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12392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冰泉下的急流 情与理的互渗对林徽因别丢掉的阐释沈国辉摘 要:作为一代新月派才女,林徽因有不少诗歌作品,其中,别丢掉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由于其意向迷离,隐幽和寂寞的情感,其主题意义耐人寻味,论者有不同理解。笔者通过文学阐释学方法进行探究。认为,该诗是一首悼亡诗,因为作者林徽因与倾诉对象徐志摩今世无缘携手,只能相约于来生,并约定了相认的暗号,即“真”和“林徽因”。由于不愿受世俗干扰,写得较为隐晦,可以冰泉下的急流,情与理的互渗进行概括。关键词:林徽因;徐志摩;悼亡诗;别丢掉;阐释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新月派诗人林徽因,一生有不少诗作。其中,别丢掉也许不算其最

2、出色的作品,但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由于其意向迷离,隐幽和寂寞的情感,其主题意义耐人寻味,论者有不同理解。原诗如下: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 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造成这种隐幽迷离的原因在于诗行的离合及其判别(不多的标点可作为标示研究方向的一枝火炬),意向的多端及其取舍。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文学阐释学方法,通过对作者、读者,尤其是文本资料的梳理和阐释,开阔视阈,澄清混乱,弄清作者意图,达于圆通。一、读者纷说林徽因的别丢掉写于(

3、民国)21年(1932年),载1936年3月15日大公报文艺副刊,作品完成4年才投递发表,作者有何意图?其间作品是否增删?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嵇景洋以之为“纪念徐志摩遇难四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可能是误读。因林徽因著有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误会可能由此而生。这是一首缅怀和追忆逝情的诗,写出了抒情主人公隐幽而寂寞的情感。甫一发表,就引出不同的纷说和解读。朱自清在新诗杂话解诗新诗杂话解诗是朱自清先生专门讨论新诗的著作,收有15篇诗作和1篇译文。特别开解此诗,认为:“这是一首理想的爱情诗,托为当事人的一造向另一造的说话;说你别丢掉过往的热情,那热情现在虽然渺茫了,可是你仍要保存着那真。总而言之,我

4、还恋着你。”这里未言明情感倾诉对象,只以“一造”“另一造”泛称,是传统解释。嵇景洋的别丢掉读后感认为,体现了“生者对于死者至死不渝的爱意和怀念”,全诗的表达方式是以心理独白为主体构筑意象抒发情感。其分析方向大致正确。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如,阿蔡的别丢掉新浪博客,http:/ 林徽因、徐志摩主要社会关系图(一)徐志摩与林微因的恋情提到林徽因,不能不提到徐志摩。二人1921年相遇于英国,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徐志摩热恋品貌超群、才学出众的林徽因,发表了志摩的诗,徐志摩回忆“我的诗情真有些象山洪暴发,不分方向的乱冲,那就是我最早写诗那半年,生命受到了一种伟大力量的感撼,什么半成熟的未成熟

5、的意念都在指顾间散作缤纷的花雨。”徐志摩倾向于“分行的抒写”,也是由林徽因的恋情引发而起的。写于1931年的猛虎集序:“整10年前我吹着了一阵奇异的风,也许照着了什么奇异的月色,从此我的思想就倾向于分行的抒写。”据林徽因悼志摩,徐志摩是一位非常感性、真诚而怀有诗歌信仰之人,出于诗人的天性和对林徽因热烈、执着的爱,林徽因“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徐志摩便与刚生下第二胎的发妻张幼仪进行了开中国先河的协议离婚,足见他对林的真情。“可林徽音不知为什么却悄悄地随父回国去了” 事见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1931年11月19日,为赶赴北平聆听林徽因的一场建筑艺术演讲,徐志摩乘坐邮政飞机失事

6、于济南。那么,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态度又如何呢?林徽因之父是民国司法总长林长民,有家学渊源;林徽因接受中西文化熏陶,1916年和1921年两次随父赴英国学习,深受西式教育:多才多艺,善音乐、绘画、建筑、诗歌;个性独立而要强,她在悼志摩一文中谈到徐志摩除诗歌之外,也是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如喜欢天文,热爱科学,甚至翻译过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研究戏剧和绘画,喜欢中西音乐。同样的志趣相投,同样的多才多艺,这是二人发展成为恋人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林徽因的情感与理智林徽因具有现代独立人格与个性,同时又不失传统美德及本质,集才气和美丽于一身。她依从父亲的意愿,断绝了与徐志摩的热恋,1924年与梁思成成婚。但她始

7、终在情感和理智之间摇摆。在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她自陈:“据我看来:死是悲剧的一章,生则更是一场悲剧的主干!我们这一群剧中的角色自身性格与性格矛盾;理智与情感两不相容;理想与现实当面冲突,侧面或反面激成悲哀。日子一天一天向前转,昨日和昨日堆垒起来混成一片不可避脱的背景,做成我们周遭的墙壁或气氲,那么结实又那么飘缈,使我们每一个人站在每一天的每一个时候里都是那么主要,又是那么渺小无能为!”可见,她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但确对徐志摩怀有难以割舍的感情。一个明证就是,徐志摩罹难之后,她请丈夫梁思成捡了一块飞机的残骸木板拿回北平,悬于卧室。但林徽因同时又忌惮于世俗的流言,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上对外多有掩饰

8、。悼志摩带有明显的掩饰痕迹,前面部分多称“我们的好朋友”,慢慢才转向“我的朋友”和“我”“他”,甚至特别提及“我们夫妇”以避嫌,理性色彩浓厚。随着四年情感的积淀、酝酿和发酵,写于1935年的纪念徐志摩去世四周年一文的叙述风格发生明显变化,纯为两人之间的对语,表达了她对徐志摩之殇的悲痛难忍。王少元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概括:“面对徐志摩的意外早殇,三位女性的心态各有不同。林徽音是憾、张幼仪是怨、陆小曼是悔”。说得很是到位。也许,经过刻骨铭心的思考,林徽因才真正认识到,徐志摩才是她最爱的人!“你的心情永远是那么洁净;头老抬得那么高;胸中老是那么完整的诚挚;臂上老有那么许多不折不挠的勇气。”“我们

9、这写诗的动机既如前边所说那么简单愚诚。”笔者所见都是扑天盖地的“我”“你”和“我们”。认识到徐志摩的正直、真诚是导致林徽因无法割舍与徐志摩恋情的第二个重要原因。而徐志摩因己而死更是林徽因无法回避又无法面对的困境和折磨,这使其不断反刍与徐志摩的相识、相爱过程,其情感最终倾向徐志摩。三、推论王少元徐志摩与他爱过的三位女性说,“林徽音对徐志摩的感情到底如何,为什么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为什么又藕断丝连,频频书信往返?身为大家闺秀、梁府之媳的林徽音一直到死三缄其口,而且徐志摩写给她的大量的书信和诗文,至今下落不明,也不知落入谁手。想来此中定有难言之隐吧。”承前所述,林徽因对于徐志摩始终游

10、走于情感和理智之间,即如1924年与梁思成成婚后,仍与徐密切来往,一同看戏、聚会、就餐。笔者认为,写于徐志摩离世第2年,4年后才发表的别丢掉由于作者的心情变化,应该经过多次修改才定稿。经过情感和理智的交锋,最终情感压倒理智,而又不便明言,只能借新诗曲婉地表达心意。理由如下:(1)1921年,林徽因以16岁韶龄,即使才华横溢,前途无量,也必对才情高绝、见识不凡、倾心于己的男子徐志摩一见钟情。(2)少女之初恋终生难忘,无论林对徐的求婚的拒绝多么坚决,对徐的感情和印象也是刻骨铭心的。(3)1922年3月,徐因其与发妻张幼仪离婚,搞得轰轰烈烈,尽人皆知,一方面出于徐浪漫的天性,但也可见徐对林的真情,林

11、却失诺而去,难免生愧疚之念;(4)徐志摩之死与林徽因有莫大关系。他在没有教学任务的情况下乘坐邮政飞机前往北平,只为给林的建筑演讲捧场,却意外撞山而亡。这使林产生强烈的触动,发生根本性的思想变化。(5)当时社会对婚外情的高压,林对徐从未敢有过度的言行。(6)当林对徐情感之无可压抑,梁思成实际处于配角地位。1951年,林徽因离世两月,梁思成便与年轻的助手林洙成婚,恋情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从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对林的失望。林徽因悼志摩:“志摩认真的诗情,绝不含有任何矫伪,他那种痴,那种孩子似的天真实能令人惊讶。”“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

12、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这是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总体评价,由于徐志摩为人真诚,爱得热烈,林徽因不可能不刻骨铭心。四、文本分析可以肯定,正如众多阐释者所言,这应是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作品。而且,从林徽因的诗作来看,其形式多变,或整齐(如莲灯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或曲折变化,如记忆桃花。)这首别丢掉用的是散漫的“分行的抒写”,似有纪念徐志摩的寓义,以示其与徐志摩诗体合一,或为徐志摩作代言,让人重新忆起徐志摩。笔者认为,从全诗的整体视阈出发,别丢掉当分四节解读:(1)“别丢掉”至“轻轻”。(2)“在幽冷的山泉底”至“你仍要保存着那真!”(3)“一样是月明,”至“梦似的挂起”。(4)“你问黑夜要回”至

13、结尾。“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以祈使句突兀而起,排空而来。“别丢掉”的主语是“你”还是“我”?笔者以为,既然倾诉对象徐志摩已然离世,“别丢掉”的主语只能是“我”,乃是自我警示,其提前是“曾丢掉”或“想丢掉”,如前所述林徽因曾抛下徐志摩,与梁思成结合,却始终无法终止与徐志摩的联系。“这”是近指,而“过往”是远指,二者的组合显然是一对矛盾,可见,林对徐的感情自始至终牢牢把握,死死不放。这是过去进行时,但即将走向现在完成时。对此,作者怀有深深的恐惧,因而自我提醒:别丢掉!“一把”“热情”遥指当年疯狂而痴迷的恋情。“现在流水似的,”随着徐志摩的离世,甜蜜的记忆渐行渐远,曾经的恋情共时间同逝“轻轻”指时间流逝之不易觉察。倏忽之间,人世两隔,诗人醒悟过来,生出浓重的悲伤和恐惧之感!此一节,首句是自我喻示的戒语,后三句是原因。第1节 表现作者对曾经有过的恋情之眷恋,对恋情和回忆将逝的恐惧。为何二人“热情”一去不返?原因就在第二节:坟前(悼念)。“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 在松林,”并非回忆二人当年约会的场景,而是点明“黄泉”和“坟墓”,表现阴阳两隔的思念。“山泉底”指“黄泉”,而“松林”为“松柏”,它一向是中国坟墓环境的典型布置,有瞻仰徐志摩之墓 新浪博客,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