钟期”即钟

6、子期,春秋时楚人,善解音律,因用以泛指知音人。例二“薛居州”本为宋国贤士,用以泛指像薛居州一样的贤士。例三“大雅”是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泛指有优秀传统的古诗。以上三例都是用特称代泛称。 4用泛称代特称的,例如: 晋国,天下莫强焉。 ( 孟子?梁惠王上 )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 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后汉书?华佗传 ) “晋国 ”原本包括战国时的韩、赵、魏三国,但在战国时候, “晋国”成为特称,专称魏国。 “黄花”不是指一般的黄色的花,而是代指菊花。 “病”原是一切疾病的泛称,例中的“病”特指一种寄生虫。3.以部分代整体 例一: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

7、经?王风 ?采葛 ) 例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例三: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梦江南 ) 例一 “秋”代“年” , “三秋”即“三年” 。例二“樯橹”代“战船”。 ”樯”是船上的桅杆, “橹”是大桨,它们都是船的一部分。例三“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称整个船。四、语有对举 所谓语有对举就是指文言文在用词过程中往往是异义相对。据此,则可以比较快捷准确地确定一些难字难词的意义。例如捕蛇者说中的“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 “恂恂”和“弛然”明显地是视缶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神态,是对举的两个5词语,因此,由“弛

8、然”是安心地、心安理得的意思,可以知道“恂恂”是提心吊胆地、小心谨慎的意思。又如谋攻中的“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 “强弱”对举, “周隙”也必然是对举。由“周”是周全的意思,可以知道“隙”是不周全、有缺陷的意思。五、话有委婉 所谓话有委婉指的是不直接说出本意,而是用委曲婉转的话来表达。行文中“避粗俗” 、 “避忌讳” 、 “表敬称” 、 “外交辞令”等语境中往往采用“委婉” 。 例一:即阳为病狂,卧便利。 (汉书?玄成传 ) 例二: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谁赵太后 ) 例三: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李密陈情表 ) 例四: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

9、,何如?” (齐桓公伐楚 ) 例一 “便利”是大小便的委婉说法。例二“山陵崩”是对君王“死”的委婉说法。例三的“亡国贱俘”不是说李密真的作了俘虏,只不过说自己是蜀汉的遗民罢了。 “至微至陋”也是谦词,说自己出身微贱,才学疏陋,实际上是不愿意应征出仕的遁词。例四是齐桓公在攻伐楚国的过程中,跟楚国使者的对话。齐桓公伐楚分明是想称霸诸侯,却说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明明是想要楚国臣服,却说“与不谷同好” 。 六、文有并提 6所谓文有并提是指文言文经常出现的结构两两相对而意思依次相承的现象,也称“合叙” 。对这种并提,翻译时则以分开叙述为宜。 例一: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苏轼前赤壁赋 )

10、 例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 例三: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 巫峡 ) 例四:夫种、蠡无一罪,身死亡。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 例一应当分别相承地译作“何况我同您在江上捕鱼,与鱼虾为伴;在渚上打柴,与麋鹿为友” 。例二亦应分别相承地译作 “不知句读则从师,这是在小的方面学习;无法解除思想上的疑难,却不从师,这是在大的方面放弃学习了,我看不出他的聪明呀!” 。例三应理解为“自非亭午不见曦” , “自非夜分不见月” 。因为“亭午”时本无“月” , “夜分”时当然不见“曦” 。例四根据史实,自杀而死的是大夫文种,亡命出逃的只是范蠡,就应理解为“夫种无一罪,身死;夫蠡无一罪,身亡(出走,逃亡) ”。 上面例举了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修辞,就其例句而言,大多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笔者认为,遇见这些句子时教师要讲精讲透,力求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同时,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时教师应有意识进行这方面的讲解和习题训练。另外还有“比喻” “夸张” “引用”等较容易理解的修辞,它们与现代文的用法差距不大,此处不再谈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