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20554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鸿优化设计】2014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10过小孤山大孤山一、夯基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屏风(pn)宿松县(s)上干云霄(n)B.惠济(j)载其事(zi)楼观亭榭(un)C.渺弥(n)泊湓浦(b)徙倚久之(y)D.溯流(s)烽火矶(j)鸥鹭灭没(m)解析:A项,“干”应读“gn”;B项,“载”应读“zi”,“观”应读“un”;C项,“弥”应读“m”。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秋深潦缩潦:积水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幸:幸而C.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D.尝加营葺葺:修补解析:“信”意为“诚然”。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

2、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江水浑浊,每汲用过夕乃可饮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解析:A项,“造化”文中指天地、自然界;今义指福气、运气。B项,“江山”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今义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C项,“浑浊”古今义相同,都指(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明澈。D项,“江西”文中指长江的西面;今义指江西省。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介词,用,依靠/介词,因为;C项,副词,的确,诚然/形容词,诚实,真实;D项,均为副词,才。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A.倒影水中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解析:D项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答案:D二、课内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

4、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

5、山有栖鹘甚多。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对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杰然特起杰:高大。B.有俊鹘抟水禽抟:持,抓。C.有碑载其事载:记载。D.信造化之尤物也信:相信。解析:D项,信:诚然,确实。答案: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副词,相互。A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代词,它。答案: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等到抛锚停船后,作者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大不一样。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

7、、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C.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有几片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广阔无边的江水,望上去它好像浮在水面上,在作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奇景。D.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但长江从湖口分出的一支称为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水的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解析:B项,应该是“从峭拔秀丽上看,它们不能和小孤山相比”。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8、”也。(2)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答案:(1)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2)(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游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无影无声。三、延伸阅读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天池(明)袁宏道从贺九岭而进,别是一洞天。峭壁削成,车不得方轨,飞楼跨之,舆骑从楼下度。逾岭而西,平畴广野,与青峦紫逻相映发。时方春仲,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弥漫十余里,一望皓白,若残雪在枝。奇石艳卉,间一点缀,青篁翠柏,参差而出,种种夺目,无暇记忆。

9、归来思之,十不得一,独梦境恍惚,余芬犹在枕席间耳。土人以茶为业,隙地皆种茶。室庐不甚大,行旅亦少,鸡犬隐隐,若在云中。因诵苏子瞻“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之偈,宛然如画。四顾参曹,无一人可语者。余因下舆,令两小奚掖而行,问若佳否?皆云:“疲甚,那得佳!”行数里始至山足,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才至山腰,屏山献青,画峦滴翠,两年尘土面目,为之洗尽,低徊片晷,宛尔秦余,马首红尘,恍若隔世事矣。天池在山半,方可数十余丈,其泉玉色,横浸山腹。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鲜芳可爱。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寂照庵在池旁,内有石室三间,柱瓦皆石,刻镂甚精。室后石殿一

10、,殿甚宏敞,内外柱皆石,围三尺许,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时寺僧方有构,庵内行脚挂搭者多,余意欲讽其去,因大书简板曰:“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自是诸僧稍稍散矣。(选自袁宏道集笺校,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舆骑从楼下度度:经过。B.晚梅未尽谢谢:凋谢。C.低徊片晷晷:时间。D.余意欲讽其去讽:讥刺。解析:D项,讽:劝告。答案:D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都是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B项,介词,把,凭借/表目的的连词,用来。C项

11、,介词,被/介词,为了。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通过、经由。答案:A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描写天池景美的一组是()晚梅未尽谢,花片沾衣,香雾霏霏奇石艳卉,间一点缀其泉玉色,横浸山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山巅有石如莲花瓣,翠蕊摇空禅堂僧舍,周绕其侧,亦胜地也A.B.C.D.解析:是去天池的路上所见景色,是苏轼的诗句,间接表现路上所见景色的优美。答案:D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春时节,作者与同僚带着勘察地形的任务坐车马前往天池,他们从贺九岭进去,越过贺九岭再向西好几里,直到山脚下作者才下车登山,天池在半山腰。B.前往天池的路上,作者被一路的美景

12、吸引,徜徉其中,为山水痴迷,回来后,魂牵梦绕乃至于梦境之中犹觉“余芬犹在枕席间耳”。C.文末的联语充满禅趣,上联针对“寺僧方有构”来说的,旨在阐明:无论是怨还是亲,都是因缘所生法,而诸法既是随缘生灭,就如阳焰与空华,没有恒常不变、独立自主的特性。借此讽喻寺僧,应以怨、亲平等的精神,化解相互间的矛盾。D.文末联语下联是针对“庵内行脚挂搭者多”来说的,点出修行之人应如闲云野鹤般,不攀缘执着,去来自在,如此则海阔天空,处处无家处处家,何处不可安身?袁宏道以饱含着禅理的对联为寂照庵的僧众排难解纷。解析:A项,“直到山脚下作者才下车登山”错,文中有“余因下舆行数里始至山足”,可见是下了车子,让两个仆人搀

13、着走了几里到山脚的。答案:A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种种夺目,无暇记忆。归来思之,十不得一。(2)道旁青松,若老龙鳞,长林参天,苍岩蔽日,幽异不可名状。(3)余时以勘地而往,无暇得造峰顶,至今为恨。解析:参考译文:从贺九岭进去,别有一番洞天。峭壁如刀削成,两车不能并行,两旁的山峰如飞楼横跨在头顶,车马从楼下经过。越过贺九岭向西,田野平坦广阔,与青山、紫色溪水的边缘互相辉映。此时正是仲春,晚梅没有完全凋谢,梅花瓣沾在衣服上,香雾袅袅,弥漫十多里,满眼都是白色,好像残雪挂在枝头。奇形怪状的石头、艳丽的野花,间隔点缀其间,青竹翠柏,高低参差不齐,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

14、忆。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只是在梦境中恍惚又见到了那情景,醒来还能闻到花香。当地人以种茶为业,凡有空地都种茶。房子不是很大,来的旅客也很少。隐约有鸡犬之声,好像从云中传来。于是吟诵苏轼的“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禅语,宛然如画。四顾官署同僚,没有一人能交流的。我于是下车,让两个仆役搀着我前行,问他们这里的景色美不美?(他们)都说:“太疲劳了,哪里好?”走了几里才到山脚下,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刚刚到山腰,满山的青翠,美丽的山峦翠色欲滴,两年来(沉积的)满面尘土,被满山的青翠洗尽,流连片刻,好像战乱之后,马首红尘,仿

15、佛隔了一世啊。天池在半山腰,面积大约十几丈。天池的泉水像玉的颜色,平铺浸润于山腹中。山顶有块大石,极像莲花瓣,青翠的花蕊在空中摆动,鲜芳可爱。我当时因为勘察天池地形而来,没有时间爬到山顶,到今天仍然为此深感遗憾。天池旁有一座寂照庵,庵内有三间石屋子,廊柱屋瓦都是石头,雕刻得都很精细。石屋后面有一座石殿,大殿非常宏伟宽敞,内外的柱子也都是石柱,都有三尺多粗,禅堂僧舍,环绕在大殿两侧,也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当时寺僧正在争吵,庵内的行脚僧要投寺寄寓的比较多。我想要劝他们离开,于是在简板上写上:“种阿僧祇善根,亲非亲,怨非怨,阳焰空华,诸法皆如幻。遍阎浮提佛土,去自去,来自来,闲云野鹤,何天不可飞?”从此那些僧人慢慢散去。答案:(1)各种景色夺人眼球,让我没有时间记忆。我回来想一想,记住的美景不到十分之一。(2)路边的青松,树皮好像老龙鳞,高大的树木直入云霄,苍翠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奇异难以形容。(3)我当时因为勘察天池地形而来,没有时间爬到山顶,到今天仍然为此深感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