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语谚语看马哲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02KB
约3页
文档ID:10197179
成语谚语看马哲_第1页
1/3

成语谚语看马哲可在论述题中用30 个成语绝杀马哲高频原理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任意地歪曲它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27、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理2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30、田忌赛马: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0 条谚语绝杀马哲高频考点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

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4、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 “画饼充饥” 、 “望梅止渴” 、 “郑人买履” 、 “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也是这个道理 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 ,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 7、有志者,事竟成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进程;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又如, “满招损,谦受益” 、 “人定胜天” 、 “事在人为” 、 “心灵手巧”等亦属同理 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9、心外无物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 、 “物是观念的集合” 、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10、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这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导思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和迷信盲从的奴隶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1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12、刻舟求剑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违背了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又如, “守株待兔”等亦属此类 13、人两次不能踏入同一条河说明客观事物是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与此相反,有人提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走向了极端,否定了相对静止,是一种不可知论 14、天行有常,不为饶存,不为桀亡意指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不因为饶是圣王而存在,也不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又如, “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 “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表明生物的运动都是遵循着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规律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沈括) 15、揠苗助长说明生物成长过程是遵循一定规律的,试图用主观意志代替客观规律性,必然要受到惩罚又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等亦属此类16、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否则,就不能成功 17、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18、量力而行是说在实际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做力不能及而勉强要做的事,使主观违背客观 1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 20、相反相成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矛盾。

又如, “相辅相成”与此同理 21、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满招损,谦受益” 、 “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 2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又如,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等同属此类 23、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24、对症下药符合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如, “因地制宜” 、 “因材施教” 、 “量体裁衣”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以及“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指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 “万物无相异”等都包含了这一原理25、对牛弹琴比喻不分对象,用同一方式对待不同的事物,违背了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又如, “张冠李戴” 、 “照办照抄” 、 “一刀切” 、 “一风吹”等同属此类26、画龙点睛是说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符合主要矛盾的原理。

又如, “擒贼先擒王” , “牵牛要牵牛鼻子” , “好要用在刀刃上”等同属此理27、荷花虽好,也要绿叶相扶比喻人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因为次要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又如, “一个好汉三个帮” 、 “一个篱笆三个桩”等亦属同理28、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次,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又如, “眉毛胡子一把抓” ,亦属此类29、一个指头与九个指头毛泽东同志常常以此来比喻成绩与错误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决定,所以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30、本末倒置这是违背了矛盾主次方方面关系的原理,不分主流与支流,主次颠倒又如, “喧宾夺主” 、 “得不偿失” 、 “兼收并蓄” 、 “良莠不分“等,亦属此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