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189625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万别沾第一口禁毒教育案例 甘肃省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 王文国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主题班会【班级】:六年级(3)班【授课人】:王文国【单位】:甘肃省嘉峪关市胜利路小学 【地点】:多媒体教室【设计意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国后绝迹的毒品特别是一些新型毒品又逐渐的泛滥起来,特别是新型毒品在青少年中的危害越来越大。 “千万别沾第一口”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主题班会,我从身边的故事引入,图文并茂,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毒品,毒品给本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全世界打击种毒、贩毒、吸毒的决心等。,充分整合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搜集、合作交流与探究,深入地认识毒品、认识毒品

2、的巨大危害性,了解吸毒的因素,教育学生远离毒品,逐步提高学生对生活陷阱的防范意识,对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活动目标】:1、教育学生认识毒品,认清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树立起拒绝毒品的意识;2、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念,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积极参加防毒禁毒活动。3、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培养学生提高对社会生活中不良诱惑的抵制能力,追求健康、充实的学生生活。【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毒品的案例、资料、宣传图片。2、制作多媒体课件。3、禁毒歌曲。【活动手段】:借助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活动形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相结合。【活动过程】一、情景导入1课件播放罂粟花和新型毒品图片。 师:这些花

3、漂亮吗?这些颜色鲜艳、形状各异的小药片可爱吗?这一朵朵娇艳的花朵,叫罂粟花。我国中医、西医都用它加工成药品。止痛、止咳、抑制神经.从罂粟花中提取的一种黑膏,就是鸦片。这些可爱的小药片叫“摇头丸”。它们的美丽外表却是一种致命的诱惑。2.课件播放吸毒者的图片这些就是吸食服用毒品后瘾君子的形象,看到这些你还会觉得它们可爱吗?如果有人拿着这些美丽的药丸让你尝试,你会怎么做? 3师:那究竟什么是毒品?它究竟有什么危害?我们这节主题班会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二、认识毒品1教师导语: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有关毒品的资料,那谁知道社会上有哪些常见的毒品呢?2学生举例3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毒品图片。(鸦片、吗啡、海

4、洛因、大麻、摇头丸、可卡因、冰毒) (1)鸦片:罂粟花一罂栗果一鸦片(俗称“大烟”),是从罂粟未成熟的罂粟果中流出的浆汁,风干后成深棕色的膏状物,在解放前有的称鸦片为“福寿膏”。鸦片极易使人染上毒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2)吗啡:是由鸦片制成的,其麻醉药力是鸦片的1020倍,能对大脑皮层起抑制作用导致毒瘾。 (3)海洛因:俗称“白粉”,是在吗啡中加入化学品制成。海洛因的成瘾性和毒性都比吗啡强45倍。长期吸食、注射海洛因,将导致多种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4)冰毒:无味、透明的结晶体,学名是甲基苯丙胺。有极强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毒性剧烈。能使人精神偏执、行为失控,严重损害人体功能。 (5)摇

5、头丸:属于苯丙胺兴奋剂,是由冰毒和其它化学物质组成,服食后会出现摇头晃脑的重复动作,处于幻觉、妄想状态,导致精神分裂、心律不齐等多种疾病。 (6)大麻:源于大麻科属植物,主要含有四氢大麻酚,俗称“迷幻烟”。吸食大麻会使人脑功能失调,记忆力受损,心跳过速,免疫力降低。 (7)其它常见的有:可卡因、杜冷丁、氯胺酮(K粉)、三唑化、咖啡因、安钠咖等三、毒品的危害出示图片大家看到这张照片会想到什么?(幸福)照片上的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叫吴晓婷,她老家在浙江,从小就跟随父母来到酒泉,他的爸爸和妈妈非常能干,经过多年的打拼,拥有了上百万资产,晓婷也特别的聪明,学习特别好,舞蹈还在全国获过奖,大家都特别喜欢这个

6、快乐的小女孩,看着她们一家幸福的生活,周围的人都非常的羡慕,可是现在她爸爸去世了,妈妈也精神失常了,她只好跟着奶奶回了老家,我记得最后见她时她的眼睛一点光彩也没有,只是那么呆呆的看着那眼神我一直忘不了,你们知道这都是为什么吗?是毒品,是毒品害的她家破人亡。他爸爸在一次应酬中经不起别人的劝说,吸食了毒品,结果一次就成瘾,不到三年时间,生意、积蓄、房子都变卖一空,他父亲也在毒瘾发作时出了车祸死了,母亲因此精神失常。毒品的危害如此巨大,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学生发言,毒品有什么危害教师总结。1、对人体的危害: 毒品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破坏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严

7、重者可导致死亡。全国因吸毒而死亡的达10余万人。2、对家庭的危害:吸毒不仅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而且对家庭也是无情的伤害。它可以让百万富翁变得一贫如冼;它能把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老百姓有一句话完全可以说明吸毒对家庭的严重危害:一人吸毒,全家遭殃!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晓婷的爸爸怎样从百万富翁变得一无所有、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 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老板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会变得一无所有?下面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问题一:吸毒成瘾之后,每天至少需要100元以上的资金,按每日1OO元计算,一年的毒资是多少?(学生计算) 结论:100356=36500元。问题二:一年毒资才三万多

8、元,为什么吸毒会让百万家产的老板倾家荡产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启发:前面讲的动物成瘾性实验 小结:吸毒会上瘾,需加大剂量。加大剂量,则需增加毒资。引导学生计算“一个月增加一次剂量,一次增加100元毒资,一年共需多少?”10030+20030+30030+120030=(1+2+3+12)10030=小结:一年需元。(1+2+3+12+36)10030=4年要消耗元。 结论: 吸毒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普通的工资收入根本无法满足吸毒者的需要,即使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也只能维持一时,因为毒瘾永远不可能得到满足,结果只能是吸得一贫如洗、倾家荡产。 3、对社会的危害:吸毒可以让百万家财散尽,社会上许多

9、吸毒的人本来家庭就不富裕,要吸毒,又没钱,这时又会如何呢?(学生讨论) 结论:借、骗、偷、抢! 据统计,有八成的吸毒人员有过盗窃、抢劫、抢夺、诈骗、贩毒、卖淫、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吸毒还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渠道,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艾滋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员约占三分之二。4、对民族的危害:毒品泛滥成灾,可以毁掉一个伟大的民族。19世纪鸦片侵入中国以后,使国人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国力大为减弱,被帝国主义称之为“东亚病夫”。毒品泛滥成灾,势必会造成当年林则徐所警示的“国库将无充饷之银,国中将无御敌之兵”的民族悲剧。有专家指出“万恶毒为首”、“毒品猛于虎”,无数的事实可以说明毒品的危害。 毒品的危害:危害

10、生命、毁坏家庭、侵蚀社会、殃及民族。四、学会拒绝 远离毒品(一)青少年是怎样沾上毒品的?可以说,每一个染上毒瘾的青少年都是在无知中沾上第一口毒,贩毒分子为了发展毒品市场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他们惯用的手段有以下“六招”:。毒招之一:谎称“毒品吸一两次不会上瘾。”但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还有的误认新型毒品(如摇头丸、K粉等)不上瘾。一些青少年容易被他人误导,错误认为服食新型毒品不会上瘾,对身体伤害不大。其实服食“摇头丸”约20分钟后,先是头有些晕、手心出汗,脚开始发软,然后有兴奋感,出现幻觉,控制不住自己,在音乐的强劲作用下手舞足蹈,音乐越强劲,感觉越舒服,有一种想

11、钻进音乐的感觉。“摇头丸”是“冰毒”的衍生物制成的,对人体的危害同传统毒品一样,长期服食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进取心,身体肌肉萎缩,消瘦乏力,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毒招之二:免费尝试。几乎所有吸毒者初次吸食毒品,都是接受了毒贩或其他吸毒人员“免费”提供的毒品。或者把含有毒品的香烟送你吸食,在你上瘾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青少年。 毒招之三:声称“吸毒能治病解忧”。毒贩们利用人们对毒品的无知和对疾病的恐惧,引诱青少年吸毒。但实际情况是吸毒会严重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害人的大脑,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毒招之四:利用你的好

12、奇心。毒贩们瞄准一些青少年好奇心强,好胜心强的特点,鼓吹“吸毒是超级享受”,“吸毒是有钱人的标志”,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积攒了一定财富的机会,向这一群体的人们兜售“吸毒是有钱人的”这样极其荒唐的错误观念。 毒招之五:与你交“朋友”。你渴望独立,希望多交朋友,但你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去辨别好坏,他们就会成为你的“朋友”,在小圈子里慢慢拉你下水,尤其是没有目标,无心学习,在学校得不到大家认同的青少年最容易上钩。毒招之六: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实际情况是,吸毒不仅损害面容和身体,还摧残人们的意志。(二)学会拒绝我们同学正处于青少年时代,大多喜欢尝试和冒险,愿意成为同伴团体中的一员,因此,当朋友说:“尝一次吧,挺好玩的,就一次没事的” 时,就觉得很难拒绝。可见,拒绝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拒绝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