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215952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1.生物以细胞为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如果要进行生命活动,前提条件是保证细胞的完整性。病毒无细胞结构,但也要在细胞内才能表现出生命活性。2.C、H、O、N在生物体内含量达96.3%,其中C是生物体核心元素,O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3.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4.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哺乳动物血液中Ca2+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名称 元素 基本结构单元 糖类 C、H、O 单糖(葡萄糖、果糖等) 脂质 C、H、O

2、 无 蛋白质 C、H、O、N、(S) 氨基酸 核酸 C、H、O、N、P 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 5.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 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 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 c.直接能源物质:A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7.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 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8.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9.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

3、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R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肽键,见下图:11.氨基:-NH2; 羧基:-COOH;肽键:-CO-NH-12.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13.假设有m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条链,则: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至少有n个氨基,n个羧基游离;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氨基酸数目 名称 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2 二肽 1 1 3 三肽 2 2 n N肽 n-1 n-1 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和

4、脱氧核糖核酸(DNA)。单体为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NA的单体)以及核糖核苷酸(RNA的单体)。1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有机物,注意试剂名称及现象有机物 试剂 条件 材料 现象 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本尼迪特 热水浴 梨、苹果 红黄色沉淀 脂肪 苏丹/苏丹 不加热 花生 橘黄/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 不加热 豆浆、牛奶 紫色 第二章:细胞概述1.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2.生物体的增大,不是由于细胞体积的增大,而是由于细胞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为什么那么小的原因在于:a.细胞核能够控制的范围有限;b. 细胞体积越小,则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5、就相对较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3.根据细胞核有无核膜包被,可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原核细胞主要是细菌,如蓝细菌(蓝藻)、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霉菌、食用菌、酵母菌)等。4.质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在功能上具有选择透性。5.质膜最基本的结构是脂双层,也称为单位膜,主要是磷脂分子。质膜中还有膜蛋白,也具有流动性。细胞识别、免疫等功能主要由糖蛋白完成。6.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物质可以随意进出细胞壁。7.叶绿体:双层膜,含少量DNA。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如洋葱根细胞中一般没有叶绿体。8线粒体:需氧

6、呼吸主要场所;含少量DNA。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9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来源于核仁。10中心体:无膜,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11液泡:单层膜。含有色素,使植物的花和果实有颜色。液泡中的细胞液含有无机盐类、糖类、氨基酸等,果汁主要就是液泡中的细胞液。12内质网:单层膜,分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核膜相连,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13高尔基体:单层膜,与细胞分泌物有关,也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14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有关的结构有: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内质网是运输通道,其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

7、体末端形成囊泡,将蛋白质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膜;细胞膜与高尔基体形成的小囊泡融合(体现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将蛋白质通过胞吐方式排到细胞外;以上过程都需要能量,由线粒体提供。15.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特有细胞器是中心体,但少数低等植物也会有中心体。如果一种生物同时有叶绿体、液泡、中心体等结构,则为低等植物细胞。16.掌握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分辨细胞器并了解各细胞器的功能1.细胞膜 2.细胞溶胶 3.高尔基体 4.核基质 5.染色质 6.核仁 7.核膜 8.光面内质网9.线粒体 10.核孔11.粗面内质网12.核糖体 13.中心体 1.细胞膜 2.细胞壁 3.细胞溶胶 4

8、.叶绿体 5.高尔基体 6.核仁 7.核基质 8.核膜 9.染色质 10.核孔 11.线粒体 12.光面内质网 13.核糖体 14.液泡 15.粗面内质网 1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也是双层膜的结构。哺乳动物红细胞和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18.细胞膜上有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RNA进出细胞核的通道。19.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在分裂期染色质会缩短变粗为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20.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只有拟核,且只有一个细胞器(核糖体)。具有细胞壁,但化学成分与植物细胞壁不同,主要是糖类和蛋白质。原核细胞虽然

9、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但质膜上有多种酶,能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无膜 核糖体、中心体 单层膜 高尔基体、内质网、液泡、溶酶体等 双层膜 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21.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 无膜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1.ATP(腺苷三磷酸)由一个腺苷(包括核糖和腺嘌呤)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元素组成是C、H、O、N、P。它是能量的直接来源。萤火虫发光所需能量由 ATP 直接提供。注意有“直接”两字就肯定是ATP直接提供能量。2.ATP结构式为APPP,表示稳定的化学键,表示不稳定的高能磷酸键。ATP水解形成AD

10、P(腺苷二磷酸),释放一个磷酸基团,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APPP 酶 APP+Pi+能量ATP在细胞中易于再生,APP+Pi+能量 酶 APPP 3.渗透、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等,不需要能量4.易化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质,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5.主动转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协助,如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需要能量。6.胞吞、胞吐:如蛋白质等大分子进出细胞,变形虫的摄食等,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7.因为主动转运需要能量的参与,也就是需要线粒体来提供能量,所以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因素都会影响主动运输的进行。8.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因渗透失水导致质膜

11、连同以内的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重新放入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此过程中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减弱。 如右图为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9.从酶的化学成分看,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作用学说为锁和钥匙理论,酶可以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10.酶具有高效性,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唾液原液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这就表明了酶的高效性。11.酶有专一性。酶是根据它能催化水解的物质而命名来的,比如麦芽糖酶就能水解麦芽糖,能水解唾液淀粉酶的酶就叫做蛋白酶。1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表现为怕热不怕冷。一定范围内,酶活性会随温度升

12、高而升高,达到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活性逐渐下降,最后酶会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活。 从0上升到37,唾液淀粉酶活性逐渐增强。但如果温度从100降低到37,酶的活性是不变的,因为酶在100时已经失去了活性,即使温度降低也不能让它复原了。13.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表现为怕酸又怕碱。不同酶有不同的最适pH值,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是2,胰蛋白酶的最适pH值是8。唾液淀粉酶进入胃后就会失去催化能力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在胃里面的强酸环境下会失活并被胃蛋白酶水解。14.一般洗衣粉中会有蛋白酶用来去除奶渍、血渍等。使用加酶洗衣粉需用温水,使酶可以在最适宜的温度来发挥作用。加酶洗衣粉不可以用来洗真丝、纯毛的衣服。1

13、5.细胞呼吸可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6.需氧呼吸总反应式: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地点(细胞溶胶),C6H12O6 2丙酮酸+H+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地点(线粒体基质),丙酮酸+H2O CO2+H+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地点(线粒体内膜),H+O2 H2O+大量能量 注意需氧呼吸各个阶段的产物以及各个阶段产生能量的多少。需氧呼吸形成的水中,氧来自于氧气。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但第三阶段产生的量最多。17.厌氧呼吸分为乳酸发酵和乙醇发酵。如人体肌肉细胞在缺氧情况下可

14、进行乳酸发酵,乳酸菌也可产生乳酸。酵母菌可进行乙醇发酵,水稻如果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也会发生烂芽,原因是水稻根细胞酒精中毒。18.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相同,发生糖酵解反应:地点(细胞溶胶)。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乳酸。总反应如下 酒精发酵:C6H12O6 酶 2C2H5OH+2CO2+少量能量 乳酸发酵:C6H12O6 酶 2C3H6O3+少量能量19.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最大区别在于:需氧呼吸中有机物被彻底分解,释放较多能量。厌氧呼吸中有机物没有被彻底分解,部分能量储存于乳酸和酒精中。20.酵母菌是兼性生物,即可进行需氧呼吸也可进行厌氧呼吸。如图:从B到A随O2浓度降低,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越旺盛。从B到C随O2浓度升高,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越旺盛。B点表示此时O2浓度同时抑制酵母菌的乙醇发酵和需氧呼吸。要储存农产品,最好将氧气浓度调节至B点。21. 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需氧呼吸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需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稻田定期排水:抑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22.叶绿体中色素分两类(一)叶绿素(含元素Mg),主要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