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91146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建设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厦门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一年十月八日目 录一、试点基础1(一)经济基础1(二)产业基础2(三)创新基础2(四)体制优势4(五)区位优势5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制约因素分析6(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6(二)创新人才不足7(三)支持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8(四)支持创新的服务体系相对滞后8(五)自主创新缺乏竞争力9三、试点目标10(一)战略定位10(二)发展目标10四、工作思路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五、创新内容13(一)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海西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14(二)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发挥海西重要中心城市的集

2、聚辐射作用15(三)提升对台交流合作水平,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融合上发挥前沿平台作用16(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发挥先行先试作用17六、重点任务20(一)优化创新环境20(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22(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4(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25(五)二三产共推进26七、创新工程28(一)科技创新工程28(二)基础服务工程30(三)产业对接工程31(四)新兴产业工程32(五)先进制造工程32(六)城市空间工程33(七) “5.1” 创新工程33八、辐射带动33九、保障措施34(一)组织保障34(二)政策保障35(三)资金保障35(四)人才保障36十、

3、监测评估36(一)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36(二)建立创新绩效考评机制37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37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共厦门市委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厦委发20107号)的精神,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根据厦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厦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正在步入

4、进一步以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一)经济基础1、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快速提升。2009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1623.21亿元,增长8%(按可比价格计算);财政总收入451.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40.5亿元,分别增长10.1%和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2亿元,三项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增长8%。2、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长期位居全国前列。厦门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仅占全省的1.3%,2009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51.38亿元,占全省2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4.62亿元,占全省的14.

5、27%。2009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7.88%,人均GDP达62020元(折合9520美元),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创造生产总值10292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08年0.6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再降低25%以上,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厦门在2010中国可持续城市发展报告中排名位居第一。(二)产业基础1、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创新力明显提升,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0.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9.53%。2、平板电视、客车、工程机械、钨制品等产品,在国内外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冠捷、友达、LG三大液晶面板厂商来厦投资,厦门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平板显

6、示研发、生产基地。3、光电、新材料、生物与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厦门成为国内光电显示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是世界最大的高质量节能灯生产基地,2009年产值达500亿元。4、着力打造十三条制造业产业链(群),重点发展十个现代服务业,并以规划配置金融、创新资源,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区域协作发挥龙头作用,辐射服务海西地区,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关联发展。随着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有规模、高质量的产业项目加快实施,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三产产业比例1.348.55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4.5%,占三次产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三)创新

7、基础1、厦门有厦大、集大、华大、理工学院等四所高校,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城环所两个国家级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高,2008年,厦门市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全市城市人口的8.27%,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00人。至2008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12.35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26万人。在厦两院院士18人,双聘院士8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7人,博士生导师500多人。2、厦门共有较具实力的企业研发机构和研究中心110个,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

8、企业技术中心29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4个,博士后工作站17个。3、2006年至今,市财政科技累计投入6.7亿元,引导社会投资25亿元建设20个重大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平台,与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试验室等共同组成了覆盖全市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网。4、科技交流合作活跃。厦门积极开展两岸科技交流,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复厦门建设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大力推进实施“市校同发展”、“院地共合作”工程,厦门已成为中国科学院在全国重点布局的六个技术创新与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与全国各大知名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

9、议。5、实施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厦门理工学院成为全省惟一的国家级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训基地,火炬高新区成为全省惟一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6、2008年厦门每10万人专利授权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总排名第四;每10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六;2009年国内专利申请授权量2986件,同比增长28.1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8件,同比增长40.17%,占福建省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9.8%。2010年厦门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四)体制优势1、法律环境日趋完善。2006年,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厦门市中长期

10、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厦门市“十一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08年新修订的厦门经济特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施行,成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后第一个完成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的城市。2009年,制定厦门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目前已经组织制定推进自主创新的36项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逐步健全完善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2、先行先试体制机制。厦门在行政管理体制、部门预算改革、港口通关模式、市对区管理体制、国有企业改革、重大项目指挥部的管理模式、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实施方式改革、城乡一体化建设、“金包银”新农村建设机制等新模式及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方面不断先行先试,逐步形成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11、,“一栋楼办公”的模式、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实行代建制、高效集约的工业集中区建设模式,农村城市化中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分配模式成为全国创新典范。在2009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厦门制度竞争力进入全国前10名。近两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政府公共服务竞争力排名当中,厦门名列全国第4名。3、健全的社保体系。厦门积极构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低保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2003年在全国率先将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2004年出台厦门最低生活保障办法,成为全国第一部将农民纳入低保的地方性法规,2007年1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推出全民医保。(五)区位优势1、优美文明的生态社会环境。厦门率先在全国探索经

12、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安宁、洁净”生态工程,创建生态区,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生态城市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连续两届“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和世界银行评出的中国六大投资金牌城市之一。2、独特的对台交流区位优势。厦门是中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又是唯一经中央批准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的城市和首批海峡两岸货运直航试点口岸,先后开辟了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多层次、多功能的开放区域。国务院赋予厦门保税港区政策,允许厦门在

13、对台经贸、航运、旅游、邮政、文化、教育等方面先行先试。厦门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直面金门岛,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城市之一,与台湾具有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关系。厦门是两岸周末包机直航的首批开放口岸、大陆居民赴台的首批口岸以及厦金海上直航的起(终)点,也是台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建立厦金海上“小三通”,每天往返厦门与金门的海上交通有36个航次,最快只需15分钟即可到达。厦门港2009年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096万吨,同比增长14.37%,成为我国排名前列的亿吨大港之一,对台直航货物运输完成978.39万吨,其中集装箱完成29.75万标箱,约占大陆对台直航集装箱运输总量的1/5。

14、厦门空港旅客吞吐量已经达1133万人次,是海西第一大航空港。随着福厦、深厦高铁的建设,厦门将是海西乃至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大交通枢纽,在对台经济往来和产业科技合作中发挥海西龙头的作用。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制约因素分析(一)创新环境不够完善一是支持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对滞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配套支持,虽然厦门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出台有利于产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政府采购、产业引导等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配套政策。二是未形

15、成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创新包含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等,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充满风险和不确定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和支持,还需要有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但是,目前创新工作主要还局限在科技管理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政府其他相关部门支持参与不足,未能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人们对科技创新期望值过高,没有充分考虑到科技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敢为人先、勇于竞争、勇于创新、尊重创新、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还需要培植。(二)创新人才不足第一,创新人才数量相对比较少。厦门目前只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理工学院四所本科高校,国家海洋三所、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两个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省海洋所、省水产所、省亚植所、厦门华侨引种园等几个省市科研机构,培养的创新人才有限。加以厦门是个土地面积1573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177万人、高新技术企业426家、生产总值1623.21亿元的中小城市,创业发展的机会逊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所以无法大量地留住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的毕业生。 第二,缺乏复合型人才、产业领军人才、海外高级人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