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梳理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15149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批评梳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批评梳理资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社会-历史批评1定义:社会历史批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侧重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2文学观:a文学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学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再现;b文学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c文学有盛有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其根源在于社会历史本身;d注重文学作品的内容特别是其社会历史内容,并不排斥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3评判尺度:真实性、倾向性和社会效果真实性:文学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它是作者的真实情感、读者的真实感受与艺术形象的真实的统一。

2、它考察各个方面如时代背景、人物性格乃至作品的细节的真实性的问题等等。社会历史批评要求文学通过创造具有审美意义的文学形象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从而维护和破坏某种意识形态。4基本操作:a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的阐释;b联系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说明其艺术形式;c考察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与作家的关系。5评价:a阐释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b试图到所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社会历史内容产生许多弊端;c相对忽略了对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包括文学本身的继承和发展;赋予作品太多的社会功用,从而使文学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它必须担负起训导读者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读者自主

3、性、创造性未得到应有的尊重。6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论证:a文学与社会:韦勒克-“文学无论如何都脱离不了下面萨那方面的问题:作家的社会学、作品本身的社会内容以及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等。”b评论对象和评论者:特别适合分析和评论现实主义的作品的思想深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的批评家易于选择和接受,希望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宣泄他对社会的关切和焦虑,抒发他对真诚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2道德批评1“道德”定义: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自我意识(良心)维持人与人、人与社会正常关系的规范体系。2文学观:主张将文学与人生结合起来,坚持用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现象,主要采用道德的尺度评价文学作品。3文学与道德:a文学要真切的

4、描写人及人的社会生活就须要反映人们的道德情况;b文学作品是作家写的,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内容也就体现着作家的倾向;c文学作品供人阅读,潜移默化,容易形成读者的自我意识。4道德批评的基本特征:a强调文学的道德作用;b注重文学作品道德内容的阐释和评价:对人物形象的褒贬、对作品主题的价值判断;c考察作家道德与创作的关系:道德批评认为,作家道德与具有道德内容的作品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往往体现出作者的道德情操甚至高尚的道德人格。西方主要强调作家应有公正的创作道德,如实的描写,给人以正确的领导。中国文学往往赞颂品德高尚的作家,非议品德不那么高尚的作家。5评价:a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通过道德批评的

5、阐释可成为一种明确的社会舆论,影响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培养人性;b道德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文学作品应有比道德内容更丰富更广阔的内容;道德批评对文学的形式忽视。3印象批评1定义;印象批评是一种依据审美直觉,专注文学作品的审美特性、表现批评家的主观印象和瞬间感受的批评方法。2中国古代的印象主义批评方法的特点:a批评指向:追求作品整体韵味的探询b思维方式:强调“涵咏默会”,整体直观c表达方式:形象说诗,好讲笼统的感觉,好作空灵的比喻,缺少严格逻辑推论和细致分析3西方印象批评a渊源:印象主义文艺思潮:包括印象主义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法国十九世纪中期印象主义绘画(前期:莫奈日出印象后期:塞尚)

6、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尼采:意志是存在的最高法则,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人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叔本华:“世界是我的表象”,“直观是一切证据局的最高源泉”审美直觉理论:柏格森:通过直觉进入自由的本体世界b确立:萌芽:18世纪末19世纪代表人物:(英)兰姆赫兹利特(法)勒美伯尔圣伯夫19世纪末确立:代表人物:(法)阿纳托尔法朗士(英)佩特王尔德(美)爱伦坡门肯4基本特征:a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性b主体生命投入的情感体验性c批评文本的美文化特征5评价:优点:a强调批评的主体意识,主张批评中的自由心态,追求批评的独立价值和独立品格b突出批评家的直觉和个人感受,而直觉的介入将使批评见解获得生动性、尖锐性c对审

7、美特性的注重和追求将促使文学批评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本质特征,给予美的享受流弊:a排斥理性因素,很难深入作品内部、对大部头作品做全面分析b过分强调印象,产生否定文学作品客观性的倾向4心理学批评1定义:是一种汲取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与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和包含的心理现象已经读者的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2研究对象:作家创作的心理活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读者的心理活动3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a无意识与性本能-与“理性的成见”和“道德的或美育的成见”相冲突的两个命题无意识:弗洛伊德所说的无意识指隐藏于我们内心的被压

8、抑或遗忘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我们心理活动中的欲望、野心、恐惧、情欲和非理性的东西。表现方式:口误、笑话、动作倒错。作用:对研究人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b人格结构理论c梦的解析4弗洛伊德与精神批评a作家与白日梦b俄底浦斯情结c分享说5精神分析批评的运作:a探讨作家的创作心理精神分析首先将目光投向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对影响作家创作的无意识心理作了细微的阐发。注重对作家各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包括自传、私人信件、讲稿及其它文稿,特别是作家童年生活的记载。作家内心深处的冲突尤其是童年生活中性爱冲动的幻想和挫折构成了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在了解作家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的基础上,精神分

9、析要求反观作家的作品,以揭示这些文本中暗藏的意义或深层的内容。作品是作家受到压抑而创作的产物,它记录了作家的隐秘和痛苦。b分析人物的心理结构人物的性心理和人格结构关系c阐释作品的潜在意义d探究艺术创作中的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指一种种族原始时期产生而遗留下来的普遍精神。每个作家都具有两重性:私生活的人和一个集体的人。e关注读者的阅读反映读者与文本的关系是一种本我幻想和自我防御的关系。关注读者在阅读中的幻想和快感。霍兰德:文学反映动力学6评价:a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引入人类的深层心理,使人们注意到作家的无意识心态,作品里所体现或暗示的各种心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开拓了文学批评的领域。b对20世

10、纪文学批评的影响和渗透c局限:对文学活动中性的搜寻和解释,“对于美简直是最最没有发言权的”,对文学的审美作用缺乏认识,长于分析短于判断。5文化学批评1定义: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考察文学现象、综合研究文学的文化性质的批评方法,是在文化人类学的启发和推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关注的是文学文化意义。2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原始文化(1871)克罗伯和科拉克洪对“文化”的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意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

11、。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播(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3文化的特点:以符号为基础;社会群体共有;继承性和变异性。4文化学批评的基本特征:注重文学的整体联系;展开文学的文化比较5具体运用:a探寻文学现象中特定民族的文化心理: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应加强对传统文化心理的分析,分辨出积极或消极的因素,以推动文学乃至民族的革新。b揭示文学现象中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精神特征和自然景观上。文化学批评将着眼于分析文学现象中的地域风俗及其所展示的文化意蕴。c发掘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和仪式。文学中的某些因素可视为人类经验的重复出现的符号,含有神话和仪式的因素。文化学批评要

12、求评论者要有一种穿透力,把目光投向民族的童年,去发掘作品中隐含的神话、原型和仪式。d剖析文学作品中文化冲突和变迁。揭示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乃至各种文化的接触、冲突和变迁。6文化人类学a定义: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及其观念形态形成、发展和变迁的一门综合性学科。b研究方法、特点:整体性、相对性、比较方法c对文化学批评的影响: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和整体意识;新的理论装备,研究方法的更新,新的术语:神话、图腾、仪式、原型、自然崇拜、文化模式;文化人类学对神话、民间故事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学批评。6文体学批评1“文体学”定义:研究各种文体中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一门学科

13、。广义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内的各种语体和文体的语言表达,狭义则集中研究文学文体的语言。2文体学批评的定义:是一种运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性质入手,对其作审美把握的批评理论和实践活动。现代文体学是在现代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3基本特征:a突出文学的语言性质,系统的采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把握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效果。文学语言本身就具有审美情趣,文体学批评须关注语言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果,在字、词、句辨析的基础上揭示出文学语言包孕的情感和意义,如“清辉玉臂寒”。b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文体学所规定的批评程式和具体操作手法为文体学批评的客观性和科学

14、性奠定了基础。现代科技的发展是文体学批评的实证性大大加强。4文学语言常规研究a语音语音是文体构成的表层要素,也是语言的基础,主要由音韵、节奏结合而成。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格、律、声、色”是文体学批评的第一步,然后才能把握“神、理、气、味”。汉语言中的同声重复、双声、叠韵、双关、拟声等语音效果是文学作品常用的手段,“调”即四声也是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色。平仄是构成汉语言尤其是诗歌声律美的基本条件。要使声音与情感、意义达到某种和谐,甚至从声音本身见出意义是对音韵的更高要求。“语音一定要显得是语义的回声”(蒲伯)。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节奏指作品中声音有规律的停顿,由语言的长短、快慢、高低、轻

15、重等因素构成的,是声音的“关系因素的差别”。作者的情绪、气势和神韵都需要借助节奏的处理体现出来。b词汇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是词汇选择的最好原则,也是评论作品中词汇运用的基本标准。词汇的选择与词汇的性质、色彩密切相关。把握作品语言特色的途径:书面语和口语的选择和运用;方言的选用等。c句法省略句、句子长度等。d篇章主要是对结构的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影响文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叙事作品中,对整体结构的分析可从形式或语义的角度入手。形式连接:时间连接;因果连接;并列连接语义连接:转折连接;递进连接;中心句连接。诗歌特别是抒情诗歌是通过一些跳跃的意象所构成的特殊语境来显示某种情绪或指向某个中心点,以形成句法上的呼应和语义上的联系。5文学语言变异研究a语音变异指作者根据文体的情感色彩或处于某种理论主张的需要,改变语音原有的音调、音韵、对仗、节奏等。b词汇变异作家在词汇的选用上对规范语言的背离,给人一种迥异的感觉。如“江鸣夜雨悬”(杜甫)。常表现为词汇性质的混淆、搭配、对现有词汇的回避和新词的创造上。d句法变异即句子的反规范性。首先表现为句式不完整,或句序断裂、颠倒,由此带来语义上跳跃、突兀和空白,还表现为对标点符号的屏弃或活用上,组突出的是无标点语句的出现。e篇章变异指句群或段落的连接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首先表现为作品的有头无尾或多重结尾,以此打乱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