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914042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宋初文学宋末方回:“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诗人:指从五代过来的旧臣(李昉、徐铉)及宋代王禹爯、王奇等诗人专门模仿唐代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主要特点是在风格上多抒写自己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生活状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代表人物:王禹爯(开创宋代新诗风第一人)清人吴之振:“元之独开有宋风气。“早年闲适诗,晚年讽喻诗,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他写下“本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生。”他还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晚唐体:是指宋代模仿唐代贾岛、姚和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

2、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继承了贾岛、姚和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注重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两联表现其娄字的苦心孤诣。晚唐体另一个群体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勘句酌,一方面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林逋“疏影横斜清且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宰相诗人:寇准春日登楼怀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西昆体:西昆体是以 西昆体酬唱集而得名,其共收录17位诗人247首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学习李商隐的近体诗中的律诗,将就诗歌中的声律、文采、修辞,其长处是文辞秘丽

3、,气象典雅,扫除五代衰飒弊习。缺点是太过雕饰而无自然姿态,太堆砌而少意味。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诗风的演变晏殊。字叔同,著有珠玉集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他的诗歌吸收南唐”花间词“和冯廷已的典雅刘丽诗风,开创北宋婉约诗风。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1)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耐人寻味。 (2)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词人在面对现境

4、时是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 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这首诗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

5、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3)此词情中有思,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中蕴含着强烈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夕阳“落花”两种流逝难返的意象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情爱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迫促、生命有限的沉思和体悟。范仲淹(独辟蹊径) 渔家傲秋思(沉郁苍凉)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

6、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 ”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 ”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

7、满地”是“不寐 ”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张先因善于写影而得“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子“,“帘压卷花影”,坠轻絮无影“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世称“柳屯田”、“白衣卿相”,其乐章集被称为婉约派四大旗帜之情长。一、柳永对词的贡献1. 扩大了词的题材,把词的内容从小亭深院引入到市中生活,山程水驿,以其开阔的画面,为词的创作开创了新领域。2. 其次发展了词体A. 丰富了词调 213B. 大力创作慢词 共87调125首慢词慢词篇幅体制的扩大,相应的扩大了词的内容含量,也增强了词的表现能力词到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阔提供了条件。(1) 利用

8、民间原有的词调;(2) 旧词新翻;(3) 由小令扩展为慢词;(4) 自创新调3. 最后,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以其高超的铺叙和白描手法,对宋代词人创作影响深远,尤其是口语的运用,是词有了雅俗之分。二、柳永词的内容柳永词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愿望,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为后来的通俗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1、 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例 鹊 踏 枝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这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

9、,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

10、,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下片写登楼望远。“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澹、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此外,“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中被说成“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之一境”。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

11、、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赏析】这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明白透彻的语言,大胆而直露地描写一位女子的相思别离之情。上片写自新春以来思妇没精打采,疏懒厌倦的情绪和神态。太阳光已上了花梢,黄莺在柳树上穿飞跳挪,思妇依旧拥着熏香的锦被,终日里慵闲懒散。云样的秀发蓬松散乱,红润的面容憔悴瘦削,终日百无聊赖,懒得梳洗打扮,搽搽抹抹。“无那”一声长叹,点出所以然之故,只恨薄情人一去,踪影全无,连书信也不捎回一个。下片展现思妇的内心活动,她后悔当初不把他的马鞍

12、子紧紧上锁,把他留在家中,让他坐在窗前,给他些纸张笔墨,终日苦读,温习功课,自己整日陪伴,方不至虚度青春。全词以家常口语,铺展闺房生活细节,体现市民女性炽烈的爱情追求。2、 表现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苦闷忧怨;3、 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4、 从多方面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情,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5、 对词的题材取向上有自我化倾向,在描写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表现羁旅行驿,人生失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d)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13、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赏析:(1)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暗含了词人的感情,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

14、苦,有千言万语而道不出,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2)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赏析:这是欧阳修写男女离情的名作,题材常见,但手法奇妙,意境优美,读来令人神往。上片写远行郎君的离愁,由远行引出离思。“候馆”、“溪桥”暗点经行之地迢遥;“梅残”、“柳细”,见出出行之时系在初春:“草薰风暖”,烘染春光和煦,反衬离愁凝重。“如春水”,即事取景,以景喻情,写出离愁之长、之浓,笔触精当细腻,极切极婉、语语倩丽。下片手法奇妙,以行者想象居人思念行人来刻画居人望归的愁情。“柔肠”、“粉泪”,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