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16844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论文摘要文明礼貌是良好的道德行为,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文明礼貌是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关键词幼儿教育 德育教育 道德幼儿阶段是每一个人人生的起跑线,是人生这幅画的第一笔。幼儿处于对外界事物懵懂的状态,各种观念能力开始发育,心智受外界影响极大,是塑造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刻。而当今的幼儿园教育更侧重于知识技能教育,忽

2、略道德教育。其中道德的教育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这不仅仅影响到幼儿的个人成长,也影响的未来社会的整个发展能力。正确的道德观念应该在每个人的幼儿阶段就建立起来,让其植根于幼儿的思维方式,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根一定深深扎于地下,那么面对自然的外界力量,就可以顽强抵抗。对于幼儿,如果正确的道德观念深入精神,那么在其以后的成长路上已有的道德观念将难于被击倒。如果这些正面的道德力量可以积聚起来,将可以改善整个不稳定社会的面貌。然而我知道,这将任重而道远。幼儿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的多个部门重视起来,政府、家庭、教育机构等应该携手合作,将道德教育切入到幼儿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的教育中。一、加强幼儿德育教育的

3、意义1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涤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学前教育全过程,使国民从幼儿阶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德育评价属于教育的职能,具有教育的社会属性。按照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和社会规范,朝着什么样的社会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展评价工作,都直接影响着学前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这是评价工作的根本问题。建立学前教育德育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体现这种方向性,所设立的评价指标必须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4、领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符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符合幼儿思想意识形态的特殊性。2实现幼儿教育的价值学前教育德育是一种社会价值判断的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政府对学前教育实施综合影响的重要途径。德育评价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给学前儿童以不同程度的教育。但是,这种评价性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活动,其教育效果主要取决于评价者是否明确评价的意图,所选择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以及实施的评价方案是否体现了教育目的。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

5、信为重点,加强幼儿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幼儿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只有坚持教育性原则,从教育立场出发,才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增强整个幼儿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3完善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德育教育科学地按照指标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目标。指标与目标必须一致。目标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只有将目标分解成一系列指标,才能实施评价工作。要认真研究社会道德、新时期的道德规范体系,使幼儿德育工作有统一的准绳。要改革幼儿德育的内容,克服脱离社会实际、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况,重视幼儿德育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一致。在德育内容上,应处理好道德内

6、容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关系。一切远离生活的内容让人感到虚无飘渺,没有感召力,难以达成共识,产生共鸣。但完全迎合现实、追随现实的内容既过于庸俗,无法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又过于呆板,无法使人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生活。因此,我们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注意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使之既能引起幼儿对美好理想世界的追求,又能让幼儿学会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道德问题,要根据幼儿思想品德和行为发展规律,做到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多强调基本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的形成。二、加强幼教德育工作的方法1.要有强烈的渗透教育的方法。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就该树立这样的观念: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以及各个环节都渗透着德育的因素。幼

7、儿园中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老师有了德育的意识,就会不但注重对幼儿构图技能技巧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幼儿与其他小朋友团结协作的品德和良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习惯,绘画的水平也就难以提高。2要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教育。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怎样才能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去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应当结合每个活动的特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的,琐碎的。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我们班上有几位小朋友用餐时经常鞭笞变掉饭菜。

8、我利用食堂需要帮忙摘菜的机会,组织全班幼儿去摘豆角。小朋友们很投入,可是时间一久,他们就没有耐心了,有的小朋友喊脚酸,有的喊脚痛。通过这次劳动,让幼儿认识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3.要重视教育环境的渗透作用。利用环境来教育儿童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项革命。这里的“环境”有两方面:一是指物质环境。二是指精神环境。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在活动时中创设了一个以爱祖国,爱家乡,为内容的活动角,并随着活动的变化,更换不同的内容,是幼儿一进活动室就感受到了五爱教育的气息。我们的环境不能作为一个摆设而是应该与教育教学的内容息息相关。另外,

9、我们除了为诱饵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我们的肩上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栋梁之才的责任,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眼角”,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幼儿影响最大。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如有一次,我在上厕所时不小心踩到一位小朋友的脚,我连忙扶起那位小朋友,赶紧跟他赔礼道歉,或许,这种无声的行动要比你在课堂上讲十次、二十次要凑笑得多。4.家庭和幼儿园同步做好德育工作。3-6 岁的幼儿,其道德意识正处于一种朦胧阶段,家长是幼儿第一人教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应此,我们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要求家长配合做到同步教育。如我班

10、有一位小朋友,把小朋友用的橡皮拿回家去了,老师找她谈话时,她也勇敢的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明天回园时,把橡皮带回。可当我们把这件事向她妈妈反映时,她妈妈生气的指责老师说,我相信我的女儿,她从来不偷东西的。后来通过我们促膝相谈,消除了她的误会,她也愿意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女儿改正缺点。幼儿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难度,所以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对幼儿充满爱心,用爱的纽带联结师生关系、同伴之间和谐的环境气氛,使幼儿情感得到和谐完美的发展,同更多幼儿园演讲文稿编辑:帮帮宝网时,我们要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探索幼儿德育渗透规律,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三、应注意的问题1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学前教育德育工作的

11、一个根本任务,是要使道德在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特别是在调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中发挥特殊的作用,使学前教育机构正确处理享受个人正当权利与承担和履行社会义务的关系。学前教育走依托市场发展的路子,也对教育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市场规律和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行政管理,要在把住学前教育市场准人关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评估为手段和导向、以家长为主体的社会化临督机制。评估以年度为单位,定期进行,广泛吸收专家、家长、社区的参与。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各类幼儿园内部管理的改进和保教质量的提升。所谓建立社会化监督机制,旨在强调家长和社会既是学前教育服务的使用者,也是临督者。家长和社会以自己的自主选择行为

12、来参与对幼儿园乃至整个学前教育的管理。因此,每一所幼儿园淮好谁坏,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而应是社会亦即家长自主选择的结果;同时,这也意味着,办好每一所幼儿园也是社会乃至家长的责任。2评价方法上讲求创新性学前教育德育评价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手段收集和分析思想信息。学前教育群体是一个具有特殊内涵的群体,他们受教育多,知识面广,接触当今科学技术前沿,对德育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手段的技术化程度都有着极高的感知度,对德育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也高。同时,由于我国学前教育的分散性,其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加之个体在经历、素质、性格、思想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对德育评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

13、根据学前教育的各种思想和情况变化,实现德育评价方法的创新,对于提高评价质量,发挥评价结果对学前教育的教育引导作用,具有重要作用。3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结合将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是克服道德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现象,克服道德教育、道德导向与社会经济政策导向“两张皮”现象的一个有效途径。道德依靠个人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舆论发挥效用的机理,决定了道德教育在培育社会成员的道德良心、形成社会的道德舆论和道德风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全社会的道德教育,不仅各级、各类幼儿园要强化道德教育,而且机关、企业、社区乃至公共舆论也要强化道德教育。有效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整

14、合作用,来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是学校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的重要功能。4树立科学德育评价理念要改变过去的线性德育评价观念,增强德育评价的客观性和包容性。做到视点要高、视线要远、视觉要宽。一是确立听老师话、遵守纪律的幼儿不一定是好幼儿的思想;二是确立有特长优势,个性能力强、不够听话甚至与规章制度有抵触的幼儿不一定是“坏”幼儿的观念;三是确立对有个性偏差造成的、缺乏对道德规范的理性自觉的幼儿,不能升级为品德后进幼儿的原则。德育工作者要多一些科学客观的分析,多一份关爱理解与激励。在评价方式上要采取动态的、过程的、多层次的、多元激励的德育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采取动态的、过程的评价方式,

15、给幼儿一个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一切的德育评价方式,采取多元的、多层次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对象的广泛参与,采取自我评价、家长和幼师互评、师生互评的开放式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量化为主的技术性评价于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方式,考虑幼儿主体素质和道德水平的差异,制定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关注幼儿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囊括多方位的评价内容,构建立体式德育评价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急速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给幼儿德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从德育目标上看,如何把基本道德规范分学段具体化为教师可操作、幼儿可接受的具体内

16、容;从德育内容上看,如何拓展德育内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从德育途径上看,如何把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统一起来,互相协作,共同关心、促进和保护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德育方法上看,如何改进德育方法,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德育管理上看,如何加强德育管理网络建设,真正落实岗位育人的思想;从德育评价上看,如何建立健全幼儿园、班级、幼儿三级评价体系和德育评价体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因此,幼儿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四、结语 德育是多年来无数幼儿教育者不断研究和实践的话题。德育教育关乎孩子的一生,一个人的成长与童年时受到的德育教育息息相关。因此,德育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尤为关键。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儿童正确行为的养成和正确道德感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相反,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道德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