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复习提纲政治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200094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复习提纲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复习提纲政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1、 我们的社会生活 绚丽多彩2、 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 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裕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 丰富 ,认识越来越深刻。3、 感受社会。你会有哪些行动?(1)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2)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4、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1)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1、为什么要走进社会,在社会中成长?(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家庭和学校生

2、活中,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社会成员。(2)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2、亲社会行为的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4、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意义?)(1)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2)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3)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

3、人生价值。5、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1)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2)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3),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第一框 网络生活新空间1、网络如何丰富日常生活?(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的表现)(1)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2)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3)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2、 为什么说网络推动社会进步?(1)经济: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 政治: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3

4、) 文化: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3、网络有哪些消极作用?(网络中存在哪些陷阱?)(1)网络信息良莠不齐(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3)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第二框 合理利用网络如何做到合理利用网络?1、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_,要学会信息节食(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路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2、传播网络正

5、能量(1)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2)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第一框 维护秩序1、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2、 为什么说生活需要秩序?(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3、 什么是社会规则?生活中有哪些规则?(1) 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徐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 在生活中,调节

6、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和法律。4、社会规则的作用是什么?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5、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第二框 遵守规则1、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1)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等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

7、运行。违反规则,扰乱时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 我们应如何遵守规则?(1)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自律和他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3、 我们应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1)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2)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一框 尊重他人1、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8、。2、 为什么我们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每个人都是由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3、 尊重他人我们应该如何去做?(1)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2)平等对待他人 。每个人在人格和_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 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3)学会换位思考。 (4)学会欣赏他人。 第二框 以礼待人 1、 礼主要表现在哪些

9、方面?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1)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3)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3、 怎样做做文明有礼的人 ?(1)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第三框 诚实守信 1、 什么是诚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2、为什么说诚信无价?(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10、。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2)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对个人) (3)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对企业) 对企业的重要性: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 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4)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对社会的重要性: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 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怎样才能做到讲诚信?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 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

11、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 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我们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4、 请为诚信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1)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各类不诚信行为,建立完善的失信惩戒机制。(2)社会: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3)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诚信的重要性(4)家长:以身作则,做子女的诚信榜样(5)青少年:树立诚信意识,恪守诚信美德,言行一致,珍惜个

12、人的诚信纪录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1、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3、 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4、 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1) 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2) 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

13、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3) 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4)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就是常说的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5、(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6、我们应如何防范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

14、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第二框 预防犯罪 1、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 犯罪的含义和特征(1)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 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 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4、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分为主刑和附加刑。5、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1)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