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200093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医院感染染监标准操作规程sop培训(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 监 测,赵进良 2016-08-02,监测内容,1.病例监测 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3.环境卫生学监测,一.病例监测,1.全面综合性监测 2.目标性监测 3.细菌耐药性监测 4.现患率调查,4,病例监测方法,1.全面综合性监测 针对全部住院患者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危险的监测。 2.目标性监测 针对本院的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5,病例监测方法,2.目标性监测 2.1监测目标的确立:通过综合性监测发现本单位感染高发科室、高发人群、高发部位,感染高危因素等,确立重点监测目标,如:器械使用患者相关感染,手术部位、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血液

2、透析等,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液科等。,9,病例监测方法,2.目标性监测 2.2监测方案制定与实施: 如ICU目标性监测 如SSI目标性监测 如血液透析相关患者目标性监测 包括内容:病区、手术种类(病区)、沟通培训,实施时间、监测方法(前瞻性与回顾性)、人员分工(医生、护士)、数据采集(设计表格),分析与反馈,感染预防与控制(设计集束化干预措施)。,病例监测方法,3.细菌耐药性监测 监测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性发生情况,内容包括: 3.1不同病原体构成比(重点科室前五位主要致病菌) 3.2主要G+细菌构成比与耐药率 3.3主要G-细菌构成比与耐药率,病例监测方法,病例监测方法,4.现患率调查

3、(横断面调查) 利用普查或抽样调查方法,收集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某一时点或时段内),实际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资料,了解医感染与其影响因素。,病例监测方法,4.1现患率概念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现患率(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正患病患者(排除曾发病但已治愈)所占的比例。,27,医院感染监测,基本能力要求: 及时发现医院感染 了解医院感染规律与高危因素 验证感染干预措施成效 第一时间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或暴发,28,医院感染监测,管理要求: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2年全面综合性监测。 2.已经开展2年以上综合性监测,应开展连续6个月以上

4、的目标性监测。 3.开展目标性监测的医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现患率调查。,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目的:定期对消毒药剂与消毒器械的效能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 1.使用中的消毒剂(化学消毒剂) 1.1浓度监测(配制方法) 常用含氯消毒剂配制爱尔施500mg/片,使用浓度1000mg/L(每升水2片),500mg/L, 250mg/L(每2升水加1片),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1.2浓度监测(浓度检测) 库存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应依照产品企业标准进行检测 使用中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可消毒剂浓度试纸(卡)进行检测 认真填写配制与监测结果,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1.3细

5、菌染菌量监测(细菌室) 监测方法 1.3.1涂抹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采样管内混匀,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溶液0.2ml,滴于干燥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每份样品同时做个平行样,一个平板置20培养7,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5-37恒温箱温箱培养72,记数菌落数。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50,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1.3细菌染菌量监测 1.3.2倾注法 用无菌吸管吸取消毒液1ml,加入到9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分别取0.5ml放入只灭菌平皿内,加入已熔化的45-48 的普通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

6、,待琼脂凝固,一个平板置20恒温箱培养7,观察真菌生长情况;另一个平板置361培养72小时,计数菌落数。 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消毒液染菌量(cfuml)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20 结果判断 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 cfuml 皮肤粘膜消毒液的菌落总数10 cfuml 消毒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100 cfuml,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1.3细菌染菌量监测 注意事项 采样后1h内检测 使用中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监测,灭菌剂应每月进行监测 对未使用的低效消毒剂和皮肤黏膜用消毒剂,使用前应按照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的方法进行细菌检测,未检出细菌为合格。,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7、SOP,3.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3.1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 监测方法 (1)紫外线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min后,将测定波长为253.7 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的中央处,特殊紫外线灯在推荐使用的距离处测定,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值。,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3.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2)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法:开启紫外线灯min后,将指示卡置于紫外灯下垂直距离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结果判定 普通30直

8、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为合格。30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为合格。 注意事项 测定时电压2205,温度20 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应在计量部门鉴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产品批号明确,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3.紫外线消毒效果的监测 3.2紫外线消毒效果生物监测: 通过空气消毒效果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验,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1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

9、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4.2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 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4.3.1监测频次 :应每周监测一次 4.3.2标准指示菌株:耐热的嗜热脂肪杆菌芽

10、孢菌片,含菌量5105cfu片5106cfu片 4.3.3标准测试包:(可自制)由16条41cm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层,短边折成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 4.3.4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的制作方法:将两个标准指示菌片分别装入灭菌小纸袋内,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的制作。,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4.3.5监测方法:将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

11、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经561恒温箱培养7(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结果判定: 灭菌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试验组培养阴性 灭菌不合格: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 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 试验组培养阳性 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结果判定: 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包制作生物测试

12、包或生物,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 生物测试包或生物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结果判定: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可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3生物监测: 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 ()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可只设一次阳性对照

13、()若采用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则无需做阴性对照。,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4-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4-试验 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测试包 -测试方法测试前先预热灭菌器,将-测试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底前方;柜内除测试包外无任何物品;134,3.5min 4min后,取出测试包,观察-测试纸颜色变化。,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

14、,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4.4-试验 结果判定:测试纸均匀一致变色,说明试验通过,灭菌器可以使用;变色不均,说明试验失败,可再重复一次测试,如果合格,灭菌器可以使用;不合格,需检查测试失败原因,直至测试通过后该灭菌器方能使用。,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注意事项 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中加用第类化学指示物。 第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4.压力蒸气灭菌(器)效果的监测 注意事项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15、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5.内镜消毒效果的监测 5.1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采样 5.2采样部位:内镜的内腔面 5.3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孔出口收集,及时送检,2h内检测。 5.4菌落计数: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振荡,分别取

16、.5ml,加入只直径90mm无菌平皿,每个平皿分别加入已熔化的45-48营养琼脂15-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后,于361恒温箱培养48h后计数。 菌落数镜个平皿菌落平均值20,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5.内镜消毒效果的监测 5.5致病菌检测:将送检液用旋涡器充分振荡,取0.2ml分别接种90mm血平皿、中国兰平皿和平皿,均匀涂布,361恒温箱培养48小时,观察有无致病菌生长。 5.6结果判断: 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 灭菌后内镜:无菌生长 消毒内镜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 灭菌内镜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SO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