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2000943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知识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热点教学资源 (一)课标规定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1.充分开发历史课程的各种资源(1)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学校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学校领导、专家、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选择经教育部审定的、适应本地特点和需要的教科书。(2)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广泛。学校应有意识地调整图书馆或资料室的藏书结构和规模,合理

2、配置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如通史著作、历史刊物、历史文物图册、历史地图、历史图表、通俗历史读物、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考古和旅游等方面的读物,以供学生查阅,丰富学生的社会、人文知识,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址,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长者等,他们能够从不同层面和多种角度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

3、史见解。家庭也是历史学习的一种资源,家庭所收藏的照片、图片、实物、家谱或族谱,以及长辈对往事的回忆和记录,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4)合理利用历史题材的视频资料。近年来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具体、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应重点利用的影视资源。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应选择那些比较接近历史实际、与课程内容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在使用时教师应注意进行必要的指导。(5)积极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

4、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互联网提供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和图书馆、博物馆网站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6)历史课程资源还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人力资源。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史学素养与教育素养,才能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最重要的人人力资源的作用。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积极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阅历、知识经验及认知基础,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2.选择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 根据并围绕着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应的

5、课程资源,以使教师和学生运用这些资源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2)思想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要注重其所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历史的资源,并利用这些资源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识。(3)精选性原则 历史课程资源有多种多样,要对各种资源进行筛选,选取反映历史真实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资源,使资源的利用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理解。(4)可行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选择和运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考虑到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课程资源必须易于在教学实际中应用,并且省时、有效。下列是两位教师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中的教学活动片段:教师甲:针对学生理解本课内容的困难,布置了课后活动,

6、采访身边的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并记录他们的感受。(课后当听课老师问教师甲,学生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资源时,回答不太清晰。)教师乙: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和作用,教师请了一位人大代表进行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如何听取选民意见、提交提案等具体事例,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问:试对两位教师的做法进行评论。【解题思路】(1)首先,两位老师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课的整个教学环节中,都注意到了课程标准中教学资源的要求和规定,在实际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注入式”的讲解方式,考虑到了开发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但是教师甲没有做好充分的学情分析,没能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很可能

7、起不到高效教学的作用。教师乙请人大代表进课堂,充分注意到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有利于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掌控,做好课堂规划。备课方法1、教材分析初中教材是按照时序加主题的形式编排。七年级上为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七下为隋唐时期到清朝中期也就是道光皇帝统治时期的历史;八上为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历史;八下为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历史;九上为世界原始社会到一战的历史;九下为十月革命到今天的历史。2、教案撰写(一)教学目标A知识与能力知识:主要是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历史发展脉络

8、;历史时空概念。能力:获取、处理、理解和表达历史信息的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B过程与方法过程 :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方法: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或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推动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备课纸的主要线索,内容最多的部分难点:理论性难点-具体抽象的历史概念史料性难点-例如“金字塔”历史发展进程的难点-五大社会的分期事件进行过程的难点-起因-发生-发展-结果-影响。(三)教学方法情景实践教学法(问题、事件、人物、角色)史料教学法:是历史学科最具学科特色的教学法,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法,可以与谈话法或者

9、小组讨论相结合。讲读法:主要用在对法律、条约、法案等的讲解上,可以与讲解法结合。(四)教学过程A课堂导入(从标题、背景、内容)B感知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或者国内国外)C深入过程(要有历史特色)D延伸影响(可以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形式展现)E 课堂小结F作业布置(要有历史特色,可以以手抄报或实地参观等)(五)板书设计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

10、60年代19世纪中期)1.主要成就:(1)1785年,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3)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4)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2.影响:(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的出现。(2)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3)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且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4)促进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主要内涵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的兴起。(5)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快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

11、统治。(6)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显著成就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此后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问世,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出现了以内燃机驱动火车、轮船、汽车和飞机。(3)化工技术的发展 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丰富

12、了人类生活。(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2.影响:(1)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3)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4)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5)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最重要)。(四)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必然性19世纪晚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集中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13、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因此,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垄断产生后,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自然会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它也使技术发明和改进的过程社会化了。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够提供条件,使科学技术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科技研究取得的新成果,也能够较快地运用于生产。托拉斯等高级形式垄断组织的出现,更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垄断的出现,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从控制国家经济命

14、脉进而控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以赚取最大限度的利润。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国内市场也相对狭小,垄断资本家极力到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国际垄断集团。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C )。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 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A. B. C. D.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D )。A.经济走向全球化 B.经济区域化的进

15、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航路的开辟: (一)背景1.原因(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欧洲人渴望到东方“寻金”。(3)商业危机: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4)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2.条件:(1)生产力的发展(2)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3)地圆学说的流行(4)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三)影响:1.对欧洲(1)西班牙、葡萄牙从海外掠夺了大量财富,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国家。(2)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加入了海外探险的行列。(3)欧洲国家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路,称为“地理大发现”。(4)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5)引发了“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对世界:(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2)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用多种史观看新航路开辟:(1)全球史观: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世界逐渐连成整体。(2)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