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20555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11庖丁解牛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肩之所倚(y)莫不中音(zhn)B.砉然向然(xin)技经肯綮(qn)C.批大郤(x)岁更刀(n)D.导大窾(kun)发于硎(xn)解析:“郤”应读“x”。答案:C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导:引导。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D.黫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解析:导:顺着、循着。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均为介词,用;A项,介词,替/介词,被;B项,介词,从/介词,比;C项,

2、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连词,表修饰关系。答案:D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B.技盖至此乎C.技经肯綮之未尝D.善刀而藏之解析:A项,“向”通“响”;B项,“盖”通“盍”;D项,“善”通“缮”。答案: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B.虽然,每至于族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解析:A项,“行为”在文中为两个词,“行”意为“动作”,“为”是介词,意为“由于,因为”;今义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项,“虽然”在文中是两个词,“虽”意为“虽然”,“然”是代词,意为“这样”;今义为转折连词。C项,“天

3、理”在文中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指天然的道理或伦理道德。答案:D二、课内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鱣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

4、,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击C.动刀甚微,饡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D.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解析:“盖”通“盍”,何,怎样。答案:A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均为介词,凭、用;A项,介词,替、给/介词,因为;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5、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答案:D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6、)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答案:(1)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2)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3)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三、延伸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子恶死乎?”曰:“然。”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肋而栖;进不敢为前,

7、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孔子问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患,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古

8、国名)人之亡与?林回(假国之逃民)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选自庄子今注今译山木)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公任往吊之吊:慰问。B.自伐者无功伐:夸耀。C.为其布与布:财帛。D.绝学捐书捐:捐献。解析:D项,捐:抛弃。答案:

9、D11.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孔子“全身远祸”的一项是()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辞其交游逃于大泽伐树于宋,削迹于卫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A.B.C.D.解析:说明孔子招致祸害的原因,叙述孔子在宋国和卫国被驱逐。答案:B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个谦虚而又勇于改错的人物形象,和论语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视之。B.太公任认为至人心地纯一,行为平常,不求声名,不显露自己,所以能免受伤害。C.子桑雽认为假国人林回丢掉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逃命,正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应以利害相维系,而应以天性相联结。D.这两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说明无欲无用、因顺自然的处世哲学,说

10、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解析:D项,不能说明庄子思想与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有着共同之处。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2)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解析:参考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太公任说:“我曾说过不死的方法。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为一种鸟,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

11、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从前我听圣德宏博的老子说过: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就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隐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谁能够摈弃功名而还原跟普通人一样!大道广为流传而个人则韬光隐居,道德盛行于世而个人则藏誉匿耀不处

12、其名;纯朴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样;削除形迹捐弃权势,不求取功名。因此不会去要求他人,别人也不会要求自己。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求闻名于世,你为什么偏偏喜好名声呢?”孔子说:“说得实在好啊!”于是辞别朋友故交,离开众多弟子,逃到山泽旷野;穿兽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树和栗树的果实;进入兽群兽不乱群,进入鸟群鸟不乱行。鸟兽都不讨厌他,何况是人呢!孔子问桑雽道:“我两次在鲁国被驱逐,在宋国受到伐树的惊辱,在卫国被人铲除足迹,在商、周之地穷愁潦倒,在陈国和蔡国间受到围困。我遭逢这么多的灾祸,亲朋故交越发疏远了,弟子友人更加离散了,这是为什么呢?”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

13、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孔子说:“我会由衷地听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离去,闲适自得地走了回来,终止了

14、学业、丢弃了书简,弟子没有一个侍学于前,可是他们对老师的敬爱反而更加深厚了。答案:(1)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2)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那些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四、语言运用14.每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中共中央文明办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你

15、参照示例,依据高中课本的相关内容和自己对他们的理解,从上述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评价角度准确、得体,100字左右。示例:庄子九千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那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那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怎能不令我们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选择人物:颁奖词:解析:撰写颁奖词,首先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最主要的令人钦敬的事迹,简要概述,如同画写意画,力求用最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丰满的笔下之物,人物事迹点到为止,人们自然心领神会;其次,要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要体现出人物的闪光心灵、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坚强意志、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颁奖词一般很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同时还要求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