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

上传人:sj****5 文档编号:101891999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范进中举》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吴敬梓,作者介绍,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儒林外史,这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

2、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星宿( ) 斋公( ) 醉醺( ) 癞蛤蟆( ) 阎王( ) 紧攥( ) 带挈( ) 腆肚子( ) 啐一口( ) 嗑西北风( )讳( ) 兀 ( ) 绾( ) 桑梓( ),xi,zhi,xn,li,yn,zun,qi,cu,h,hu,w,wn,z,tin,生字学习,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故事梗概,A、 插图

3、一,B、 插图二,C、 插图三,D、 插图四,1,2,3,4,6,7,8,5,9,10,11,12,13,14,15,16,范进中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中举前和中举后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2):写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课文结构,第二部分(312):写范进中举喜极发疯及中举以后社会地位显著变化。又可以分为三层:,课文结构,第一层(35段):写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第三层(1112段):胡屠户受赠。,第二层(610段):写胡屠户治疯。,朗读第35节,思考:,1、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2、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

4、么?,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默读第710节,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一想,1、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中举后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表现了世态炎

5、凉的景象。,2、张乡绅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想一想,想一想,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作品主题归纳,作品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把各种人物搬到生活的舞台上,调动讽刺艺术的各种手段,让一幕幕精采场面展现在观众面前。尤其是通过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情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摧残和对人们思想的腐蚀,活现出某些人物的卑污灵魂,谴责了追求功名富贵的肮脏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丑恶。,课后作业,1、范进中举了,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什么说在他身上还体现了封建科举的罪恶?,2、 写一篇读后感范进的发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