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206638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马克思考试重点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3(1)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2、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4)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广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P14(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

3、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事实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3、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P28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意义P30(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义:马克

4、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5、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34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确认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5、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2、社会的实践性体现在: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3、总之,全部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6、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P32-34(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2)自然界和人类社

6、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去的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7、试述唯物辩证法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意义。P40(1)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

7、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2)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动力,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8、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P43-44(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关系:首先,两者是有区别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

8、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中的发展。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促使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竟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里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

9、过渡的决定力量。9、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P45(1)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二者不能互相替代,尤其不能用普遍性代替特殊性。(书上没有这点。)(2)意义:第一,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第二,矛盾的共性

10、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0、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46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速度、程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要突破事物的度的限度,引起事物的质变。三、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11、唯物辩证法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P47(1)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

11、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上一周期和下一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2)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8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2、。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P63-65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14、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66,P68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

13、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认识过程的二次飞跃。P69(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为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2)原因: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3)条件: 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1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及其意义。P73(1

14、)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2)关系: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意义: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二者都是错误的。1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P77-78(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15、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8.试述价值及其特性。真理和价值的辨证关系。P79-80,P84(1)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具有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2)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价值: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