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1915393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 引导语:从事职校会计教育的人员,如果需要论文范文做借鉴与参考,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职校会计教育论文范文 第一篇:中职会计教育市场需求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人们对中职院校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会计是中职院校教学的关键内容,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企业发展状况不同,岗位设置不同,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有所不同。中职院校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定位,为社会输出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从中职会计教学现状可以看出

2、,中职会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详细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调整对策。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育;需求;对策 中职院校需要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中职院校缺乏专业的会计教师,中职院校必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率。 一、中职会计教学问卷调查以及结果分析 以某市中职院校为例,对该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此次共发放250份问卷,收回24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30份,有效率为92%

3、。 二、影响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因素分析 1.缺乏专业的会计教师 如今,很多中职院校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授课,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且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学制度不健全,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环境较差,教学设备不齐全,以上因素严重影响会计教学效率,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中职院校缺乏专业会计教师,某中职院校有50名会计教师,但是只有6名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其余44名教师均缺乏实践经验。虽然很多中职会计教师愿意去企业工作,增加实践经验,但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会让会计

4、教师真正接触到企业的财务信息,教师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2.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实用性人才的场所,院校必须坚持“实用性”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的制定教学方案。实践教学可以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但是,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可以看出,中职院校会计课程安排十分不合理,某中职院校每周只安排一节实践课程,其余均为理论课程,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课程安排并没有体现出中职院校教学的特点。目前,国家对中职会计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很多中职院校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会计课程安排进行了调整,但是课程调整的力度还不够,教学效果还有待

5、提高。 3.缺少教学设备 教学设备是中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物质保障。如果中职院校不具备先进的教学设备,会计教学质量必定会受到影响,也无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设备也是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物质保障。如果想实现会计教学目标,就必须保证教学设备的完整性。要想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必须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为会计实践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4.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很多教师针对会计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对会计课程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不加强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并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就成为摆设,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在不理解会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去解决

6、实际问题,学生只会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做,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学生就束手无策。这样的会计教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会计教学中很关键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死记硬背就可以完全满足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事实上死记硬背学习会计教学内容,学生的记忆是短暂的,很难保持长时间的记忆。只有先对会计教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加深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的记忆,进而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改进中职会计教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对策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许多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还是采用比较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进行学习,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

7、性,以至于会计专业的学生严重缺乏实践能力。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因为在院校内学习的知识比较少,实践能力又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很多招聘会上,会计企业都表示公司不需要应届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觉得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基本上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企业又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对应届会计专业毕业生进行培训,这也就增加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面对目前的就业形式,中职院校必须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安排,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大量的加入实训课程,把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 2.完善考核制度 许多中职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考核标准就是考试成绩,成绩也是唯一考核学生的

8、标准,考核的内容也仅仅是针对课本上理论知识的考察,根本没有对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的环节,这样的考核形式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完全忽视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很大的阻碍。为了不断强化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把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果也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剩下的才是理论知识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实践课程,才能达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3.加强教师培训 要想实现教学目标,中职院校必须认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培训,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派遣教师到企

9、业工作,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二是邀请企业会计人员来中职院校授课,提高会计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要不断外聘专业的会计教师,壮大教师队伍。 四、结语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实用性人才的场所,院校必须坚持“实用性”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可以看出,中职院校会计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中职院校缺乏专业会计教师,教师的实践经验有限;缺乏专业会计教师;缺少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单一等等。要想提高会计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中职院校要大量的加入实训课程,把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的重点。除此之外,中职院校需要完善考核制度,把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成果也

10、作为考核的标准之一,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陈祥芬.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2薛颖.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3蔡书云.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刘聪.会计网络培训需求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5. 5黄洁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个案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第二篇:跨界教育下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策略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教育行业的“跨界”行为给现行高职会计教育发展带来了困境,因此

11、高职会计教育需要改革,创新培育新的途径,迎合时代的变革。 关键词:跨界;高职会计教育;改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慢慢不适用企业的发展需求了,据我校对毕业生顶岗实习返校调查显示,有95.78%的学生反映在工作中,企业必须要求能非常熟练的操作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制作精美的PPT和PS、还必须学会沟通技巧等,如果是对口的实习,也需要有一定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可这些往往是高职会计学院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很多行业开始关注教育的原因。近年来教育行业的“跨界”现象可谓火热,不得不让我们开始思考目前高职会计教育了。 一、教育行业实施“跨界”行为,

12、冲击着传统教育模式 “跨界”是时代变迁演绎的结果,它是让原来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深度融合,起到互补,增强竞争力的作用。目前教育行业的“跨界”已成为大家讨论的聚焦,从“淘宝同学”上线到阿里巴巴巨额投资ABC、到百度教育平台的推出和百度全子收购传课网,再到QQ教育平台升级以及腾讯与新东方联手成立公司主攻移动教育等等这些举措,都说明行业开始关注教育这块,对行业来讲,预期可观的利润,新南洋吸收合并昂立教育就是证明,虽然这些企业涉猎教育行业绝大部分都是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也依托了学院的教育资源),但学生可以在培训机构进行各方面的训练,为学生适应市场的发展构建了平台,而这种训练在现有的高职院校教育

13、中很难实现,无疑给现有的高职会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深化会计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职会计的职业性、综合性、适用性和实践性特征,使之培养的会计人才与时俱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高职会计教育目前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设置上虽有所改进,但呈现的学科体系色彩依然浓厚 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课程体系,近年来,我们团队的老师通过几年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课程设置上体现了一定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实施了“课证赛”的有效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统而清晰、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体现了分层培养。但基础课和主要核心课仍然依照学科体系,以知识内容做为主要的导向,课程项目的设计与技能操作整合度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14、,使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的实现理实一体化。 (二)实践项目课程与产业对接不紧密 在课程体系中,实践项目课除了专业课的单项实训外,还有单独的会计分岗实训、会计岗位一体化综合实训、会计职业基础技能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等实践课,课时为1454,占总课时的53.46%,看似美观,但实践项目的开发、运行、考核与监督基本全由教师团队讨论后决定,缺乏行业人员的参与,因此这些项目很难对接行业职业标准,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企业的职场环境,另外顶岗实习624课时,课时量大,虽在校外实践,但真正找到实践的人比较少,整个过程更是无人跟踪,这样的实践课时对没参与的学生来讲就谈不上效果。 (三)“师资短板”,教学

15、方法和手段落后 老师目前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承担一定的课时量外,就是科研工作,很少有继续学习的时间,导致专业知识不能更新,专业技术能力不能有所提高,最新的信息技术也不能掌握,教学上仍采用传统方法和手段,依靠“黑板+粉笔+简单的PPT”,不能将最近的知识、技能和技术水平呈现给学生,导致“师资短板”。 三、教育的“跨界”引发高职会计的创新培育途径 (一)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协同发展 目前很多行业牵手教育领域,高校也期望能真正把企业搬进校园,实现产教的深度融合。就会计而言,具体可以实现几个方面的对接:一是课程设置,尤其是核心课程设置与产业的需求对接;二是课程内容,尤其是课程的实践项目与职业标准对接;三是教学过程与设计和生产过程对接;四是毕业证书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五是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种深度融合式发展,可以打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藩篱,优化校企运行的环境,使之与行业企业形成“合作双赢”共同体,形成产教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