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15188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比较阅读及答案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一)1. (3)有的人(4)这或此2.B 3. (2)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4. 赋繁役重,官吏贪求。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二】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3例如:红楼梦曹雪芹4.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

2、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陋室铭比较阅读【附答案】:(一)1.(1)出名、著名(2)是身体劳累(3)经营、谋求(4)更2.(2)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 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4.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二】1桌子我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

3、有声。对比。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周敦颐爱莲说李绅寒松赋比较阅读答案9.答案: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亲近而不庄重。使(雪)停止。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

4、掩映成趣;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初中核舟记周辉刻木巧匠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8.(1)极像(2)神色平静(3)都具备,都具有(4)相对饮酒(5)机关。(共4分,每个1分,得满4分为止)19.(1)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2)一个(这样的)船必

5、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文中有个别字词写错可忽略不计)20.(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2分,每小点0.5分)(2)(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大道之行也桃花源记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8(1)通“举”,推举,选举; (2)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6、; (3)顺着,沿着; (4)离开。19(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2)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20(1)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 (2)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3)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三峡游大理日记比较阅读答案9.(1)遮藏(2)宣布,传达(3)环绕10.B11.(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

7、,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2)(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12.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13.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或全句。乙溪破其中出。游大理日记【原文】 十二日 觉宗具骑挈餐,候何君同为清碧溪游。出寺即南向行,三里,过小纸房,又南过大纸房。其东即郡城之西门,其西山下即演武场。又南一里半,过石马泉。泉一方在坡坳间,水从此溢出,冯元成谓其清冽不减慧山。甃为方池,其上有废址,皆其遗也。志云:“泉中落日照见有石马,故名。”又南半里,为一塔寺,前有诸葛祠并书院。又南过中和、玉局二峰。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

8、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峡中西望,重峰罨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溪北蹑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从此以内,溪嵌于下,崖夹于上,俱逼仄深窅。路缘崖端,挨北峰西入,一里余,马不可行,乃令从者守马溪侧,顾仆亦止焉。【注释】清碧溪:在下关西北13公里。为点苍山18溪中风光最美的一溪,有上、中、下三潭。一塔寺:大明一统志大理府寺观:“弘圣寺,在点苍山十峰麓,中有塔高二十丈,又名一塔寺。”此塔今存。罨映:彼此掩覆而衬托,罨通“掩”。深窅(yo):

9、幽深;深邃。【译文】 十二日 觉宗备好马匹带上午饭,等候何君一同去游清碧溪。出寺后马上向南行,走了三里,走过小纸房,又往南经过大纸房。村东就是府城的西门,村西的山下就是演武场。又向南一里半,经过石马泉。一池泉水在坡坳之间,水从此处溢出去,冯元成认为泉水的清冽不比慧山的泉水差。砌成方池,池上有废弃的基址,都是冯元成的遗迹。志书说:“落日下泉水中照见有石马,所以这样起名。”又往南半里,是一塔寺,寺前有诸葛祠和书院。又向南经过中和、玉局两座山峰。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

10、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削,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从此处以内,溪流深嵌在下方,山崖夹立于头顶上,全都狭窄倾斜,幽深杳渺。路沿着山崖顶端,紧靠着北面的山峰向西进去,一里多路,马不能再走,只得命令随行的人在溪边守马,顾仆也停在这里。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答案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 消散 B. 奔跑

11、C. 参与,这里指欣赏 D. 通“返”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2)(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 14、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均与顾章书比较阅读【答案】 10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 评分:共2分。11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 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

12、,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12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 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13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 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即可。记承天寺夜游方山子传对比阅读答案9

13、.(1)遂:于是,就(2)相与:一同,共同 (3)故:缘故,原因10.B11.(1) (我)脱了衣服想要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高兴地动身出门。(2)这是我的老朋友陈季常(或陈慥),为什么在这里?12.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13.苏轼:被贬官;方山子:“不遇”苏轼:寻友、赏景:方山子:隐居记承天寺夜游王者何贵比较阅读答案9. 2分。B10.2分,每题1分。(1)庭院(院子)(2)灭亡11.4分,每题2分,意思对即可。(1)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2)齐桓公问管仲说:“君王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12.3分,答出“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

14、” 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2分。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或:作者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1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月夜赏月的欣喜,与朋友散步的悠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任意写其中一方面1分,最多得2分)。133分,列举人名正确1分,说出正确观点2分。示例一:唐太宗(1分),他的观点:“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2分)示例二:鲁庄公,观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示例三:毛泽东,观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动力”(“兵民是胜利之本。”)示例四:林

15、肯,观点:“一个人在前面走得太快而使全国跟不上,是没有好处的。”记承天寺夜游西湖游记对比阅读答案参考答案:1月夜之景2记承天寺夜游月光的澄澈透明,西湖游记“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月光的趣味3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是单纯用直接描写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答案【答案】7.D8.A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郦道元三峡张岱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2.(1)这里指飞奔的马(只解释为“飞奔的马”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