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911394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考试重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1、 变态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障碍与异常心理的科学;研究心理学异常、表现形式、原因、机制、鉴别、评定的方法,矫正、预防和措施。2、 工作重点:描述现象、发现原因、治疗干预3、 各种不同的判别标准:(1)Barlow和Durand:心理上的失调、感到痛苦或受到损害、非典型性的反应(2)Nevid,Rathus和Greene:不同寻常的行为、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模的行为、对现实的解释或感知是错误的、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之中、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是自我挫败式的、行为是危险的(3)张伯源、陈仲庚:以个体的经验为标准、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的标准、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的标准、统

2、计学标准4、 发展历史人物:希波克拉底:由自然因素造成的柏拉图:生理需求驱动加尔:颅相学弗洛伊德:与内心冲突有关,冲突与性欲有关。华生、斯金纳:行为主义观点5、 大脑的主要结构额叶: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高级的认知功能颞叶: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顶叶:感觉的内在整合中心,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枕叶:控制是觉得分辨和视觉的记忆6、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内啡肽、-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7、 对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1) 对于心理病理学,其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和研究是极具吸引力的,如果心理疾病是由生物学因素造成的,那么就可以用生物学方法治愈它,方法可能更快、更便宜。(2) 对于生物学

3、派理论是不能不加批评的接受的,并不是所有的生物学治疗都是成功的。(3) 同时,生物学研究也会因出伦理学问题。8、 常见心理防御机制(1)退化:心理发展从较高阶段退回到早期发展阶段的行为,以阻止焦虑并满足目前需要。(2)否认现实:拒绝感知和接受现实(3)转移:用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的释放或满足冲动。(4)合理化:创造一个可接受的借口,为不可接受的行为开脱。(5)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事物上。(6)认同:采用处于高位的某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以期提高自我价值。(7)反向作用:自我为了控制或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的作出与自己想法相反的举动。(8)升华

4、:该换原来的冲动和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9)压抑:借助这种方法,本我的强烈冲动被排除出意识领域,使它们的外显的表达被控制。9、 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期、生殖期10、 对心理动力学模型的评价(1)弗洛伊德和心理动力学的理论家月首次采用心理学的原理系统的建立对变态行为的解释,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心理病理学的真正奠基人。(2)心理动力学理论可能是目前所建立的最容易为人理解并使一些人最为满意的有关人类行为的理论。(3)心理动力学至今仍受到来自女权主义者的攻击。(4)心理动力学理论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它很难或不可能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其基本理论假说。(5)弗洛

5、伊德认为人格在儿童期就已经基本定型,在之后几乎没什么机会作出重大的改变。11、 行为主义机制: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观察学习。12、 对行为主义的治疗利用学习的基本原理,增加适应的行为,减少不适应的行为。治疗方法:冲击或暴露疗法13、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1) 行为主义者用学习的理论重新解释了心理分析的理论。(2) 行为主义的这些基础工作成为攻击当时占有统治地位的心理动力学派教条的有力武器。(3) 通过相对较少的基本概念,行为主义试图解释几乎所有类型的行为的获得、修正和消除等。(4) 对于行为主义者,治疗的着眼点在于改变特定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消除不受欢迎的反应,习得被期许的行为。(5) 行为

6、学派以其精确、客观和丰富的研究,以及其在改变某些特定行为方面的有目共睹的有效性,奠定了该学派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地位。14、 对认知模型的评价(1) 认知模型对异常行为的解释关注思维是怎样被扭曲的,从而导致异常的情感和行为。(2) 认知主义认为思维是导致异常行为的原因,异常行为是内部心理过程的体现,因此治疗异常行为首先要明确内部心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矫正。(3) 认知治疗的产生是心理治疗领域长期存在的心理治疗领域长期寻在的心理分析和行为治疗两大流派的对峙出现了转机,从中起到了沟通和融合的作用。15、 对人本主义模型评价(1) 人本主义学派的主要影响是它强调作为人类我们具有对自己负完全责任的能

7、力,它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异常的行为。(2) 人本主义受到的批评是它的模糊性,缺乏科学性及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期待性。16、 临床心理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会谈法和测验法三类。17、 心理障碍的分类: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DSM)、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CCMD)18、 诊断标准是将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按照不同的组合形式,以条理化形式列出一种标准化的条目。19、 诊断标准包括内涵标准和排除标准两个主要部分。20、 诊断原则:等级诊断原则、多轴诊断原则21、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

8、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力障碍,病程多迁延。22、 发病率为1%,女多于男。23、 精神分裂症的主要障碍:(一)思维障碍 (二)知觉障碍 (三)心境障碍 (四)紧张症 (五)自知力障碍 (六)社会退缩 (七)运动行为障碍24、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I型精神分裂症、II型精神分裂症25、 精神分裂症的分类:偏执型、紧张型、瓦解型、残留型、未分化型26、精神分裂症的维度:进行-反应或病前好-坏 积极消极症状 偏执性非偏执性27、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1)遗传因素:双生子研究、家庭研究、寄养子研究、基因研究 (2)神经生化研究:多巴胺假说、5羟色胺假说、乙酰胆碱能 (3)大脑及脑影像学研究

9、(4)社会心理因素 (5)心理病理学研究 (6)认知功能研究 (7)产前和产后的因素28、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生物学治疗:药物治疗、电抽搐治疗、精神外科治疗 (二)心理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干预 (三)康复治疗:基于医院的康复治疗、基于社区防治的康复治疗29、 心境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30、 抑郁发作的表现:抑郁心境、在平常的活动中丧失兴趣和乐趣、食欲紊乱、睡眠紊乱、 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精力减退、无价值感和内疚感、思维困难、 欲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其他的抑郁发作症状31、 躁狂发作的表现:情

10、感高涨与易激惹、自尊的膨胀、睡眠需要减少、言语增多、思维奔 逸、注意力分散、精力充沛、行为鲁莽32、 恶劣心境或称心境恶劣是一种轻度抑郁。 环形心境障碍的病人可以在数年内一直处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轻微,以致其成为了病人的一种生活方式。33、 心境障碍的维度:精神病非精神病 内涵性反应性 首次发作时间:早晚34、 焦虑和抑郁的共病: 共病:一个被诊断为其中一种疾病的人往往也符合另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 即时共病:同时符合两者诊断。 终生共病:有时则发生在一生的不同时期。35、 心境障碍的治疗:(一)生物治疗:电抽搐治疗、药物治疗、光疗法、维持疗法 (二)心理治疗 (三)家庭治疗

11、36、 焦虑障碍的种类:(1) 恐怖症(phodia),又译为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 分类:(1)广场恐怖症:又译场所恐怖症,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也包括 害怕置身于人群拥挤场合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处所的地方。 表现:焦虑症状、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回避行为 (2)社交恐怖症:也被称作社交焦虑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 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 表现:对视恐怖症、赤面恐怖症、焦虑、害怕、植物神经功能症状。 (3)特殊恐怖症 治疗: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系统脱敏法、满灌疗法、

12、模仿法 认知疗法 其他心理疗法(2) 惊恐障碍(PD):又称惊恐症,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的临床特 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临床表现:核心症状是惊恐发作,其主要的精神症状是极度的恐惧、濒死感、末日 感,且患者不知道自己恐惧的由来,同时伴有许多急性发作的躯体症状, 包括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多汗、颤抖、恶心等。 治疗:药物疗法: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逐级暴露法、系统脱敏法(3)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以6中相关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3种。 病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13、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放松训练、系统脱敏法、生物反馈疗法等。(四)强迫症(OCD):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心理障碍,它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五)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经历过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急事件或情景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其特点是时过境前后的痛苦体验仍然挥之不去,持续回避与事件有关的次级,并长期处于警觉焦虑状态。 临床表现:(1)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2)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或情感麻木 (3)警觉性提高 (4)其他表现:内疚和自责情绪 病因:创伤性事件、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 心理治疗:系统脱敏法37、 躯体化障碍:病人因各种不适而无止境的去就医,但从临床看却无任何的器质性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