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219095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第一课时课件(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请听,再说说你听到了什么?,观潮,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潮是怎么样的?(可以用哪些词形容?),观潮 宽阔 笼罩 薄雾 依旧 恢复 灿烂 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沸腾,积累字词,大堤 屹 立 浩 浩荡荡,(d),(y),(ho),读准字音,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在哪里观潮?并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课文的写作顺序:(时间),观潮的时间,观潮地点,观潮人的心情,观潮的场面,潮来前江面的景象,默读写“潮来前”的段落,思考:这一段介绍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急切地等待,人山人

2、海,平静、雾蒙蒙,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潮来时”的段落: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又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的?,声音 样子,远,稍近,再近,更近,声音 样子,隆隆的响声,越来越大,山崩地裂,一条白线,横贯江面,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两丈多高的水墙,默读,画出描写潮水样子和声音的词语。,朗读感悟:,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两个都是什么句?,你感受到了什么?,气势雄伟 声势浩大,用自己的话说说潮来时的声音和样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播放录像,链接视频

3、,再说说你的感受?,奇特 雄伟 壮观,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这里的“静”和潮来前的“静”一样吗?,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说明什么?,潮水大,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总述:,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分述:,其中运用了恰当的比喻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大潮的瞬息变化和雄伟气势。,远:声如闷雷 一条白线,近: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什么叫“奇观”?,雄伟壮观

4、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感悟:,一线潮,链接视频,交叉潮,回头潮,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作者按( )、( )、( )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 )、看到的( ) ,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 ) 。,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通过写作者在观察时所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样子,以及人们的情绪变化,把钱塘江大潮壮观的场面展现在我们眼前,使人发自内心地感叹:钱塘江大潮不愧为-天下奇观。,练习,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lng lng) 薄雾(b bo) 余波(b p) 风号浪吼(ho ho),二

5、、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2)形容隐隐约约。 (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人山人海,若隐若现,风平浪静,特殊结构的词,若隐若现,人山人海 多才多艺 碍手碍脚,漂漂亮亮 破破烂烂 平平安安,浩浩荡荡,四字词,昂首东望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三、比较词语填空。,(1)奔腾 沸腾 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 )起来了。 霎时,潮头( )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 (2)恢复 重复 这个动作,他掌握不好,( )几十次以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 掌声雷动,过了好久,剧场才( )平静。 (3)观赏 欣赏 妈妈站在花坛边,( )着盛开的牡丹。 我们到音乐厅( )音乐,观赏,重复,奔腾,沸腾,恢复,欣赏,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好像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好像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