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15870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大纲一总则n 概念(广义、狭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原则、国家政策文件 n 系统(交通工具)、层级关系、城市规模与系统选择 n 各层次规划中关于公交规划的内容要求 n 相关概念与指标(公交都市、枢纽城市、公交发展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 1.1 公共交通概念:1.1.1 公共交通,英文:Public Transportation ,一般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而言,公共交通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的公共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但无论哪种解释,公共交通都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供公众使用的经济方便的

2、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总称,包括定时定线行驶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中运量和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以及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轮渡、轨道缆车、索道缆车等交通工具及其配套设施。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支柱,它应为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安全、迅速、准点、方便、舒适的服务,最大限度地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1.1.2 城市公共交通特征:l 城市公共交通为公众提供大众化的、共享的出行方式,这是城市公共交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目的。城市公共交通必须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客运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促使尽可能多的居民选择这种共享的大众化的出行方式,并为其提供

3、良好的服务,以便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交通资源。l 城市公共交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复杂系统。城市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工作岗位的数量和分布、城市用地性质和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速度都对城市公共交通产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l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社会化、半福利性的经济属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化、半福利性的公共客运交通方式来调控、替代非社会化的个体客运方式和企事业单位自备通勤车辆的盲目发展和自发性膨胀,从而在车辆购置、交通资源利用、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l 城市公共交通大多采用定点定线运营方式。公共交通方式除出租车外,大多定线、定点运营,对于

4、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更便利,有利于提高交通安全性。同时,利用先进技术跟新设备,提高公交的准点率,将更有利于乘客掌握出行时间。1.1.3 目前我国的公共交通面临的一些问题:l 公共交通的主体地位尚未确立。全国大部分中心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30%,中小城市平均约10%,与国外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l 公共交通吸引力不强。准点率较低,换乘不方便,“等车时间长、行车速度慢、乘车环境差”等问题仍较为突出。l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等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不少地区用地指标长期得不到落实,站点覆盖率不高,全国主要中心城市公交车辆进场率不足60%。l 行业发展政策不完善。公交发展缺乏稳定的资

5、金来源,补贴补偿“一事一议”现象较为普遍。1.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是鼓励低能耗、大运量的交通模式。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个体交通为辅的城市出行模式,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是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的战略措施,是控制交通总量、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不同城市规模,不同城市特点,需制定不同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及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道路交通紧张状况日趋严重,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资金和土地空间资源的制约,目前道路的增长仍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交通需求的增长,并

6、且这种局面在相当长时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提高现有交通资源的利用率是缓解交通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由于公共交通对交通资源的高效利用,使得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行公共交通优先成为缓解道路交通紧张状况的必然选择。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一个必然要求,是与环境保护紧密相连的,是解决城市用地的很好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城市发展过程当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唯一选择,同时又是中国在发展过程当中的客观要求。其主要意义如下:l 公交优先有利于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不可能通过扩大城市规模和降低城市密度来满足私人轿车的发展。因此,要重建公共交通系统

7、,走紧凑化的城市发展道路。l 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公交优先是对公交乘客的优先,说到底是“百姓优先”和“效率优先”,而非简单地对车辆优先,符合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公正性,确保让最多的人得到平等的交通权。l 体现了社会的经济合理性。与小汽车相比,公共电车运量大。占道少、效率高、节省能源、对环境污染小。私人交通方式占据的道路空间、排污的污染物,都数倍于公交方式,而且还给公交乘客造成时间上的延误,这些都会增加公众的边际成本,给利用公交出行的多数人造成经济损失。l 公交优先节省道路资源。公共汽车所占土地资源相对比较少,随着城市化进程

8、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会加速增长,交通用地将会逐步增加,在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状况下,使用道路利用率高的交通方式适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l 公交优先更节省能源。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高度依赖的产业,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也不同。公共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相对于小汽车较小,因此公共交通比小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发展更有优势。l 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在我国人均用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约式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引导城市土地开发,能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1.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原则: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根本目的是吸引尽可能多的居民选择这种共享的大众化出行方式,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

9、,调控私人或单位客运交通的自发性膨胀,以便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城市交通资源,节省能源,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赢得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目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l 方便群众。把改善城市公共交通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推动网络化建设,增强供给能力,优化换乘条件,提高服务品质,确保群众出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便捷高效。l 综合衔接。突出公共交通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l 绿色发展。按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10、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技术、新能源、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倡导绿色出行。l 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发展条件和交通需求等特点,科学确定公共交通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导方式,选择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建立适宜的运行管理机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同时,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布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l 尽可能高的人口覆盖率l 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功能等级结构合理化与平均换乘次数最小化l 通勤出行者优先的原则l 经济-社会效益并重与经济补偿的原则 1.4 国家政策文件:l 1985年“中国技术政策”蓝皮书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技术政策

11、l 1985年国务院批转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改革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报告(国发198559号),强调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l 198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把公共交通定性为城市公用事业l 1993年建设部发布全民所有制公共交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l 1994年建设部印发关于城市公共汽电车实行专营权的意见l 2000年公安部、建设部根据国办发(200018号文),在全国实施“畅通工程”l 2002年建设部印发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场的意见,实行公交特许经营权l 2003年建设部、公安部开展创建“绿色交通示范城市”活动l 2004年建设部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汇

12、报l 2005年国务院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确立了相应的政策措施l “十五”期间(2001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l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场站,有条件的大城市和城市群地区要把轨道交通作为优先领域,超前规划,适时建设”l 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审议通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l 2012年国务院提出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文)2.1 公共交通系统(

13、交通工具) 2.1.1 公共交通工具概念:主要是指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Mass transit),泛指所有收费提供交通服务的运输方式,也有极少数免费服务。公共交通系统由道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在一些场合中,公共交通同义于公共运输。通常,公共运输包括人员与货物运输两个方面,而公共交通则只是指人员运输方面。狭义的公共交通包括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2.1.2 公共交通工具分类:现阶段常见的公共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轻轨交通、地下铁道、出租汽车、摩托

14、车,民用航空飞行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具体分类:1 轨道交通(铁路运输): l 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下交通和地上轻轨。l 区域铁路:亦称通勤铁路。l 轻便铁路:亦称轻轨或轻铁。l 缆索铁路:亦称缆车,包括登山的缆车(Funicular)及以缆索拉动的市区电车(Street Car)。l 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指营运速率超过每小时200公里的铁路运输系统l 齿轨铁路:是一种登山铁路。一般铁路可以攀爬的斜坡坡度约为4%至6%,间中亦可越过短的9%路段l 单轨铁路:单轨铁路,简称单轨,是铁路的一种,特点是使用的轨道只有一条,而非传统铁路的两条平衡路轨。l 磁悬浮铁路: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靠磁悬浮力(即磁的吸力

15、和排斥力)来推动的列车。l 有轨电车:有轨电车亦称路面电车或简称电车,属轻铁/轻轨的一种。具有运载能力大、客运成本低的优点,其设备与无轨电车相同。但它还有轨道和专设的停靠站台。近年来,通过技术改进,出现了新型有轨电车,也称为轻轨交通。经过车辆更新,并对线路实行隔离,在市中心繁忙地段进入地下,使客运量增大,乘坐舒适、运行经济。l 动车:一般指承载运营载荷并自带动力的轨道车辆;但在近现代的动力集中动车组中,动车更接近传统列车中的机车的角色,这类动车一般不承载运营载荷。在中国,时速高达200或以上,并使用CRH和谐号列车称为“动车组”。l 索道:索道又称吊车、缆车、流笼(缆车又可以指缆索铁路),是交通工具的一种,通常在崎岖的山坡上运载乘客或货物上下山。2 道路运输:l 公共汽车:亦音译作巴士。公共汽车时使用最广泛的公共交通工具,它机动灵活,只要有相宜的道路,就可以通行,公共汽车组织运行所需附属设施的投资较其他现代化交通工具少。l 无轨电车:无轨电车是以直流电为动力,除了用公共汽车的设备外,还要有架空的触线网、整流站等设备,初期投资较大,且行驶时因受架空触线的限制,机动性不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行驶时能偏移两侧各4.5m左右,可以靠人行道边停站,可以超越其他车辆。无轨电车特点是噪声低、不排废气、启动加速度快、变速方便。l 快速公交系统(BRT):它是利用现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