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94530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34.doc(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区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11.3编制目的31.4编制原则31.5编制范围41.6可行性研究结论4第二章 基础资料62.1XX区概况62.2自然条件62.3环卫管理系统现状8第三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93.1必要性93.2可行性10第四章 转运站的设计规模12第五章 转运站转运方案比选145.1垃圾转运站的类型145.2垃圾转运站类型的选择15第六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166.1选址原则166.2设置要求166.3项目选址176.4项目建设条件17第七章 项目建设方案187.1垃圾转运站方案设计187.2建筑

2、设计207.3结构设计217.4给排水237.5消防237.6电气24第八章 环境保护258.1环境保护规定258.2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298.3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298.4噪声、扬尘污染影响及控制措施298.5除臭与防臭措施30第九章 节能、节水及防腐蚀339.1能耗概况339.2节能措施339.3节水措施349.4防腐蚀34第十章 职业安全、卫生及防疫3710.1设计依据3710.2 主要危害因素分析3810.3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3910.4 卫生防疫措施40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与劳动定员4111.1组织机构4111.2 工作制度4111.3项目定员4111.4人员培训41第十二章 项

3、目实施计划与工程管理4312.1实施原则及步骤4312.2实施进度计划4412.3项目管理4412.4项目建设招投标45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4713.1投资估算范围4713.2编制依据4713.3建设投资估算4813.4建设投资估算表4813.5资金筹措49第十四章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5015.1社会效益5015.2环境效益51第十五章 结论和建议5316.1 结 论5316.2 建 议5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1

4、)项目名称XX区XX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XX区XX镇人民政府(3)建设性质新建(4)建设地址XX区XX镇政府驻地1.2编制依据1.2.1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5)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6)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0号)1.2.2标准、规范1)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200

5、5)3)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4)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6)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9)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14)低压配电

6、设计规范(GB50054-95)1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6)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1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3其他文件1)XX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XX区“十二五”规划3)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4)项目双方签订的工程咨询委托书和合同书5)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和证明文件6)有关部委颁发的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1.3编制目的本项目的建设以垃圾收集转运为手段,以达到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收集、转运、处理为目的,旨在营造XX区XX镇舒适的生活、经济和发展环境。本报告主要为研究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对项

7、目的建设提供依据及对项目后期运营进行预测,本报告的编制主要为达到以下目的:1) 论述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工程项目;2) 确定工程建设规模;3) 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并加以论证、优化;4) 提出工程投资估算、效益分析、运行管理组织及实施进度计划;5) 提出资金筹措方案;6) 作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的工作依据。1.4编制原则本可研报告的编制按以下内容作为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工程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按照全面规划、分批实施的原则,使工程建设与县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以垃圾无害化为基本出发点,尽量做到减

8、量化,逐步实现资源化的目的,充分发挥本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3)采用易于管理、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处理工艺,确保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效果,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采用国内外技术成熟、运行可靠、高效率低能耗的设备。(4)积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注重垃圾转运站的环境建设,把垃圾转运站设计成为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的协调的卫生处理设施。1.5编制范围该项目属于公益事业项目,研究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和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服务设施布局和主要设备选型、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环境保护与节能、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

9、与风险评价等内容。1.6可行性研究结论1.6.1项目建设地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日转运垃圾能力为22.5吨。1.6.2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400m2,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产管理用房、物资储藏间、压缩站房、机坑、控制室及值班室等,并配套垃圾压缩机、水电设施、进场道路及环境保护设施等。1.6.3项目建设进度本项目计划分2011年4月开工建设,2011年10月投入使用。1.6.4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资金筹措项目所需建设投资80万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申请国家环保资金40万元。1.6.5项目综合评价结论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XX区XX镇环境卫生,

10、还可为当地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节省垃圾运输费用。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同时,也有利于环境意识增强和国民素质提高,其社会效益显著。第二章 基础资料2.1XX区XX镇概况XX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文化立镇、工业强镇、生态兴农、三产富民”的整体思路,抓招商、促发展、保民生。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新农村,并立足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努力建设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全力培植地方优势资源,打造经济文化区域中心镇、建设文化生态旅游镇、创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镇,全面推进XX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XX镇党委、政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大胆解放思想,高起点规划,积极引导实施多项整合、延伸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1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以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建设,以木材加工产业化、皮毛加工产业化、纺织产品加工产业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大力培植税源,实现跨越式发展。农业以刘庄反季节蔬菜大棚、林下规模养殖为突破点;工业以木材加工、皮毛加工、纺织品加工、食品加工四个产业为基础实施产业化,建设工业园区。全镇现有木材加工户1000余户,木材加工企业39家,皮毛加工企业10家,纺织品加工龙头企业一个,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一个,从业人员1.5万人。XX镇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镇党委、政府以“经营”小城镇的理念,把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切入点,以XX、龙凤为区域中心,搞好商

12、业街开发,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XX镇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为彰显XX镇历史文化底蕴,以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为依托,正在恢复重建帝尧陵和雷泽古寺,着力打造中华祖源旅游景区,推进中华龙文化园、中华尧帝陵孝文化园、雷泽古寺佛教圣地旅游文化体系建设,并以此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步伐,镇党委政府与江苏省中汇集团合作,筹备建设XX镇尧都新城,采取政府主导、委托建设、微利经营的模式下建设的城镇化建设项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大胆尝试。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其中新农村居民楼房80万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0万平方

13、米,仿古景观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已拆迁各类建筑物120座,腾空地面积450亩。一期工程30万平方米,2011年11月底之前交付使用。同时,重新启动徐庄新农村建设试点,进一步探索建设新模式,确保徐庄16万平方米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努力建设城市化新村、生态新村、旅游新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镇招商引资落地千万元以上项目18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全镇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2自然条件XX区XX镇地处中纬度,全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

14、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79.7小时,全年各月以6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61.9小时,2月份日照时数最少,为168.3小时。光照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2.744卡/厘米2。年平均气温为13.5,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1.8,7月份最高,平均为27.4。全县地面温度年平均为15.6,年平均气压为1011.0毫巴。全年以北风为主,南风次之,历年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平均年降水量为694.7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1.4天,7月最多,1月最少。全年降雪初日最早在11月8日,最晚在1月15日,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1天,最大积雪深度150毫米。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9%,蒸发量年平均为1860.4毫米,6月份最大,为330.0毫米,1月份仅50.2毫米。2.3环卫管理系统现状2.3.1管理体制XX区XX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分区负责制。镇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对居民区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由清扫工人集中送到附近的垃圾堆放点,不作任何压缩处理,然后运送垃圾场进行处理。2.3.2垃圾产生量 城镇生活垃圾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镇人口、城镇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增加,季节的变化等都会对生活垃圾的增加产生影响。城镇居民生活燃料结构的改变、净菜上市比例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